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納經典譯著:南極的斯芬克斯》的主人公熱奧爾林先生,在蓋爾格蘭群島頗費了一番周折,才搭上了“哈爾布雷”號雙桅縱帆船,準備返回美國。
航行期間,蘭·蓋船長與熱奧爾林先生談起了美國作家埃德加·波的一部探險小說,原型就是阿瑟·皮姆搭乘“簡”號船在南極的冒險經歷。皮姆以及“簡”號船船長威廉姆·蓋遇險已有11年,蘭·蓋船長的這次航行,原來就是要去尋找他的兄弟威廉姆·蓋。但是熱奧爾林先生根本不相信小說中所描述的一切,他甚至認為蘭·蓋船長簡直有點不正常!然而,在航行中,“哈爾布雷”號在浮冰區發現了“簡”號船大副帕特森的尸體,從他裝在口袋中的筆記本里,真相被逐漸揭開……熱奧爾林先生沒有返回美國,而是與“哈爾布雷”號一起在南極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去尋找答案。他們是否找到了阿瑟·皮姆和威廉姆·蓋船長?他們自己的命運又如何?凡爾納在書中對南極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凡爾納經典譯著:南極的斯芬克斯》除了精彩的情節之外,最引人入勝之處還在于它廣泛涉及了南極洲的地質地貌、季節氣候、南極島的變遷、南極地區的殖民史等豐富的內容;他還對南極的動物界、植物界、極光由來以及磁現象等都做出了形象的解答。這不但是一部獵奇歷險小說,更是一部幫助讀者了解南極這個“謎一般的地方”的極富知識性、趣味性的經典作品。
《凡爾納經典譯著:南極的斯芬克斯》的主人公熱奧爾林先生存蓋爾格蘭群島搭乘了一艘雙桅縱帆船“哈爾布雷”號前往另一個島嶼,準備從那里轉道返回美國。途中,一塊載有“簡”號船員尸體的浮冰引起熱奧爾林的注意。而“簡”號的船長正是這艘“哈爾布雷”號船長的哥哥,那艘船也已經失蹤了十年。十年前,“簡”號究竟發生了什么?“簡”號船員們的命運又會怎樣?熱奧爾林先生最終決定隨著“哈爾布雷”號橫穿南極以解開這個謎底……
早在2003年,當我們從資料上得知2005年3月25日是“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逝世100周年紀念日之時,我們決心為他做點什么。
我們的幼年是伴隨著他的許多讀物成長的,受他的影響很深,他讓我們知道除了《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中的童話世界,真實的世界里也可以開滿奇異之花,只要你敢于幻想。出于對凡爾納的熱愛和對他小說的了解,我們萌生了將凡爾納的一些經典作品——在我國譯本較為稀少的法文原版小說——翻譯出來的想法。
除了一些短篇小說外,凡爾納一生中共寫了60余部小說。他的作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中國讀者耳熟能詳的科幻小說;另一類是法國各個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上均標注著“異乎尋常的旅行”(LesVoyagesextraordinaires)的游記歷險類小說;甚至,凡爾納還寫過很少為讀者所知的偵破懸疑類小說。我們的愿望,就是將他的游記歷險小說和偵破懸疑小說介紹給更多的讀者。
這類小說盡管都是立足于現實世界;卻有著豐富的人文地理、動植物、天文氣象等多方面的科學知識,語言生動,情節曲折動人;而且他筆下的正面人物都具有堅強的性格、優秀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有著難能可貴的正義感和克服困難的非凡勇氣。總之,他的歷險類小說不僅能起到普及科學知識的作用,還能寓教于樂,讓讀者——尤其是讓孩子們體會到應該做一個愛國、有責任感、樂于助人的人。
直到2003年我們決心動手翻譯時,國內出版社基本上都是再版或重譯凡爾納為人熟知的作品,新譯的作品很少,有些作品雖然早期有人譯過,市面上卻并不多見。于是懷著彌補凡爾納歷險、偵破類小說稀缺這一遺憾的心情,我們開始了對《空中村莊》《南極的斯芬克斯》及《利沃尼慘案》等法文原著的翻譯工作。
從2003年5月收到法國寄來的原版小說開始動筆翻譯,到2010年10月簽訂出版合同為止,其問經歷了漫長的7年。這期間的故事有很多,我們還應邀翻譯出版了10萬字的兒童讀物《小藍兔系列叢書》(5冊),朱良還因為身體原因先后做了兩次手術。最終我們還是完成了這幾部書的翻譯工作,并進行了多次譯校,認真研討,反復推敲。僅就書名的翻譯,我們就做了反復的考量,并與編輯“據理力爭”。
