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針對中小公司的成長需求,總結中外大公司的成功經驗,主要內容包括:老板搶著干員工應該做的事;公司病:讓企業失去生機與活力等。
最接地氣的中國私營公司做大做強經營手冊。在此基礎上,我們深入剖析公司史、商業史,勾勒出了把公司做大的34個主題,通過對這些細節的理解、把握與運用,為經營者提供一面參照鏡子,發現自己的不足;其次,為經營者提供一個行動坐標,使其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求發展;最后,為經營者找到成長的路徑與方法,最終幫創業者、經理人、老板、管理者實現做大、做強的夙愿。創辦公司后,需要讀的這本書,它使你減少折騰,加快做大步伐。
跨越公司成長的煩惱
引子:為什么你的公司沒長大
1.老板搶著干員工應該做的事
2.公司。鹤屍髽I失去生機與活力
3.沒有搭建好公司治理結構
4.取得成績后做不到“懶得聰明”
5.面對競爭,感覺力不從心
6.對公司未來發展缺乏預見性
7.選錯了方向,維持變得毫無意義
8.重視經驗,卻無法打破經驗
9.安于現狀,失去了進取心
10.善于選擇,但是不敢放棄
第一章
從“投資”做起,打開公司的經營藍圖
1.沒有錢,如何創業
2.成功從小投資開始
3.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商機
4.小心看起來非常好的機會
5.選對產業是成功的一半
6.別以賭博代替投資
7.籌資要靠真本事
8.“風投”玩的是創意
9.投資前要吃透政策
10.培養敏銳的商業嗅覺
第二章
生存是硬道理,先活下來才有做大的可能
1.最重要的是活下來和掙錢
2.寫一份創業計劃書
3.讓行業專家為自己打工
4.懶:活不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5.遇到困難要逆勢而上
6.“偏執”促進生存
7.走對路,才能辦對事
8.專注于自己的優勢領域
9.賺錢的三個層次
10.只要值得,就去試一試
11.做一件天塌下來都賺錢的事
12.善理財,資金連綿不斷
第三章
時代造就偉大公司,跟對趨勢你就成功了
1.發現時代需求,并滿足它
2.不做思想落伍的老板
3.掌握財勢走向才是真正的精明
4.跟態勢,看形勢,審趨勢
5.在別人恐慌時進入市場
6.商人要懂點政治趨勢
7.腦子里裝一張世界地圖
8.把握時局,順勢而為
9.要敢闖,但決不亂闖
10.展望未來20年的愿景
第四章
思路決定出路,經營者一定要懂經營哲學
1.利潤來自于經營哲學的成功
2.小眾市場隱藏大利潤
3.如何做到簡單管理
4.踩準市場節拍才會發展對路
5.做生意不能吃獨食
6.取長補短的共存之道
7.樹立“創新至上”的經營理念
8.用創意打開客戶的錢包
9.“不爭為爭”的老二哲學
10.堅持不熟不做的理念
11.一流的老板只合作,不競爭
第五章
合伙人:與你共同締造高成長公司
1.小生意單干,大事業合伙
2.股份制公司合作細節
3.如何尋找最佳合伙人
4.老婆是最好的合伙人
5.失敗的合伙人有什么特征
6.合伙創業,親爹也要守規則
7.緊盯私利,遲早會垮臺
8.合伙人應當和公司一同成長
9.掌握成功合伙的“潛規則”
10.分工不當加速公司滅亡
11.包容合伙人的錯誤
第六章
領袖的本事,是讓部下當英雄
1.多一些領導,少一些管理
2.1克領導力=1噸執行力
3.做“懶惰”的掌門人
4.小公司辦事,大公司辦人
5.敢用比自己聰明的人
6.差勁的部下總有更差勁的領導
7.有服人之能,無凌人之勢
8.對公司有貢獻,就幫他成長
9.發揮團隊的力量,而不是個人
10.職位越高的人,給他越多的事
11.管理精英的四個妙計
第七章
小公司用能人,大公司用人才
1.一切競爭都是人才的較量
2.有錢比不過“有人”
3.借獵頭公司找到人才
4.階段性用人策略
5.初始期:師父帶徒弟模式
6.成長期:人才“解渴”模式
7.成熟期:資源整合模式
8.能人是小公司生存法寶
9.人才是大公司制勝之本
10.中層干部決定戰略成敗
