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中華文化基礎上,借鑒元哲學和元認知等學科,首創“元婚姻”概念,意在運用文化哲學思想和方法,對婚姻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測,對婚姻危機和家庭矛盾予以及時調控。而由元婚姻知識、元婚姻體驗和元婚姻監控構成的辯證關系,其實質上是在對婚姻本質意義的再認識和再理解過程中,通過愛情學會愛人,通過婚姻學習婚姻;并在體驗婚姻秩序價值和追求真善美意義中,提高文化的自覺性,增強婚姻的規矩意識和樹立家庭的規則信念。
現在的愛情到底怎么了?人們從未像今天這樣對婚姻的現實充滿疑惑,也從未像現在這樣為家庭的未來感到焦慮。本書從探尋人類婚姻的文化起源、欲望需求發展過程和辯證規律出發,創新性地提出元婚姻概念,創建婚姻浴盆曲線等相關理論和哲學原理,旨在維護婚姻生命健康和加強家庭文化建設。
導論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不僅依然在為煩惱的婚姻和脆弱的家庭深為糾結,而且,依然在被人的本能欲望導致的兩性關系問題深深困擾。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離婚率已10多年連續遞增,而因情感糾葛和家庭矛盾引發的沖突也時有發生。婚姻的種種新情況和家庭的種種新問題,不容回避地擺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面前。人們從未像今天這樣對婚姻的現實充滿疑惑,也從未像現在這樣為家庭的未來感到焦慮:現在的愛情到底怎么了?
在作者看來,當人們在深感困惑和糾結時,殊不知,這是因為人們的婚姻規矩意識和家庭秩序觀念日益淡薄了,文化意識傾向和文化生活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婚姻價值觀念與財富積累意識之間的碰撞,家庭文化意識與外來兩性觀念之間的沖突,以致規矩意識淡化導致婚姻關系惡化,秩序觀念錯亂造成家庭關系混亂,以及夫妻矛盾或情侶糾紛等等,都似乎在告訴我們:在個人的欲望已經變得比婚姻穩定和家庭和睦更重要的今天,個人的失調也比以前更直接地反映了整個家庭的失調時,對個人失調的醫治因而也比以前更直接地依賴于對家庭總失調的醫治了。
由于文化哲學作為當今時代的一種新的哲學形態和新的思維方式,它是關于人類社會生活和文化精神的一種現實反映,也是關于人類社會現象的文化自覺以及文化活動的辯證思考,更是對人的文化存在的總體性理解和概括性把握。因此,作為以哲學反思婚姻哲學和以文化反思家庭文化為使命的婚姻家庭的文化哲學,其在雙重自覺后必須思考及研究的核心內容,就是在關注當下婚姻生命的現實狀況的基礎上,力求關懷生活現實的本來意義,高度關切價值觀念的外來影響,以及關愛人類生存的未來命運。
正是著眼于當前這樣一個文化轉型時期出現的多元化婚姻新生態背景,作者從婚姻和家庭這一人類最普遍和最現實的社會文化現象和家庭文化活動研究入手,堅持東西方哲學思想與辯證邏輯思維的創新思路,跨學科、多角度地進行文化哲學思考和婚姻哲學理解,以期探求緩解婚姻沖突和化解家庭矛盾的有效方法和普遍規律;旨在促進婚姻和氣相合,促成夫妻和善相伴,促使家庭和睦心心相容,進而最終實現社會和諧息息相通。
鑒于此,作者將本書內容從結構上分為四個部分,而每個部分既可單獨分章,又可合為整體。本書從探尋人類婚姻的文化起源、欲望需求發展過程和辯證規律出發,通過揭示愛情、婚姻和家庭的新三元結構及其形成背景和現實意義,創新性地提出元婚姻概念,創建出婚姻浴盆曲線,以及“婚熵增加原理”和“木窗秩序效應”等相關理論、哲學原理和思維方式,旨在為維護婚姻生命健康和加強家庭文化建設提供參考,并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婚姻家庭的文化哲學導論在本書的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人類婚姻的文化起源與哲學思考”中,作者首先從哲學的角度探尋人類婚姻的文化起源,探得人類婚姻起源的文化意識,以及兩性關系形式變遷的辯證發展規律。而約束和限制兩性行為的婚姻規矩內涵的變更,作為一種文化力量,對人類社會生產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起著促進或阻礙、加速或延緩的作用。而婚姻意識的文化意義正如人類的形成過程或說是人的生命成長過程一樣,實質上也是一個認知本來,吸收外來與創造未來的辯證發展過程。