如LeVillageaerien一書,有的譯者將其譯為《大森林》,這似乎與原文相距甚遠;有的譯為《飛行村》,讓人看后會以為這個村莊可以在空中飛行。我們認為應該依照書的原文,即該村莊是搭建在離地幾十法尺高的森林參天大樹的樹干間,因此將書名譯為《空中村莊》。
又比如Faceaudrapeau一書,有的譯為《迎著旗幟》,未免有些空泛:有的譯作《迎著三色旗》,但似乎也未能將這個旗幟的意義寫出來。我們最終決定將它譯為《面對國旗》,強調了主人公在所處的特定環境下,看到國旗后,出于愛國主義而帶來的思想的轉變。他由一個一心只想將自己發明的武器賣個最高價的普通人,轉變為寧可將其毀掉也不讓它幫助海盜攻擊祖國軍艦的高尚的人。總之,我們力圖本著“信、達、雅”這一翻譯原則,盡最大努力完成了所有的翻譯工作。當然,譯稿中一定會有錯誤及疏漏,希望得到同行及讀者們的批評指正。
此外,我們要特別說明的是,凡爾納的小說雖然成就非凡,深受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但也避免不了時代的局限性。他的作品有時會流露出那個年代西方對有色人種,尤其是對黑人的歧視。這是我們在閱讀中應該批判的。
回想起7年來的努力,黎明伏案、深夜伴燈的熱忱,一次次出版希望的破滅帶來的沮喪,不免心潮起伏、感慨萬千。我們倆都不太會用電腦,所有的文字都是寫在稿紙上,每次校對都要再重新抄寫一遍,這也給編輯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之前也有出版社對這套書感興趣,但看到厚厚的鋼筆手抄稿就猶豫了,我們曾一度懷疑這套凝聚了我們多年心血的譯稿不能面世。這次合作很順利,我們相信這是緣分。
在這套凡爾納經典作品即將面世之日,我們夫婦二人要真誠地感謝出版社編輯,還有多次幫助了我們的武漢大學出版社黃朝防、代君明等友人。
朱良、王寶瓊
儒勒·凡爾納(1828—1905),法國科幻、探險小說家。186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獲得巨大成功,從此一發不可收。儒勒·凡爾納一生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幾乎每部都深得讀者的喜愛。
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可分兩大類:一類“在未知的世界中漫游”,另一類“在已知的世界中漫游”。他的作品景色壯觀、情節驚險、構思巧妙、想象豐富,在引人人勝的故事中蘊含著鮮明的正義感和廣博的歷史、地理知識,不僅可以激發讀者一往無前的探險精神,培養人們的堅強意志,還可以豐富人們的科學知識,讓人們感受大自然的廣博和神奇。
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很多被拍成了電影,歷演不衰。他也是世界上從十九世紀直至現在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畢業于對外經貿大學法語翻譯專業,畢業后任教于蘭州大學,從事數學、筆譯口譯工作。曾任蘭州大學日德法教學研究室主任,省高等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與王寶瓊臺作發表論文及著作二十余篇(本)。畢業于對外經貿大學法語翻譯專業,畢業后任教予蘭州大學,從事教學、筆譯曰譯工作。多次赴國外學習考察,出訪過非洲、法國、德國等地,曾在馬達加斯加做過兩年翻譯工作。
出版前言
上篇
第一章 蓋爾格蘭群島
第二章 “哈爾布雷”號雙桅縱帆船
第三章 蘭·蓋船長
第四章 從蓋爾格蘭群島到愛德華太子島
第五章 埃德加·坡的小說
第六章 “如同緩緩揭開的裹尸布”
第七章 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
第八章 朝福克蘭群島方向駛去
第九章 “哈爾布雷”號蓄勢待發
第十章 遠航的開始
第十一章 從三明治群島到極地
第十二章 在極圈和大浮冰之間
第十三章 行駛在極地浮冰潞線
第十四章 夢境中的聲音
第十五章 貝奈島
第十六章 查拉爾島
下篇
第一章 那皮姆呢?
第二章 決心已下
第三章 消失了的群島
第四章 十二月九日至一月九日
第五章 一次突然的偏航
第六章 陸地?
第七章 翻轉的冰山
第八章 致命一擊
第九章 怎么辦?
第十章 幻覺
第十一章 在霧中
第十二章 營地
第十三章 跳人海里的迪克·貝特斯
第十四章 幾頁紙道盡十一年
第十五章 南極的斯芬克斯
第十六章 七十分之十二!