11.善用能人者屬大能
12.用二流的人比用錯人還糟
13.培養“鲇魚”式人物
14.選好副手讓你如虎添翼
15.使用將才的五個標準
第八章
培養骨干:有人幫是成就事業的關鍵
1.有人幫是成就事業的關鍵
2.老板必須要有“親信”
3.用家族紐帶把生意做大
4.親信并不一定就是親人
5.讓親信“下去鍛煉”
6.讓接班人從基層鍛煉做起
7.從內部尋找業務能手
8.把能人培養成心腹
10.為公司長遠發展儲備人才
11.把職業老板變成自家人
12.防止助手變成對手
13.企業家精神引來追隨者
14.反對你的人未必不忠
第九章
“錢”和“人”的博弈:財散人聚,財聚人散
1.先散財,再聚人,后成事
2.把收入和業績掛鉤
3.不虧待一起打天下的兄弟
4.讓大家爭當有功之臣
5.利益分配不是“零和游戲”
6.給幕后英雄更多獎賞
7.用股份留住優秀人才
8.兩種常用的薪酬方案
9.工資要高于社會標準
10.決定起薪的四個要素
11.把握好加薪的幅度
12.人才價值是定薪標準
13.增加滿意度,關鍵在公平
14.留住最佳業績貢獻者
第十章
老板做未來的事,員工做過去的事
1.執行力差的三大原因
2.合理進行權力的分配
3.把人才變成“將才”
4.打造一支優秀團隊
5.打造全面型員工
6.準確識別的人才可以重用
7.授權遵循的六大原則
8.“勤勞而聰明的人”不可重用
9.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人才
10.發揮員工的年齡優勢
11.使公司中層盡快成長起來
第十一章
以公司為家,讓員工成為真正的主人
1.用兵要狠,愛兵要深
2.比信任子女更信任部下
3.鼓勵員工自我推銷
4.十步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5.人們會去做受到獎勵的事情
6.將員工的感情與生活納入關心
7.好的領導要擁有留住人才的本領
8.用進取的機會吸引人
9.設計員工喜歡的工作
10.營造快樂的工作環境
11.關注團隊中的關鍵人物
12.解除老員工的后顧之憂
第十二章
健全制度,讓公司走在快速發展的軌道上
1.無序造成公司管理混亂
2.注重紀律才能實現長遠發展
3.用制度管人,按規矩辦事
4.適當調整制度來解決問題
5.嚴懲違規的人
6.用“法治”代替人治
7.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
8.協調好內部員工之間的關系
9.從家族式到制度化
第十三章
向拖延宣戰,打造高效能團隊作風
1.員工為何變成一個拖延者
2.拒絕拖延,學會說“不”
3.斬斷員工的拖延思維
4.設計明確的目標與可行性計劃
5.把時間用在刀刃上
6.用激勵戰勝員工的拖延癥
7.結果導向:只認功勞不認苦勞
8.沒有期限的目標只是吹牛皮
9.不要讓官僚作風把公司拖垮
第十四章
戰略決定公司賺大錢,還是賺小錢
1.沒有戰略將死在今晚
2.老板要對“戰略”負責
3.做好未來三五年的事
4.制定公司競爭戰略
5.做實業,還是玩資本
6.做生意,還是做企業
7.做“事”還是做“事業”
8.究竟要不要搞多元化
9.走出戰略認識的誤區
10.有理想,但不要理想化
11.戰略管理的四大特征
12.分清企業戰略的層次性
13.用定位實現戰略差異
第十五章
產品至上,否則公司做不起來,至少做不持久
1.好產品,壞產品
2.品質是最偉大的力量
3.生產標準決定質量
4.抓住產品的關鍵工序
5.保證客戶無可挑剔
6.“實際的價值”要賺錢
7.以獨特創意滿足消費者需求
8.賦予品牌一種獨特的文化
9.研發讓產品一枝獨秀
10.產品策劃與品類區隔
11.“山寨”的是與非
第十六章
擺平各種關系,公司才能做得風生水起
1.經營企業就是經營關系
2.千萬別與新聞界對抗
3.與政府打交道有門道
4.善用政策可以發大財
5.修好與政府的關系
6.學會側面公關
7.別把政、商關系庸俗化
8.讓政府做調解人
9.先找市場,再找市長
10.贏得金融界的信任
11.搞好社區關系有甜頭
第十七章
只有先做強,才會把公司真正做大
1.跨過“大而不強”這道坎
2.先做強,后做大