一方面,人類規矩意識源自棍棒和容器的辯證統一。人類本來作為一種文化存在,人總是生活在規矩之中。通過對人類文化意識與婚姻規矩發展過程的辯證理解,對于幫助我們自覺加強規矩意識,遵守婚姻秩序,促進家庭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人類規矩創新源自手腳分離與結合的張力與秩序的辯證關系,體現的正是人類在認知本來、吸收外來和創造未來中,對于規矩意識的文化自覺和哲學反思。因此,婚姻規矩作為一種文化價值存在,理應成為婚姻文化自覺和家庭文化建設的核心。
為此作者認為,作為文化自覺中的婚姻自覺,是對婚姻價值的覺悟和家庭文化的覺醒,更是對婚姻規矩的文化認知和家庭秩序的哲學理解,表現為對于婚姻生命的關愛和婚姻意義的關注,以及對于家庭責任的擔當。而婚姻自信正是建立在堅守本來和包容外來的基礎上,著眼于未來而進行的自我認同,以及婚姻自覺后與生活的和解,也是人的自我覺解后內心的一種寧靜與和諧。
在家庭文化的建設中,自覺地樹立正確的婚戀價值觀,增強家庭文化的整體觀念,才能使婚姻、愛情和家庭的新三元結構在追求永恒善的仁愛之心中保持和諧發展。而父母與孩子“聯結與脫離”的內在張力,正是家庭作為細胞的生命活力和留守兒童成長的壓力所在。對此作者認為,由于家庭細胞的衰弱源自于追求過度的欲望,以致人的本性扭曲與家庭細胞的病變,甚至有造成社會肌體萎縮的可能。所以,對人類本能欲望有必要作一番深入的探尋和有個正確認識。
在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六章)的“人類欲望的文化起源與哲學理解”中,在反思和探討了人類因婚姻問題而導致社會問題時,作者認為,從婚姻家庭的文化哲學角度來說,伴隨著人類兩性意識的覺醒,婚姻作為對人的最原始、最普遍、最現實的兩性行為的約束和限制,當性越來越被賦予意義時,但卻越來越不容易得到,以致由性的問題導致的婚姻問題和家庭問題乃至社會問題等等一系列問題也就不斷地出現。
當我們反觀歷史和辨證思考欲望發展的文化邏輯,人類創造物質文化和促進文明進步的進程就是一部不斷追求欲望滿足的歷史,人類欲望本性的發展歷程,大體上是沿著“禁欲—縱欲—洗欲”的矛盾運動而辯證發展的。為此,在創新性地提出了“洗欲”這一特定概念之后作者認為,人類認知本來的智慧,就是在介于理性過度和任性失度兩者之間辯證抵制外來后的德行適度,體現的是一種創造未來的洗欲德性。這個“洗欲”的內在精神就在于促進人類追求適度的欲望需求和中庸的生活方式。而“人類的靈魂之所以偉大就在于把握了中庸之道。”
為此,對于體現人性抵制罪惡防止墮落的洗欲德行,以及欲望洗練內含的文化張力,有必要進行認真的文化自覺和深入的哲學思考。而正確地認識和理解理性與任性、過度與失度及其反映在哲學上適度的德性辯證法,能夠幫助我們自覺地洗練欲望,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用欲望洗練后的“合題”來調和正題與反題的矛盾和沖突,以維護婚姻關系穩定,促進家庭矛盾和解。而德性的適度、適中,以及德行的節制、節度,體現的正是婚姻規矩和家庭秩序的內在要求。
如果說,總有一種智慧,能夠點亮未來,那么在我們看來,這種能夠點亮未來的智慧只能是德性智慧。因為,德性智慧是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程度關注過去,更是以一種矢志未竟的態度關注現在——因為它關注著未來。
本書的第三部分(第七章至第十章),在“新生態婚姻下的元婚姻知識與體驗”中,為了應對“多元化時代”中的婚姻新業態,作者在本書中提出和使用“多元化婚姻新生態”這個特定概念,只是為區別于“計劃經濟時代”純粹的單偶制婚姻形態。只是表征一種以多種新業態并存共生的婚姻新生態;只為揭示一種文化轉型過渡時期出現的婚姻文化的一般狀況,以及反映時代狀況的文化意識及其基本傾向。