《凡爾納經典譯著:南極的斯芬克斯》:
第一章 蓋爾格蘭群島
或許沒有人會相信這個叫作“南極的斯芬克斯”的故事。沒關系,在我看來,這個故事絕對有公開發表的價值。到底它是不是真實發生過,就看你怎么認為了。
故事中一系列離奇而又驚悚的冒險經歷都源于一個名為“傷心群島”的地方。這是庫克船長在一七七九年給這個群島起的名字,很難想象有比它更傳神的稱呼了。好吧,當我在該島停留了幾個星期之后,我更加確信這位著名的航海家為它起的名字十分貼切。“傷心群島”,這稱呼足以說明一切。
我知道,在地理名稱中,人們稱其為蓋爾格蘭群島,一般認為這一群島位于南緯四十九度五十四分、東經六十九度六分。最早確定其位置的是法國男爵蓋爾格蘭,他于一七七二年就在印度洋的南部海域發現了它。實際上在這次航海旅行中,這位海軍長官本以為在南極海域邊緣地帶發現了一塊新大陸。然而,在他進行第二次航海遠征時,卻不得不承認自己出了錯,那兒只有一個群島而已。“傷心群島’’的確是寂寞到令人傷心.群島由三百余座大小島嶼組成,孤零零地散布在這片浩瀚無垠的大洋中.南極的暴風雪隨時都會來襲,全年無休。
不過,群島上仍有人居住。蓋爾格蘭群島上的主要居民是一些歐洲人和美國人。到一八三九年八月二日那一天,我到達赫布爾圣誕島已經整整兩個月,我看到這里的居民規模在逐步增長。說實在的,我置身于此是為了進行地質和礦業的研究,如今工作已完成,我不過在等待著離開的時機。
圣誕島的港口是眾多島嶼中最重要的港口,該島面積約為四千五百平方千米,是科西嘉島的一半。確切地說,這里進出安全,航運便捷。船只在這里停泊時,可以把錨拋至四尋深。在北部,高一千二百英尺的塔布爾山俯瞰著腳下的弗朗索瓦岬,玄武巖拱廊將岬頭處剪成寬闊的弧形。繞過弗朗索瓦岬就能發現一個狹窄的海灣,由東西兩邊迎面而來的強風被擋在小島身后。在海灣的盡頭,呈現在您面前的就是赫布爾圣誕島。您駕駛帆船靠右舷行駛便可直抵該島,船到達之后只需拋單只錨就可以停泊,只要海灣中沒有浮冰,船要調頭也很容易。此外,蓋爾格蘭群島還有其他不下一百個峽灣,因而整個海岸的形伏極不規則,呈破碎狀,就像貧苦婦人的裙擺一樣,尤其是北方和東南方向之間的那一段海岸。在這些星羅棋布的島嶼上,地面由火山灰混有一種淺藍色的石英石所構成。夏天來到的時候,群島淺灰色的地衣之上長滿蔥綠色的苔蘚、各種顯花植物,以及挺拔而茁壯的虎耳草。島上只生長著一種小灌木,這種帶有刺激味道的甘藍類植物,在其他任何地方都難覓其蹤。
這片海域特別適合企鵝棲息,數不清的帝企鵝和其他種類的企鵝棲居于此,令這里成為名副其實的“企鵝之國”。它們穿著黃白相間的外套,走起路來頭向后仰著,張開的翅膀就像一件長袍的袖子,遠遠望去,這些憨態可掬的家伙就像是一隊沿著海岸結伴而行的傳教士。
我還得補充一下:蓋爾格蘭群島給厚毛皮的海牛、長鼻海豹和海象等都提供了絕佳的避難所。獵捕這些兩棲類動物收益頗豐,可以為某種生意提供貨源,因此,許多船只被吸引前來。
這天,我正在港口散步,我所住客棧的老板走過來跟我攀談,他說:“熱奧爾林先生,如果我沒弄錯的話,您是不是開始覺得時間變得漫長了?”一這是一位身形高大、心寬體胖的美國人,他在圣誕島已經住了二十多年了。他在港口經營著島上唯一的一家客棧。
“說真的,日子的確是變長了,我得如實回答您,阿特金斯老板,但愿您不會被我的回答所傷害。”
“怎么會!”這位正直的人回應道,“您能想象得到吧,就像弗朗索瓦海峽的巖石迎接大海狂浪襲擊已經習慣一樣,我對您剛才的委婉回答也不是頭回聽聞,早就習以為常了。”
“那么,您也像弗朗索瓦岬一樣嘍,經得起大風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