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思想的載體之一,在歷史上,其代表作“四書”、“五經”大約有270種譯本,其中近一半是傳教士翻譯的。有關的譯事、譯本在中國內外的思想領域引起過或共鳴或反對的震撼,影響甚至波及譯者自身的思想。《在世俗與宗教之間走鋼絲:析近代傳教士對儒家經典的翻譯與詮釋》研究基督教傳教士翻譯與詮釋中國儒家經典的策略及其產生的原因。
“9·11”的慘劇提醒我們,宗教是文明沖突不可忽視的因素。從理論上說,對傳教士翻譯儒家經典的策略的研究與對其內心世界的解讀,有利于透視一個時代背景下西方宗教文化與儒家文化的融合與碰撞,可以揭示翻譯與社會文化,尤其與宗教文化互動的規律。《在世俗與宗教之間走鋼絲:析近代傳教士對儒家經典的翻譯與詮釋》對翻譯學與史學的跨學科研究建設也不無裨益,因為它能夠明顯地拓寬典籍翻譯研究的理論廣度,發展其深度,并增強其系統性。在實踐上,《在世俗與宗教之間走鋼絲:析近代傳教士對儒家經典的翻譯與詮釋》可以為中國文化典籍的翻譯策略提供借鑒,同時也可以為中國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背境下的應對策略提供參考,幫助其在西方理論與話語權占主導地位的國際背景下拓展自己的話語空間。
岳峰,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筆譯學科帶頭人、翻譯系主任、教學名師、中國翻譯協會與福建翻譯協會理事。1992年至今,執教于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05年,受亞州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資助,以research affiliate的身份訪學美國耶魯大學;2006年,赴澳洲協助福建師大與南澳大學等多所高校聯合辦學的考察與調研工作;2008年,獲國家清史編撰委員會課題資金資助,赴英、法、德等歐洲國家,研究各國駐華使領館檔案。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的理論與實踐。已正式出版學術專著、譯著、工具書與教材15部,約350萬字。在《中國翻譯》等國內外學刊正式發表中英論文50多篇。主持、參與各級課題、項目23項,其中包括主持國家教育部課題“在世俗與宗教之間走鋼絲:傳教士譯介儒經研究”,主持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項目“從翻譯到譯審——MTI傳媒翻譯教學法探索”等。36次獲得各級獎勵,包括福建省政府頒發的福建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有關傳教士譯介儒經的研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本書的主要內容與觀點
第三節 本研究的難點、創新之處與前期基礎
第二章 研究方法論
第一節 翻譯史料問題研究
第二節 系統性:關于翻譯家評價模式的思考
第三章 傳教士譯介儒經的特性:索隱
第一節 索隱式翻譯
第二節 馬若瑟的索隱思想對其漢學成就的支配性影響
第四章 中國文化中“天”、“帝”、“神”與“鬼”的翻譯
第一節 中國文化中的“天”、“帝”及其翻譯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有關傳教士譯介儒經的研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本書的主要內容與觀點
第三節 本研究的難點、創新之處與前期基礎
第二章 研究方法論
第一節 翻譯史料問題研究
第二節 系統性:關于翻譯家評價模式的思考
第三章 傳教士譯介儒經的特性:索隱
第一節 索隱式翻譯
第二節 馬若瑟的索隱思想對其漢學成就的支配性影響
第四章 中國文化中“天”、“帝”、“神”與“鬼”的翻譯
第一節 中國文化中的“天”、“帝”及其翻譯
第二節 中國文化中的“鬼神”及其翻譯
第五章 “四書”譯本選評及其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研究
第一節 《論語》的中國文化負載詞翻譯研究
第二節 理雅各與韋利的《論語》英譯本中風格
與譯者動機及境遇的關系
第三節 《孟子》四譯本文化負載詞翻譯研究
第六章 《詩經》譯本的語言美與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研究
第一節 《詩經》的譯者與譯本
第二節 《詩經》譯本的語言美傳遞
第三節 《詩經》譯本的文化負載詞翻譯
第四節 造成《詩經》譯本差異性的深層原因
第七章 《尚書》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研究
第一節 《尚書》的譯者、譯本與譯風
第二節 《尚書》譯本的文化負載詞翻譯
第三節 《尚書》不同譯本的比較研究
第八章 《禮記》世俗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研究
第一節 關于出生的文化負載詞翻譯
第二節 關于死亡的文化負載詞翻譯
第三節 關于婚禮的文化負載詞翻譯
第四節 《禮記》譯本的“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比較
第九章 《周易》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研究
第一節 數詞的翻譯
第二節 地理名詞的翻譯
第三節 動物詞匯的翻譯
第四節 身份地位詞匯的翻譯
第五節 《周易》不同譯本的比較研究
第十章 《左傳》譯本文化元素的翻譯研究
第一節 《左傳》的譯者簡介
第二節 《左傳》譯本文化元素的翻譯研究
第三節 《左傳》不同譯本的比較研究
第十一章 由儒經西傳看翻譯與宗教的互動
第一節 宗教啟動翻譯并催生翻譯家
第二節 宗教信仰直接影響譯者對文本的解讀與翻譯
第三節 翻譯活動促進宗教文化的擴容或導致宗教沖突
參考文獻
附錄 中國翻譯教授與美國漢學教授就典籍翻譯研究展開的對話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