在元文化思想和元哲學等相關元學科基礎上,作者從文化哲學的視角,創新性地提出了“元婚姻”這一特定概念,探討了新生態婚姻的產生原因,闡述了元婚姻知識與元婚姻體驗,從而揭示并論證了由元婚姻知識、元婚姻體驗和元婚姻監控三個部分組成的這樣一個帶有根本性的整體性概念。
按照作者的觀點,婚姻家庭的文化哲學所理解的元婚姻,簡單說就是以婚姻生命過程為認知對象的文化自覺和哲學思考。其核心意義就在于通過婚姻學習婚姻,通過愛情學以仁愛。而當我們自覺認識并正確理解元婚姻作為一個整體性概念內含的文化張力與辯證關系,對于培育婚姻常青之樹,營造和睦溫馨家庭具有文化的根本意義和哲學的現實意義。
在我們看來,有關婚姻的知識人是需要學習的,而知識本身是一個過程。因此,元婚姻知識,反映了婚姻中的人們“認識—見識—共識”辯證發展過程的三個階段。作者認為,元婚姻知識作為滋養善良德性的文化土壤,它的核心體現為善的婚姻共識,而家庭幸福就來自夫妻雙方的婚姻共識,以致因為婚姻共識,我們的婚姻令人驚訝地具有了善的意義。
元婚姻體驗,則是一種婚姻中的心靈世界與精神文化世界的體驗,是在家庭建設中體認婚姻秩序的張力。在婚姻秩序的“三情結構”中,我們可以體驗到人的本來與本能的張力所彰顯的真善與美;在婚姻中“真”的情操體驗、“善”的情欲體驗和“美”的情感體驗中,我們還可以欣賞到婚姻中“熵增”的張力與“窗戶”的秩序之美。
如果我們將婚姻生命的發展過程本身視為一種具有內在秩序的木質對開窗戶的話,那么,現代婚姻就如同被關上了門和打開的窗戶,其內在的“看不見的秩序”要求我們,恪守窗戶本來的規矩,遵守窗戶本身的秩序;要求我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因為秩序是由規矩確立的,婚姻沒有了規矩,家庭也就沒有了秩序。此時婚姻中的“熵增定律”,可以說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另一種文化哲學表達。
在作者看來,人總是從婚姻的窗戶認知本來的,人也總是從家庭的窗戶展望未來的,人更是從秩序的窗戶吸取外來的。要想保證窗戶的質量和延長窗戶的使用壽命,就要加強對窗戶的日常維護和精心保養。而每當婚姻規矩的一份責任開啟了心靈的一扇窗戶,我們用它來體驗真善美,健康身心靈。這就是家庭秩序的“木窗效應”帶給我們的文化哲學意義和婚姻哲學啟示。
本書第四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及結語),即“新生態婚姻下的元婚姻監測與調控”部分,作者認為,在當前流動式“液態的變化世界”里,婚姻的生命過程呈現出一種流動變化的態勢,表現為“下滑期—盆底期—回升期”這樣一種具有辯證發展規律的婚姻生命“浴盆曲線”,我們用以描述婚姻情感變化大致經歷的三個階段。
在作者看來,為適應新常態下因情感發展變化出現的婚姻新生態,由婚姻“浴盆曲線”入手,從宏觀上采取相應的調控對策,進而建立起促進婚姻穩定健康發展的長效調控機制。作為對婚姻價值的文化哲學理解,元婚姻監控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婚姻生命的變化發展規律,從而有效地監測、調控婚姻生命發展的變化過程。而當我們根據婚姻的“浴盆曲線”來看婚姻(或是人生)發展過程呈現出的三個階段,正如一個漂泊、漂流和漂移的過程,從中體驗和感悟到的是婚姻生命意義和真善與美的價值所在,及其體現出來的基本信仰、態度、意志和精神等,可以濃縮為“三漂”中的婚姻哲學。
作者認為,元婚姻認知調控中項的文化哲學意義,對婚姻“浴盆曲線”走向或是人生“U形曲線”走勢,亦即婚姻生命發展過程和人的生命價值意義的定向調控有著重要意義;體現為“認識—認可—認為”與“理解—和解—見解”的認知模式。而人類婚姻規矩和家庭秩序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在“認識與認為”的規則認可,以及“理解與見解”的沖突和解中不斷前行的成長歷程。而對于元婚姻調控內含的辯證法的正確認識和真正理解,必將有助于深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內涵,提高人們的婚姻哲學素養;也有助于增強人們認知本來、吸收外來和走向未來的文化自覺與能力自信。
