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與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由史家亮所著, 《中論與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立足于我國構建社會 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背景,著眼于中庸方法論與唯物 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對中庸的具體運用加以新的思考 ,提出了以中同(統)、中合、中度為基本理念的中論 范疇,進而從人的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 自然和諧的維度,探討中論對我國社會和諧發展的意 義。
《中論與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由史家亮所著,該書的學術價值首先體現在理論上提出并論證了中論范疇。這一思考和歸納是新穎的,是需要創新勇氣的。因為,一方面,中國哲學史對“中”的理論研究各有各的看法,這增加了當代對這一思想理解和把握的難度。另一方面,中庸自身相對成熟的思想體系以及習慣思維的影響,使人們很難去仔細考量中庸的現代性轉化問題。而即使是認識到中庸現代性轉化的必要性,接下來的如何實現轉化及轉化為什么,都是比較難以繼續做下去的問題。從該書的詳細論證來看,面對這樣一個難題,該書的研究和論證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這一研究成果及思路,對于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資源,促進中國哲學史相關理論和范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序 言
導 論
一、研究目的及關鍵詞闡釋
二、關于中庸及其現代應用的研究述評
(一)中庸及“中”的內涵
(二)中庸的應用
(三)中庸的方法論性質
(四)中庸所蘊涵的社會和諧思想的研究
(五)中庸對和諧社會建設方法論意義的探討
(六)中庸與構建和諧社會研究的薄弱環節
三、創新點及研究意義
四、研究路徑及相應研究方法
五、內容體系框架及各章要點
第一章 論“中”——將“中”作為中論的立足點
一、“中”的本義
(一)“中”字探源
(二)“中”的基礎含義
二、“中”觀念的理論形態演進
(一)“允執厥中”——作為政治性范疇的“中”
(二)“作稽中德”——作為倫理性范疇的“中”
(三)“天下大本”——作為本體性范疇的“中”
三、儒學中庸的執中、和中、權中思想
(一)執兩用中——處理事物兩端之間關系的執中方法
(二)和而不同——處理多種事物之間關系的和中方法
(三)過猶不及、時中權變——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權中方法
四、非偶然的一致:“中”觀念的其他反映形式
(一)“中”觀念在道家、佛家及古希臘思想中的反映
(二)人類“中”的思想方法形成的原因探略
第二章 “中論”的內涵及運用——用相關唯物辯證法框架論中與用中
一、中論的提出及論證思路
二、中論內涵之一:中同(統)理念
(一)“執兩用中”與對立統一相通性
(二)“執兩用中”與對立統一的差異性
(三)中同(統)理念的基本含義
(四)提出中同(統)理念的意義
三、中論內涵之二:中合理念
(一)“和而不同”與分析綜合的相通性
(二)“和而不同”與分析綜合的差異性
(三)中合理念的基本含義
(四)提出中合理念的意義
四、中論內涵之三:中度理念
(一)“過猶不及”、“時中權變”與質量互變方法的相通性
(二)“過猶不及”、“時中權變”與質量互變方法的差異性
(三)中度理念的基本含義
(四)提出中度理念的意義
五、對中論三理念生成的整體透視(圖示)
(一)中論三理念生成路線圖
(二)中論內涵的整體分析和界定
六、運用中論的原則要求
七、中論運用的價值標準——和諧
(一)價值評價標準確立的依據
(二)和諧的價值標準含義
(三)將和諧作為“中論”價值評價標準的合理性
第三章 中論提出的必要性及意義
一、傳統中庸思想現代轉型的理論訴求
(一)彌補傳統中庸思想缺失的理論需要
(二)近代以來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與融合的歷史啟示
二、當代人類和中國發展的方法論需求
(一)和平與發展時代背景下人類發展困境的方法論求解
(二)中國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方法論需求
三、主體與客體存在狀態的內在要求
(一)中論是主體存在狀態的內在要求
(二)中論是客體存在狀態的內在要求
四、中論提出的意義
(一)傳統中庸思想實現了現代轉型
(二)唯物辯證法自身內涵得到了豐富
(三)當代中國和世界和諧發展有了理想的方法論
第四章 中論:我國社會和諧發展的方法論
一、和諧發展與中論:基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思考
(一)化解人類時代困境的發展理念應該是和諧發展
(二)和諧世界思想是以和諧發展理念處理全球問題的重要思想
(三)促進人類和諧發展、建設和諧世界需要珍視中論的價值
二、中論與和諧發展:基于當代中國發展的思考
(一)失“中”與我國社會的曲折發展
(二)持“中”與我國社會的協調發展
三、中論的彰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訴求
(一)和諧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中論的彰顯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需要
第五章 用中論以達人的自我和諧
一、人的自我和諧是社會和諧發展的核心
(一)社會的和諧發展需要現實的、和諧的個人
(二)當代國人的自我矛盾和沖突
二、“中論”在實現人的自我和諧中的作用
(一)倡導優雅生存,促進自我身心和諧
(二)培養和諧人格,促進自我精神和諧
(三)堅持可持續發展,促進自我發展和諧
第六章 用中論以達人與他人之和
一、個體之間關系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關鍵
(一)社會和諧發展離不開和諧的人際關系
(二)社會主義和諧人際關系的基本要求
(三)當代中國社會人際關系的缺失
二、中論在實現人際和諧中的作用
(一)執“我”與“他”兩端,處理人際關系
(二)綜合運用德育和法制的力量,協調人際關系
(三)個人遵循人際關系的序級性,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第七章 用中論以達人與社會之和——基于我國社會階層結構的分析
一、人與社會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集中體現和重要保障
(一)社會的人與人的社會:人與社會辯證的統一關系
(二)我國人與社會的不和諧:基于階層分化的視角
二、運用中論促進階層間的和諧
(一)兼顧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
(二)完善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協調機制
(三)促進中產階層的壯大
第八章 用中論以達人與自然之和
一、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我國社會和諧發展的前提
(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
(二)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推動我國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
(三)當前我國人與自然關系中的“不和諧音”
(四)影響我國人與自然和諧的觀念因素
(五)中論的偏離:影響我國人與自然和諧諸觀念的思維方法缺失
二、運用中論,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一)運用中論,倡導和諧自然觀
(二)運用中論,倡導科學生態價值觀
(三)運用中論,倡導科學發展觀
結 語
參考文獻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