3.把公司做強是老板的現實選擇
4.公司經營要強調發展和成功
5.不斷提高競爭力才能持續發展
6.走出單純追求做大的誤區
7.做強公司關鍵在特色
8.不管是“強”是“大”都要賺錢
9.做一個市場補缺者
10.做強小公司需要大智慧
第十八章
核心競爭力,讓公司在市場站穩腳跟
1.核心競爭力是公司生存之本
2.沖在競爭最前列,占領市場制高點
3.掌握公司競爭力的評測指標
4.善于建立競爭優勢
5.成為行業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6.提升主業的盈利能力
7.滿足顧客需求,成為市場領先者
8.專利成就公司核心競爭力
9.比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
10.重視產業集群,彌補先天不足
第十九章
穩扎穩打,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1.引導員工把簡單的事做好
2.一口吃個胖子的想法很危險
3.丟掉“空手套白狼”的幼稚想法
4.做生意最好實地調查
5.不用炒作代替管理
6.永遠踏踏實實為客戶
7.不忙于出名,拒絕搞花架子
8.做好日常功課才能應對挑戰
9.經營者不能貪得無厭
10.發展慢點兒可以少栽跟頭
第二十章
放棄更大的規模,選擇更多的利潤
1.追求規模,但不忽視贏利能力
2.擴大規模未必增加利潤
3.快魚吃慢魚,領先者最強
4.小本生意重在周轉速度快
5.抓住小商機創造大財富
6.慎重對待“多元化”
7.標準為小公司創造大效益
8.面向10%的市場,占據100%的份額
9.別讓公司被欲望撐死
引子
為什么你的公司沒長大
每天都有新公司成立,每天都有老公司倒下去。為什么那么多公司無法生存下去,乃至做大、做強?這既與商業大環境、行業大趨勢有關,也取決于經營者的管理智慧、領導思維。一些老板常常忙得昏天暗地公司卻矛盾重重,煞費苦心卻無人可用,想讓公司長大卻比登天還難。其實,是一些不良習慣和對金錢的錯誤心態阻礙了老板和公司的進步。
1.老板搶著干員工應該做的事
創業前期,老板一無經驗,二缺資金,三缺人手,通常既是決策者,又是執行者,甚至還要充當搬運工,大事小事一肩挑。但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公司具備了一些規模,他們還事必躬親,通常身兼數職,既擔任董事長,又兼任經理,還掛職業務員,客串會計、出納……只可惜他們沒有三頭六臂,因此也只能兩眼一睜忙到熄燈。
領導帶頭,員工加油,開始這么做或許可行。但是想把公司做大,再這么干就不對了。隨著業務擴張,必須拋棄“老板勤奮員工就不會偷懶”的經營理念。須知,老板事必躬親,大事小事都要親自上陣,整個隊伍就是失去方向,沒有指揮作戰的人,公司自然原地踏步。
【做大做強之道】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老板不要總是做自己本不該干的事,專業的事一定得讓專業人士來干才行。
2.公司病:讓企業失去生機與活力
公司從誕生那天起,就開始了成長。但是,各種病癥也會隨之而來,能夠自我醫治、自我救助,才能起死回生。“公司病”的“臨床”表現有以下三點:
。1)內部機制不健全。
公司從創立之初,就先天不足。主要表現為內部運營系統沒有建立起來,老板疲于應對,扮演著救火隊長的角色,公司最終因自身先天缺陷而死掉。
。2)機制老化,喪失活力。
主要表現為一切事情都按部就班,比如論資排輩、榮辱難共、毀譽相爭、權益不公,等等。這樣的公司失去了生命力,員工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只有等待死亡的來臨。
(3)高層分裂,內訌嚴重。
還有一種情況是公司發生高層分裂,導致內訌。那些有影響力的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結果團隊失去戰斗力,輕而易舉地被對手各個擊破,導致公司一命嗚呼。
