《貨幣金融學》一書由殷孟波、曹廷貴主編,其內容包括:貨幣金融學概覽,金融市場,金融機構。
貨幣金融學是我國金融學專業的基礎課程與核心課程,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些專家學者甚至直接將其稱之為金融學。實際上,金融學是外延更為寬泛的一門學科,在美國,金融學常常與公司金融學聯系在一起,但無論怎樣,對金融學專業來說,貨幣金融學的基礎地位是肯定的。因為通過它,學生們可以獲得對貨幣、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當局的宏觀調控、通貨膨脹和貨幣理論的了解,從而為學習其他的金融操作性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因此,貨幣金融學不僅對于金融學專業的學生,而且對于所有攻讀財經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
正因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因此,當今世界上的一切經濟變化往往都會在金融領域里表現出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不僅需要通過金融改革來繼續,也必須借助金融改革來深化。這就要求作為金融學專業的基礎課程的貨幣金融學不僅要反映金融及其理論在國外、特別是西方國家的發展情況,同時還要反映我們自己國家的金融改革和發展,反映國內金融界對各種金融問題的認識的深化。正是基于這種考慮,貨幣金融學教研室經過反復討論,并征求多方意見,在本校2000年版的貨幣金融學教材的基礎上,對原教材的結構作了較大改動,增加了一些新內容,編寫出了這本新教材。
本書由殷孟波、曹廷貴主編。參加編寫的人員包括:馬瑾(第1章),解川波(第2章、第3章),尹志超(第4章、第5章、第6章),賀國生(第7章、第11章),翟立宏(第8章、第10章),李燕君(第9章、第16章),朱林(第12章),阮小莉(第13章、第18章),歐陽勇、黃皓(第17章),曹廷貴(第14章、第15章)。曹廷貴、李燕君負責本書的總纂。
限于編寫人員的水平,書中錯誤在所難免,望專家、讀者指正。
第一篇貨幣金融學概覽
第一章貨幣金融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
學習目標
重要術語
1.1貨幣金融學的研究對象
1.1.1貨幣金融學的由來
1.1.2貨幣金融學中的貨幣、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1.2貨幣金融學的研究方法
1.2.1貨幣金融學的相關學科
1.2.2從問題中找到貨幣金融學的研究方法
1.3學習貨幣金融學的方法和意義
1.3.1學習貨幣金融學的方法
1.3.2學習貨幣金融學的意義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貨幣與貨幣制度
學習目標
重要術語
2.1貨幣的產生和本質
2.1.1貨幣的產生
2.1.2貨幣的本質
2.2現代經濟中貨幣的度量與層次的劃分
2.2.1貨幣的度量和定義
2.2.2主要國家對貨幣層次劃分
2.2.3金融創新與貨幣層次劃分-
2.2.4對貨幣進行度量和層次劃分的意義
2.3貨幣的職能
2.3.1價值尺度
2.3.2流通手段
2.3.3支付手段
2.3.4貯藏手段
2.3.5世界貨幣
2.4貨幣形式的演變與貨幣制度的發展
2.4.1貨幣形式的演變
2.4.2貨幣制度的發展
2.5現代經濟中貨幣形態的發展
2.5.1主要電子貨幣形態
2.5.2我國電子貨幣的發展
2.5.3電子貨幣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信用的產生和發展
學習目標
重要術語
3.1信用的產生與商品經濟
3.1.1信用的產生
3.1.2信用與商品經濟
3.1.3信用關系三要素
3.2幾種主要的信用形式
3.2.1商業信用
3.2.2銀行信用.