按照作者的理解:婚姻中的沖突和家庭中的矛盾雙方,如果沒有相互理解與自我覺解,是無法從根本上化解而達成真正和解的。而當我們將理解視為陽氣,將見解視為陰氣,作為婚姻中的和氣,則源自于夫妻之間理解與見解陰陽二氣的和解。這里由和解中項調和出來的“和氣”,即可培養出婚姻生命中的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婚姻就能健康;陰陽和毓,風雨善養,家庭就能穩定。
作為婚姻家庭中和解哲學的本質就體現為:堅定以和為本、以善為根的中和思想,堅守養善毓和、德存自生的文化理念,堅持婚姻和氣、夫妻和善與家庭和睦的辯證統一,社會和諧的堅實基礎也就有了可靠保證。既然友愛的理解與善意的見解源自于養善毓和,那么凡是經營好的婚姻,都是在和善可親地經營著一團和氣;和睦的家庭,和善的夫妻,也一定是充滿和氣的婚姻。
在結語部分,作者積極倡導“養善毓和”這一家庭文化的核心理念。因為,愛情在婚姻中給予我們以張力,而婚姻在家庭中則給予我們以秩序。在婚姻的成長和家庭的發展中,唯有在現實和內心之間建立起必要的張力和構建起有機的秩序,才能使“養善毓和”這一核心思想所蘊含的“講仁愛、求友善、修和睦”的核心價值理念真正扎根于和氣致祥的婚姻關系中,真正扎根于和如琴瑟的夫妻關系中,真正扎根于和合向善的家庭關系中。
今天,當我們站在中華文化的土地上,從東西方文化的視角,重新來認識和理解當下婚姻家庭中和解的文化哲學意義;當我們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新常態下,重新認識和理解當下婚姻新生態中理解與見解的辯證統一關系;當我們從家庭文化與婚姻哲學的雙重自覺中,重新感受和體驗婚姻家庭中真善與美的內在價值時,在婚姻家庭的文化哲學中,深刻認識和理解養善毓和的文化意義和哲學價值,促進婚姻哲學文化自覺才是最重要的;在養善毓和的文化旗幟下,精心滋養與培育和解寬容的仁愛之心與和善美德,促使家庭文化哲學理解才是最根本的。
最后我們堅信:當我們在家庭文化自覺與婚姻哲學的思考中,大力加強家庭文明建設,努力提高婚姻哲學素養,在養善毓和的文化旗幟下,用仁愛之心培育出的婚姻之樹一定能夠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陳毓寶,1953年出生于上海。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現任上海東方毓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在國有部屬企業從事管理工作期間,從事企業經營和管理理論研究工作,并獲益匪淺:《歷史的機遇和我們的選擇——加快發展西南地區外向型化工經濟的戰略思考》、《企業核心理念與核心能力的關系》、《突圍紅海與開創藍海》、《蝴蝶效應與精細化管理》等主要論文發表于國家核心期刊及省部級報刊。現投身于婚姻家庭的文化哲學研究和養善毓和的文化傳播之中。
導論 / 1
第一部分 人類婚姻的文化起源與哲學思考
第一章 人類婚姻起源的文化意識及其辯證發展規律 / 3
一、 人類婚姻意識的文化起源與哲學理解 / 4
二、 人類文化意識與婚姻規矩的辯證發展過程 / 12
三、 人類文化意識與婚姻規矩的文化哲學思考 / 28
四、 婚姻自覺與家庭建設的核心是規矩意識 / 34
第二章 一夫一妻制家庭文化的婚姻自覺和婚姻自信 / 39
一、 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態與婚姻自覺 / 39
二、 婚姻中禮品、商品和人品的關系 / 49
三、 家庭文化的婚姻自覺與婚姻自信 / 52
四、 婚姻的文化自信促使自我和解與心靈相通 / 55
第三章 文化哲學視角下的婚姻愛情和家庭的關系 / 60
一、 從文化哲學看婚姻愛情和家庭的關系 / 60
二、 從系統論思想看婚姻家庭的有序與無序 / 63