【做大做強之道】人得了病需要及時救助,才能轉危為安。公司也一樣,一旦肌體內部產生了病變,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久疾而終,必然病死。因此,老板必須早做診斷,而不能諱疾忌醫。
3.沒有搭建好公司治理結構
所謂公司治理結構,是指由股東、董事會和管理層三者組成的一種組織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上述三者之間形成一定的制衡關系。
公司創始人要為企業構建一個好的治理結構,股東層要有大股東,董事會要精明強干,管理層要有主人翁意識,把企業當做命根子來做。沒有主人的企業如同無人駕駛的高速汽車,隨時會翻。
治理結構的核心是處理好股東會、董事會與經營管理團隊的關系。股東不宜過多,但也不能太少,不能一股獨大,但也不能過于分散。董事會大權獨攬,但不宜干預管理團隊的日常經營。組建一個好的經營管理團隊,尤其是聘請一個精明干練、有思想、敢于冒險、勇于開拓的CEO,是公司成功的一半。
【做大做強之道】公司的治理結構直接決定了權力分配和股東之間的相互制衡,以及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的權力分配。創業一定要搭好公司的治理結構,從而為后期擴張做好準備。
4.取得成績后做不到“懶得聰明”
有相當一部分創業者,在取得一定成績后,便開始變得傲氣、自大,顯得比他人聰明、能干。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老板應該學習“懶得聰明”的為人處世之道,學會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去看待世界,懂得戒驕戒躁、居安思危、謙虛謹慎,修養出好的素質和習慣,以營造一個優良的事業發展環境。
許多時候,老板在下屬和對手面前是要講究威嚴的,但在必要時應故意“裝傻”,原諒下屬或對手的過錯,這樣不但會使對方心懷感激,更顯示了老板為人處世、統御下屬的高超本領。
【做大做強之道】懶得聰明不是無所事事,裝瘋賣傻,真正的目的是順應事物發展規律,做出切合實際的判斷,這實際上是一種大智慧。
5.面對競爭,感覺力不從心
有時候,公司的產品或服務雖然有需求,但是缺乏競爭手段,無法進行有效的競爭,結果照樣虧本。面對高強度的競爭,經營者常常感覺力不從心,甚至無能為力。一旦出現這種情形,可以按照下面這兩種辦法來調整。
。1)尋找競爭優勢。每個公司只能在一定的領域、一定的行業形成優勢,所以要運用市場聚焦策略,揚長避短,把有限的資源、資金、力量集中到能夠形成自身優勢的領域和目標上來。
。2)降低競爭強度。降低競爭強度,選擇差異性大的項目,有助于公司擺脫更多競爭對手,從而在一段時期內有更大盈利空間。
【做大做強之道】競爭是利潤消失的根本原因。微觀的商業就是逃避競爭、降低競爭強度的競賽。做任何生意、構思任何新的發展策略,必須首先明白自己的競爭優勢。
6.對公司未來發展缺乏預見性
沒有一個企業可以一帆風順走到底,所以領導者必須有預見性。對經營者來說,學會未雨綢繆,早做布局,留有余地,會獲得更多發展機會。為了更好地預見未來,領軍人物必須做到三點。
。1)要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瞄著地里的。唯此才能步步為營,讓公司持續穩定地高速發展。
。2)老板必須經常退出畫面看畫。一把手絕對不能一腦門子扎在具體業務里,必須退出具體業務來觀察形勢。領軍人物的眼界非常重要,只有看得遠才能走得遠。
。3)老板要走出去開闊眼界。學會從遠一點、高一點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公司,去展望未來市場,并發現存在的問題。
【做大做強之道】老板要有預見性,看到別人沒看到的地方,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方法,開發出別人開發不出的產品。
7.選錯了方向,維持變得毫無意義