3.2.3國家信用
3.2.4消費信用
3.2.5國際信用
3.2.6其他信用形式
3.3信用的經濟功能與經濟發展
3.3.1信用的經濟功能
3.3.2信用與經濟增長
3.4我國當前的信用狀況
3.4.1我國社會信用的基本矛盾
3.4.2當前我國經濟信用環境中存在的問題
3.4.3建設我國社會信用征信體系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金融體系
學習目標
重要術語
4.1經濟與金融體系
4.1.1金融體系的地位
4.1.2金融體系的構成
4.2金融體系的結構
4.2.1資金的流動
4.2.2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4.2.3金融結構
4.3金融體系的功能
4.3.1跨越時空轉移資源
4.3.2管理風險
4.3.3支付結算
4.3..聚集資源和分割股份
4.3.5提供信息
4.3.6解決激勵問題
4.4金融市場
4.5金融中介機構
4.5.1金融中介的功能
4.5.2金融中介的種類
4.6政府和準政府機構
4.6.1中央銀行
4.6.2特殊中介機構
4.6.3國際金融組織
4.7金融體系的監管
4.7.1監管金融體系的原因
4.7.2國外金融監管體系
4.7.3中國金融監管體系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二篇金融市場
第五章金融市場功能與結構
學習目標
重要術語
5.1金融市場的功能
5.1.1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5.1.2增進社會福利
5.2金融市場的構成
5.2.1債務市場和股權市場
5.2.2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
5.2.3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
5.2.4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5.3貨幣市場
5.3.1同業拆借市場
5.3.2短期國債市場
5.3.3國債回購市場
5.3.4商業票據市場
5.3.5銀行承兌匯票市場
5.3.6大額存單市場
5.4資本市場
5.4.1股票市場
5.4.2政府債券市場
5.4.3公司債券市場
5.5外匯市場
5.5.1外匯市場的特點
5.5.2外匯市場的參與者
5.5.3世界主要外匯市場
5.5.4我國的外匯市場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金融市場工具
學習目標
重要術語
6.1金融工具的特性
6.1.1流動性
6.1.2風險性
6.1.3收益性
6.1.4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的關系
6.3金融工具的種類
6.3.1貨幣市場工具
6.3.2資本市場工具
6.3.3金融衍生工具:
6.4貨幣市場工具
6.4.1國庫券
6.4.2商業票據
6.4.3銀行承兌匯票
6.4.4大額存單
6.4.5回購協議
6.4.6其他貨幣市場工具
6.5資本市場工具
6.5.1股票
6.5.2公司債券
6.5.3政府債券
6.6衍生金融工具
6.6.1遠期
6.6.2期貨
6.6.3期權
6.6.4互換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利息與利率
學習目標
重要術語
7.1利息與利率概述
7.1.1對利息的認識
7.1.2利率的種類
7.2利息與利率的計算
7.2.1單利與復利
7.2.2現值與終值
7.2.3到期收益率的計算
7.3利率的決定
7.3.1早期的利率決定論
7.3.2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
7.3.3實物資本供求利率決定論
……
第八章外匯與匯率
第三篇金融機構
第九章商業銀行業務與管理
第十章非銀行金融機構
2.2.1貨幣的度量和定義
貨幣是在商品交換中被廣泛接受的、用來作為支付手段的那種東西。貨幣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意思。我們錢包里的鈔票可以用來買東西、還債,大家都愿意接受,因此它符合貨幣的定義。事實上,日常生活中我們談到錢,常常就是指鈔票,但是,符合貨幣這一定義的顯然不僅僅是鈔票。
1.流通中的現金
現金的概念比鈔票略為廣一些,因為它不僅包括紙做的鈔票,而且包括金屬做的硬幣。目前,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交換主要是以現金為媒介來完成的。我們把在非銀行公眾手中流通的貨幣稱作流通中的現金,并把它作為最狹窄意義上的貨幣,用M。來表示。
2.支票存款
如果把貨幣的定義僅限于流通中的現金,那就會漏掉很大一部分貨幣,因為走出個人消費領域,我們就可以看到企業、單位之間的商品交換、買進賣出所使用的主要媒介是支票。我國有嚴格的現金管理制度,一般企業、單位只有在發工資等幾項規定的經濟活動中可以用現金的方式支付,大多數經濟活動是通過銀行支票的轉賬來完成的。我們知道,貨幣是指在商品交換中被廣泛接受的媒介,而企業、單位之間轉賬用的支票顯然也符合這個定義,而且在經濟生活中被大量地運用。
3.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儲蓄存款和定期儲蓄存款。銀行儲戶雖然不能以開支票的方式使用儲蓄存款賬戶和定期存款賬戶的余額,但是人們把這些存款轉化為現金并不費事。特別是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新方法的出現使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差別縮小了。因此,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是貨幣存量的一部分。
如果把流通中的現金,企業、單位在銀行中可以用來轉賬的支票存款,以及人們在轉賬信用卡上的存款加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比較廣義的貨幣的概念。我們把這個貨幣的概念簡稱為M。(也稱狹義貨幣)。在對全社會的總需求進行分析時,是個極其重要的概念,因為M。基本反映了社會的直接購買支付能力,商品的供應量應和M1保持合適的比例關系,不然經濟就會過熱或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