三、 婚姻與愛情新三元結構的文化哲學意義 / 67
四、 婚姻中“三種人”的文化價值和哲學反思 / 75
五、 家庭細胞的活力與衰弱的文化哲學思考 / 85
第二部分 人類欲望的文化起源與哲學理解
第四章 人類欲望起源的文化意義與辯證理解 / 91
一、 人類欲望起源的文化意義與生物性探尋 / 91
二、 人類欲望進化的文化悖論與文明的沖突 / 99
三、 愛的商業化將進化的世界在欲望中異化 / 103
四、 “飽暖思淫欲”的文化本質與代價意識 / 105
五、 人類欲望本性的辯證理解 / 107
第五章 人類欲望本性的正反合辯證發展規律 / 114
一、 人類欲望的禁錮階段與生活方式 / 114
二、 人類欲望的放縱階段與性文化現象 / 124
三、 人類欲望的兩難處境與正反合規律 / 130
四、 自覺洗練欲望是不忘本來的婚姻秩序 / 132
五、 洗欲的文化張力與婚姻的自由秩序 / 136
第六章 洗欲是抵制罪惡防止墮落的德性智慧 / 141
一、 德性的東西方文化價值與哲學理解 / 141
二、 理性和非理性的東西方文化哲學認知 / 144
三、 德性調解具有極端傾向的理性與任性 / 148
四、 婚姻中的適度:過度與失度的內在張力 / 153
五、 明辨人生“三條界線”的德性智慧 / 158
六、 合德性體現當下新時代的婚姻秩序 / 161
第三部分 新生態婚姻下的元婚姻知識與體驗
第七章 文化哲學視角下的新生態婚姻與元婚姻 / 171
一、 多元化時代婚姻新生態的文化哲學思考 / 171
二、 新生態婚姻時代呼喚家庭穩定 / 176
三、 元婚姻概念的文化認知與哲學理解 / 179
四、 元婚姻理論的文化哲學意義與光榮使命 / 184
五、 元婚姻培育婚姻之樹是尊重生命秩序 / 186
第八章 元婚姻知識:認識、見識與共識的辯證關系 / 191
一、 知識的善惡情感與生命知識的意義 / 191
二、 元婚姻知識的文化理解與哲學認知 / 195
三、 元婚姻知識辯證發展的三個階段 / 197
四、 元婚姻知識的核心體現善的婚姻共識 / 208
五、 善的婚姻共識促進家庭秩序和諧穩定 / 211
六、 元婚姻知識的文化土壤滋養善良德性 / 213
第九章 元婚姻體驗:婚姻秩序的真善美價值 / 218
一、 人類婚姻秩序的倫理體驗和道德認知 / 218
二、 婚姻中的情操動態體驗與欲望調節機制 / 224
三、 婚姻中的心靈世界與精神文化體驗 / 228
四、 在家庭建設中體認婚姻秩序的張力 / 231
五、 在婚姻秩序的“三情結構”中體驗真善美 / 234
六、 婚姻秩序體驗源自秩序井然的心靈 / 242
第十章 元婚姻體驗:婚姻秩序的木窗效應 / 246
一、 人性美德護佑下的婚姻還需提防嫉妒 / 246
二、 婚姻中“熵”的張力與“窗”的秩序 / 252
三、 元婚姻體驗中的婚姻秩序與木窗效應 / 255
四、 婚姻秩序與木窗效應的文化哲學思考 / 260
五、 婚姻的秩序開啟心靈的窗戶 / 262
第四部分 新生態婚姻下的元婚姻監測與調控
第十一章 元婚姻監測:婚姻生命曲線的文化哲學思考 / 269
一、 元婚姻監控中的婚姻生命浴盆曲線 / 269
二、 婚姻生命過程的正反合辯證規律 / 275
三、 婚姻生命過程的區間定向調控 / 283
四、 婚姻生命過程的“三漂效應” / 285
五、 婚姻如“三漂”的文化哲學思考 / 293
第十二章 元婚姻調控:婚姻的理解辯證法與和解哲學 / 297
一、 婚姻中認為的爭執與認可的調和 / 298
二、 婚姻中見解的沖突與和解的調控 / 303
三、 婚姻的覺解是用友善與忌妒和解 / 310
四、 用當下理解過去與用過去和解當下 / 314
五、 友愛的理解與善意的見解源自養善毓和 / 317
結語 在養善毓和的旗幟下用仁愛之心培育婚姻之樹 / 326
一、 相互理解的內在張力與自由秩序的關系 / 326
二、 婚姻家庭的文化哲學是文化與哲學的雙重自覺 / 327
三、 哲學中的婚姻現實與現實中的文化哲學 / 330
四、 在養善毓和的旗幟下用仁愛之心培育婚姻之樹 / 331
參考文獻 / 333
后記 /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