創業時,如果堅持在不正確的方向上,那就是無意義的維持。一位老板投身看似有前景的行業,但他在錯誤的時間進入錯誤的市場,苦熬一年,耗光了子彈,也拖垮了身體?梢,堅持已經選擇錯了的方向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維持。
經營公司是長跑,學會堅持才可能成功,但是為維持而做的堅持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發現事情不可為,一定要該放棄時就放棄,該轉型就轉型。轉型不是失敗,為了維持而堅持才是最大的失敗。
作為老板,必須學會判斷維持和堅持,然后作出正確的選擇,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做大做強之道】維持沒有意義,維持不可能帶來轉機,尤其是如果公司一直處于苦苦掙扎的境地時,維持更沒有意義。
8.重視經驗,卻無法打破經驗
成也蕭何敗蕭何。有些公司取得了一定成就,卻無法逃脫經驗的束縛,以至于固步自封,無法繼續前進,無法帶領公司進一步發展壯大。
聰明的商人重視經驗,但并不依賴經驗,有時候甚至打破經驗。突破以往的經驗束縛,首先就要了解市場的變化。
(1)社會發展趨勢的變化。社會環境方面的變化可打破傳統習慣,追求及其生活方式,影響人們對穿著款式、業余愛好,以及對產品與服務的需求。
。2)消費者心理的變化。這會影響消費者行為,進而影響到公司產品。許多公司業務無法跟進,往往在于忽視消費者心理變化。
。3)生產營銷活動。必須考慮顧客的個性化需要。許多企業在生產銷售的時候卻不能理解這一點,結果陷入了商品滯銷的境地。
【做大做強之道】經商絕對不能過分地依賴經驗。要善于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尋求掌握先機,在變化之前就靈敏地“嗅”出未來發展的動向,這樣才能獲得更大利潤。
9.安于現狀,失去了進取心
公司一旦安于現狀,就會有消亡的危險。松下幸之助認為,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可能長久生存下去,都是會被淘汰的。
由于發展規模、領導人眼光等原因,許多公司都存在一種“安于現狀”的現象。這對公司成長是最大的危險。須知,市場是殘酷的,在競爭中“不進則退”,一旦不思進取,將迅速被市場淘汰。可以肯定地說,那些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不思進取的老板,最終肯定是失敗者。
【做大做強之道】很多中小公司,條件優越,但很多年過去了,始終沒有取得進展,甚至到了破產的邊緣,其原因就是沒有進取心,安于現狀。
10.善于選擇,但是不敢放棄
有的老板非常善于為公司發展做出選擇,然而在發現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時,遲遲不愿放棄,最后公司被拖垮,墜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因此,一旦發現問題,就要提早解決,從而把損耗降到最低。
比如,如果發現有些業務拖后腿,不賺錢,那么就應該拿出魄力和手腕,果斷處置。在行動過程中,正確辨析這些業務是關鍵。通常,拖后腿的業務包括:(1)不良資產業務;(2)處于衰退產業的業務;(3)沒有利潤空間的業務;(4)需要獨立分拆發展的業務;(5)不能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業務。
老板應該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因為“放棄”減少了拖累,有利于公司尋找更好的機會發展壯大。
【做大做強之道】在經營中,鐵腕管理在有效性上要強于人性化管理。老板想治理好公司,必須硬起心腸,該出手的時候絕不手軟,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第一章從“投資”做起,打開公司的經營藍圖
