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的前世今生》一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鐵觀音《前世的故事》,共6章。主要講述了有關鐵觀音的美麗傳說:一棵生長于松林頭打石坑的茶樹,朝飲甘露,午沐陽光,汲日月之精華,1723年,受觀音點化,被魏蔭所發現,并做出蘊含蘭花香、觀音韻的鐵觀音茶,后傳至千家,造福于民,成為茶農的搖錢樹,恩澤整個安溪。下篇為鐵觀音《今生的故事》,共23章。主要圍繞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鐵觀音)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也是鐵觀音始祖魏蔭的第九代嫡孫魏月德與鐵觀音相伴的一生。他承祖業、秉祖訓,種鐵觀音、做鐵觀音,成為鐵觀音的守護者和代言人。
本書是魏月德根據前輩的教授和自己多年來同鐵觀音相濡以沫的經歷撰寫而成,這本書從鐵觀音的歷史史實到文化內涵提煉、從鐵觀音的制作工藝到文化技藝的鍛造,都彰顯了安溪鐵觀音300年來的精湛制茶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序二 鐵觀音大愛
安溪是烏龍茶的故鄉,也是鐵觀音的發源地。
1723
年,一個叫魏承蔭的茶農,在松林頭觀音侖下打石坑的巖石縫里,發現了一棵紫芽、圓葉、歪尾的茶樹,做出了一種形如鐵、色如鐵、重如鐵的佳茗,人稱魏蔭種。可茶農卻說,這是一棵天賜神樹,它源自觀世音菩薩的點化,因此,無論如何不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于是有一位私塾先生給它起名鐵觀音。魏蔭也因此被稱為鐵觀音茶始祖。
光陰流轉,到了20 世紀80 年代,改革開放,鐵觀音領跑了整個中國的茶產業,成為安溪和世界握手的一張名片。
有人說中國的功夫茶是最能體現中國茶文化底蘊的,這話一點不錯,鐵觀音的發源地安溪西坪,處在戴云山脈的東南麓,這里峰巒起伏,氣候溫潤,日照充足,水汽豐富。清晨云霧繚繞,中午陽光明媚,正好應了道家一陰一陽謂之道的說法。安溪的茶農都知道,鐵觀音好喝不好栽,不好做。采青、做青都要看天氣,只有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才能做出好茶。再看它的制作工藝,十八個小時、十八道工序,每一步都必須踩著時辰,按照自然天體的運行規律來完成。
因此,鐵觀音又應了道法自然這句話。一泡好的鐵觀音茶,香、滑、甘、醇、厚,具有蘭花香、觀音韻。茶界泰斗張天福曾用清、和、淡、靜四個字來形容,這里既有佛家的淡泊,
又有儒家的中庸及道家的平和,儒釋道三家的這些理念在鐵觀音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鐵觀音位居中國十大名茶之列,它的制作技藝成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品牌價值高達1424.38
億元,遙居全國茶類首位。它是安溪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鐵觀音的奧秘,追尋它的前世今生,也是希望鐵觀音茶和鐵觀音文化,能再次領跑全國的茶產業和茶文化,創造出新的傳奇、新的輝煌。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宗懋
2017 年6 月
魏月德,安溪西坪鎮松巖村人,鐵觀音始祖魏蔭第九代孫。2005年榮獲安溪鐵觀音神州行西安市鐵觀音茶王賽金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鐵觀音)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前世的故事
一 曠世奇緣/ 3
二 南方嘉木/ 8
三 烏龍出世/ 14
四 五府神靈/ 25
五 魏有源頭/ 29
六 天賜神樹/ 34
今生的故事
一 聞香而來/ 47
二 聽聞家史/ 52
三 守護觀音/ 56
四 相遇貴人/ 59
五 龍年記事/ 62
六 母樹情懷/ 65
七 父愛如山/ 69
八 魏家秘笈/ 76
九 名揚四海/ 84
十 小試牛刀/ 88
十一 成家立業/ 92
十二 用心悟茶/ 94
十三 汕頭結緣/ 98
十四 旦夕禍福/ 102
十五 茶王爭霸/ 116
十六 忘年之交/ 125
十七 銘記初心/ 133
十八 觀音顯靈/ 138
十九 亮相世博/ 143
二十 善結茶緣/ 147
二十一 開門收徒/ 151
二十二 茶禪一寺/ 156
二十三 傳承之道/ 161
后記
感恩感言/ 171
附錄
附錄一 烏龍茶鐵觀音大事記/ 178
附錄二 鐵觀音毛茶初制技藝/ 181
附錄三 鐵觀音寶典/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