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大學生思想方法的概述,對其本質、內涵和程序的深刻理解,結合國內外大學生思想方法的現狀調查,對大學生思想方法的形成理路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其他學科視角展開富有探索意義的研究,同時從內容本質、活動形式與運行過程對大學生思想方法的主要特征進行了深刻的探究,在大學生思想方法的培育方面,結合大學生思想方法的正面導向、努力增強正能量與準確把握大學生思維發展的客觀規律著手進行深入細致的考究。在提升大學生思想方法的策略方面,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主渠道,積極優化思想方法的環境,實現“社會、學術、親情”的統籌,形成合力,共同幫助大學生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與科學性。
傅建平,男,湖南益陽人,1979年出生,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湖南城市學院基地、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倫理學博士后,湖南城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湖南省教育廳優秀青年項目1項,湖南省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項目1項,廳局級項目5項,發表論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主編教材1部。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現狀研究綜述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四節 重點與難點
第二章 大學生思想方法概述
第一節 思想方法
一、 思想方法的內涵
二、 思想方法的本質
三、 思想方法的程序
第二節 大學生思想方法
一、 大學生思想方法的基本含義
二、 大學生思想方法的具體形式
第三節 大學生思想方法的綜合梳理
一、 大學生思想方法的發展歷程
二、 我國大學生思想方法的代際特征
第三章 大學生思想方法的現狀及表現形式
第一節 現狀調查
一、 抽樣調查
二、 結果統計
三、 數據分析
第二節 大學生思想方法的表現形式
一、 理論形式
二、 實踐形式
第四章 大學生思想方法的形成理路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視角
一、 思想品質對客觀條件的適應轉化過程
二、 思想心理矛盾與和諧的調整過程
三、 辯證法則在思想與行為關系中的互動過程
四、 否定法則在思政過程中的相互轉化過程
第二節 其他學科視角
一、 逆反與認同的判斷過程
二、 社會化方式的選擇過程
三、 大學生與教育者的互動過程
第五章 大學生思想方法的主要特征
第一節 內容本質的特點
一、 強烈的時代色彩
二、 鮮明的個性特征
三、 獨特的求異求新
第二節 活動形式的特點
一、 活動形式多元
二、 活動形式多樣
三、 活動形式多變
第三節 運行過程的特點
一、 主觀與客觀的磨合
二、 悖逆與創新的共存
第六章 大學生思想方法的培育方略
第一節 努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方法的正面導向
一、 堅持以“中國夢”引導大學生思想方法的發展方向
二、 不斷用黨情國情民情世情提升其思想方法的客觀性
第二節 著力增強大學生思想方法的正能量
一、 加強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觀的統領
二、 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護航
三、 加強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引導
第三節 準確把握大學生思維發展的客觀規律
一、 把握其思想需求
二、 把握其靜態的思想觀念現狀
三、 把握其動態的思維走向
第七章 大學生思想方法的提升途徑
第一節 主渠道:理論與實踐并舉
一、 課堂系統灌輸與討論互動融合
二、 課外社會實踐與學術研討兼施
第二節 著力點:虛擬與現實結合
一、 網上與網下協調一致
二、 夢想與實際融為一體
三、 隱性與顯性辯證統一
第三節 環境優化:“社會·學術·親情”統籌
一、 政府牽頭營造“允許失敗激勵革新”的社會氛圍
二、 高校精心培育“開放式教育”的學術氛圍
三、 家校聯動形成“關愛·尊重·激勵”的親情氛圍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