公司成立了,就意味著你開始投資賺錢了。想把生意做好、把公司做大,必須從“投資”做起,打開公司的經營藍圖,像滾雪球一樣積累財富。為此,你要打起精神應對諸多“第一次”,并在正確選擇的基礎上找到方向。
1.沒有錢,如何創業
成立一個公司,開創屬于自己的事業,是許多人的夢想。有許多斗志昂揚的人都會因為資金的缺乏而選擇退出,其實沒有錢一樣能夠創業。
創業第一步:不是錢,是使命。使命感是事業的根基,擁有使命感就會贏得人才的尊重。即使現在支付不起高昂的薪資,他們也會看到公司的前景,甘愿追隨你左右。
創業第二步:不是錢,是戰略。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創業也是一樣,我們不能只等著有了錢再去做事,在創業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該從哪里做起,具體的計劃目標是什么。
創業第三步:不是錢,是團隊。一個好的團隊是事業成功的一半,一定要加強個人魅力去吸引優秀的人才,武裝你的公司,沒錢就要有辦法,有前景,這樣才能步步為營。
但是,錢不是沒作用,要看你怎么用了。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所以,最重要的是把錢用在關鍵的地方。
【做大做強之道】創業之初,錢不是必要條件。創業小成以后,才真正用得上錢。
2.成功從小投資開始
商業世界里,大企業家是少數,普通的經營者很多。做生意要從小投資開始,因為這是做大生意的基礎。此外,做小投資更容易成功。
(1)小投資往往面對更大眾化的市場。
微不足道的小商品,往往卻是生活各方面不可缺少的東西,居家過日子誰也離不開。因此,做小投資,不但所需資金少,而且由于受眾面廣,市場風險小,更能保本。由薄利的小生意做成厚利的大買賣,蠅頭小利變成“牛頭大利”,是創業者的真本事。
。2)船小好掉頭,經營更靈活。
一直以來,中小投資始終是增強市場活力、提供就業的中堅力量。一方面,它具有填補性功能,適應市場銷路有限的小規模生產,彌補大公司的空隙;另一方面,它無須較大的資金額和技術力量便可開業,即便遭遇銷路不對也能迅速調整方向。
【做大做強之道】小投資比大投資有其獨到的優越性,制造業、商業、手工業、服務業等眾多行業都是小投資大顯身手的場所。所以,做好小投資,會有更多成功機會。
3.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商機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云可謂是青年人的偶像,他曾多次被邀請參加青年創業的演講。在談及創業經驗的時候,馬云對那些想創業的年輕人說,只要有抱怨的地方,有投訴、不合理的地方,就有創業機會。
馬云十分鼓勵年輕人自主創業,同時也不忘督促年輕人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能夠堅持到最后。很多人都在創業,但最后成功的只是少數的幾個,一個重要原因是面對重重難關,人們習慣去抱怨環境不好,卻忽視了其中潛在的商機。須知,抱怨的背后恰恰存在改進的可能,而這就是你進步、獲利的階梯。
【做大做強之道】凡是有抱怨的地方就有機會的存在。你要將別人的抱怨、投訴、仇恨、不靠譜的地方變成你的機會。
4.小心看起來非常好的機會
在一個財富分配成熟、游戲規則基本確定的環境里,一夜暴富的美事往往靠不住,你必須小心看起來非常好的機會。
。1)從最壞的角度去衡量。
無論做什么事,要先考慮到最壞的結果。這能有效降低對成功狂熱的期望值,有助于你冷靜思考,而且即使失敗,你也有一種能夠把握全局的考慮,提升掌控的能力。
(2)有些生意給多少錢都不賺。
有些賺錢的機會很誘人,背后卻潛藏著巨大風險。這時候,就考驗老板的投資智慧了。錢是賺不完的,機會也是無窮盡的,許多時候大可不必為了一時的痛快掉進陷阱里。為此,堅持一些必要的投資原則,是老板制勝的保證。
【做大做強之道】一個商人要謹記:誘人的機會面前,違背道義的事情堅決不能做。
5.選對產業是成功的一半
對創業者來說,選對產業就是成功的一半,是投資成功的重要一環。那么,哪些行業值得創業者考慮呢?
。1)做資金周轉快的行業。
在商品過盛的年代,手里握著現金才是真的賺錢。選擇資金周轉快的行業,可以使自己手上有一定的周轉金,從而應對不時之需以及儲備公司發展備用金。
。2)選擇大多數人都可以勝任的行業。
這種行業一般要求的技術性和科技含量較低,所需要的高端型人才和創業資金也就很少,資本較少。顯然,立馬能夠經營的行業很容易周轉運營起來。
。3)選擇健康性的行業。
現代社會講究綠色環保,健康有機,所以,選擇行業更要把握社會總的趨勢,選擇健康的,有前途的行業進行投資。
\\t【做大做強之道】對創業者來說,資金、技術、人才固然重要,但只有選對產業才是公司持續發展的關鍵。選對了產業,公司就成功了一半。
6.別以賭博代替投資
商業投資,涉及巨額資金,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老板必須慎之又慎。為此,最重要的是做好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1)投資機會的研究。
它是根據公司所處的資源條件、市場需求、社會環境與科技水平等因素,尋求最有利的投資機會。
。2)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資機會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若干較為系統的方案,識別選擇方案的標準,進而進行全面詳細的技術經濟分析,然后,對有關問題作出明確的結論。
(3)投資項目評估和決策。
這一階段,主要是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和不同方案的比較,判斷該項目是否能獲得預期效果,是否值得投資,方案是否為最優選擇,從而得出結論,決定是否投資,投資多少。
【做大做強之道】商業投資不是奧運賽場上的跳高運動,單靠殊死的一搏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對市場了然于胸,著眼長遠利益,這是老板在商業決策上始終要秉承的基本原則。
7.籌資要靠真本事
。1)堅持量力而行。
籌措多少才算適宜,這是老板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因此,在籌資過程中考慮需要與可能,做到量力而行,才是上策。
(2)以用途決定籌資方式和數量。
籌措資金時,老板應根據預定用途正確選擇是運用長期籌資方式,還是運用短期籌資方式。
(3)保持控制權。
老板為籌資而部分讓出原有資產的所有權、控制權時,常常會影響生產經營活動的獨立性,所以一定要保持對經營活動的控制權。
。4)要有利于提高自身競爭能力。
競爭力的提高,同商家籌集資金后的使用效益有密切聯系,是籌資時不能不考慮的因素。
【做大做強之道】資金,是公司的血液,是公司生命的源泉。在商業活動中,老板一定要實施有效的籌資策略,這樣才能確保項目投資更有保障。
8.“風投”玩的是創意
風險投資的特點是高投入、高回報,在幾年的時間里,投資者就要見到效益,然后提前退出,由后繼者接手。在這里我們給風險投資三點建議。
。1)能頂著風頭把錢投向別人不敢投、不愿投的地方,然后享受勇氣和智慧帶來的回報,這才是真正大手筆的投資。
。2)今天,風險投資在中國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經營者既要善于吸引風險投資,也要善于進行風險投資,培養敏銳的目光,練就過人的膽識。
(3)從投資性質看,風險投資的方式有三種:一是直接投資;二是提供貸款或貸款擔保;三是提供一部分貸款或擔保資金,同時投入一部分風險資本購買被投資企業的股權。不管是哪種投資方式,風險投資人一般都附帶提供增值服務。
【做大做強之道】風險投資家玩的是創意,但是把“創意”變成“生意”,卻需要智慧。既然是風險投資,這種投資行為本身就比一般投資更具風險性,因此不能盲從。
9.投資前要吃透政策
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創業、開公司,就要學會中國式成長的邏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吃透政策,否則最后倒下了,你都不知道公司是怎么死的。
。1)政策是市場的導向。
在國家政策的變化當中,往往蘊藏著豐富的機遇,而政策就是市場的晴雨表。這就看你有沒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能不能在細微的政策變化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機。
。2)把握政策走勢才可長期獲利。
大環境是帶有方向性的因素,是決策的基本前提。精明的商人經常研究形勢變化,分析政府決策動向,然后決定自己的經營目標,決策超前一步,利潤會更豐厚。
(3)從容面對每一個政策變化。
政策,是不穩定的,充滿了變數。要成功抓住機遇,就要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長遠的眼光,看到今后的發展趨勢,高瞻遠矚,從容面對每一個政策變化。
【做大做強之道】在中國辦企業,不重視宏觀經濟政策,是要吃大虧的。正如正泰集團創始人南存輝所說:“企業要做強、做大,必須有一個好的政治環境!
10.培養敏銳的商業嗅覺
無論做什么生意,必先了解消費者的需求。那些在商場有所建樹的商人和企業家,都是反應機敏、善于捕捉商機的高手。
(1)見微知著,一葉知秋。
要在當今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早日踏上成功之路,必須培養自己從各種信息中識別機遇的能力,并且愿意采取行動。
(2)培養出色的判斷力。
作為老板,必須不斷加強自己在眼光、判斷的修為,培養準確分析和把握各種信息的能力。在經營中,聯系國家政策、社會環境、經濟形勢的變化,留意國內外市場動向,不斷對各種情況進行橫向縱向分析,才能在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商業戰場中找到自己的財源。
【做大做強之道】一條有價值的信息,一個準確的情報,會使一大筆生意成功,也會使處于困境中的企業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