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系中共上海市委直屬事業單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研究部門,也是市委主管黨史業務的工作部門;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陳列館:是中共上海局的秘密機關局舊址之一,也是劉長勝同志19461949年在滬從事地下革命斗爭時的居住地。
代序
1947年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五·二0運動
一
1946年6月末,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不顧全國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背信棄義地撕毀了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悍然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空前規模的全面內戰。
國民黨政府憑借他們在軍事上和經濟上的優勢,又有美帝國主義的巨大援助,曾狂言要在三個月到六個月中打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但是,出乎他們意料之外,到1947年2月全面內戰的頭八個月里,我軍就殲滅了國民黨軍隊71萬人,使國民黨政府在軍事上遭受了嚴重的打擊和失敗。從而迫使他們不得不改變全面進攻的戰略為重點進攻陜北和山東。
與此同時,國民黨政府在經濟上和政治上也陷入了嚴重的危機。
在經濟上,他們和美國簽訂了許多經濟和軍事協定,以換取美國的支援,使國民黨統治區更進一步殖民地化了。對內他們竭澤而漁,大肆搜刮人民,濫發鈔票,使通貨惡性膨脹,物價暴漲,民族工商業日益破產,勞動人民和公教人員的生活日益惡化,廣大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在政治上,國民黨也陷入了完全孤立的狀態。他們不顧全國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不顧我黨和各民主黨派的反對,悍然召開了國民黨一手包辦的分裂的國民大會,制定了憲法,封閉了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一切公開機關,強迫我黨撤離駐南京、上海和重慶的談判代表和工作人員,并向我黨中央所在地延安,發動進攻。這就完全揭穿了他們假和平的真面目。廣大人民,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都從國民黨的這些倒行逆施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對國民黨統治日益不滿,日益把同情和希望寄托在我黨的勝利上。
黨中央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一個新的全國范圍的人民大革命的高潮即將來臨。為了迎接這一新高潮的到來,毛澤東同志在1947年2月1日為黨中央起草了一個對黨內的指示,在幾個主要工作方面作了具體的部署。他指出:中國時局將要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新的階段,即是全國范圍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發展到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階段。現在是它的前夜。我黨的任務是為爭取這一高潮的到來及其勝利而斗爭。他還指出:由于國民黨政府的賣國、獨裁、內戰和掠奪政策,迫使中國各階層人民處于團結自救的地位,罷工、罷課、民變運動不斷發生,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運動將日益向前發展。
1947年2月28日,周恩來又為此代中央起草了《在白區對國民黨對策》的指示電文,發給董必武和我、錢瑛、吳玉章、方方等。指示中指出:從當前形勢發展,蔣管區群眾斗爭,固然要經過一些迂回起伏,但總的趨勢必然會繼長增高,問題就要看我們領導的斗爭策略如何,組織力量如何。指示還要求我們:在斗爭中要聯系到、有時要轉移到經濟斗爭上去,才能動員更廣大群眾參加,而且易于取得合法形式。有了經濟斗爭的廣大基礎,也易于聯系到反特務反內戰的斗爭上去。力求從為生存而斗爭的基礎上,避免硬碰,爭取中間分子,建立反賣國、反內戰、反獨裁與反特務恐怖的廣大陣線。
3月間,中央又發給我電報,進一步強調:蔣管區民主愛國運動應多從人民為生存而斗爭的口號著想,以利群眾斗爭的發動、深入和繼續,一切帶全國性的政治斗爭,應從參加這一斗爭的群眾本身的生存問題著想,有計劃地轉到帶地方性的經濟斗爭中去,以深入和鞏固群眾斗爭基礎。
二
1946年底,北平學生舉行抗議美軍暴行的游行示威,全國幾十個大中城市的學生紛起響應,舉行了罷課和示威游行,總人數在50萬以上。1947年元旦前后抗議美軍暴行示威后,在各地黨的基層組織領導下,又此起彼伏地進行了不少分散的斗爭。在上海比較重要的就有支援2月9日勸工大樓召開愛用國貨職工大會時永安公司職員梁仁達被特務殺害的事件;同濟大學全校罷課抗議國民黨駐軍輜汽二團打傷學生的事件;滬江大學學生要求校政革新的斗爭;交通大學學生為美國德士古洋行汽車壓死學生賈子干罷課的斗爭以及全市中學生的反會考斗爭等。
中共上海局根據中央的上述指示精神,結合上海等地的情況,對形勢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在這一段時期里,國民黨政府加緊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的種種倒行逆施,使他們愈加失去人心,更加陷于孤立。群眾的革命斗爭日趨活躍,而且每一個斗爭都帶有全體的統一性與反國民黨政府的內容。在斗爭中,中間群眾的斗爭覺悟和積極性有了較大提高,上層民主人士思想有新的轉變,愛國民主統一戰線不斷擴大。這說明蔣管區城市的群眾運動,繼抗議美軍暴行運動之后,第二個高潮即將到來。我們預計5月份可能是這一新高潮的開始,而且估計到國民黨必然會極力阻撓和破壞,因此必須有一個由分散趨向集中的艱苦斗爭過程,才能走上高潮。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中央指示精神,上海局決定采取以下方針:即從生活斗爭入手,進行突破并使之不斷發展,逐步和政治斗爭相結合。我們認為,解決生活問題是廣大群眾的迫切要求,提出符合群眾切身利益的口號,發動群眾進行合法的生活斗爭,可以抓住敵人的弱點,成為全面開展運動的突破口。同時在運動的部署上,我們決定,在此起彼伏的分散斗爭中,要集中力量,組織幾個中心運動,作為整個運動的主流。此外,我們還準備推動上層分子的組織,大膽地公開活動,多作宣傳和號召,以配合和支持群眾的斗爭。
我們把上述對形勢的分析和要采取的方針,于4月28日,用電報向中央報告。
中央在接到這個報告之前,5月5日由周恩來代中央給我電報指示:你們在蔣管區統治尚嚴的地方尤其是蔣管區大城市中的工作方針,就是要保護我黨及民主進步力量,以繼續加緊開展人民運動。為此目的,既要堅定勇敢,又要機警謹慎。要時時注視情勢的發展,堅持我黨放手動員群眾進行反美反蔣的方針,靈活地既結合又分別合法與非法的斗爭。將適合群眾迫切要求、提高群眾斗爭情緒的口號,均經過群眾面目提出,以發動群眾。
上海局對運動作了具體部署,決定首先在國民黨首都南京突破,舉行一次聲勢浩大的反饑餓、反內戰的學生運動,由上海、北平、天津、杭州等地配合響應。隨即通知南京市委書記陳修良到滬研究。陳修良到上海后,即在她家開會,專門研究了南京工作。參加會議的有我、劉長勝、沙文漢(他當時主管南京市委工作)和陳修良。陳修良匯報南京的情況后,大家認為條件基本成熟,可以在國民黨首都發動一次震驚中外的反饑餓、反內戰運動。南京是國民黨統治區的政治中心和國際觀瞻所在,在那里發動斗爭,政治影響比其他城市大。同時,由上海局錢瑛分別向上海學委吳學謙、北平南系的袁永熙和西南方面學生工作負責人等,布置如何發動斗爭,確定通過紀念紅五月活動,開展結合各校情況的分散斗爭,逐步匯合,準備在紅五月中形成斗爭高潮。
5月初,南北各大學即紛紛舉行五四紀念活動。上海學生除舉行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外,在5月4日還到社會上進行反內戰、反賣國的宣傳活動。在五四宣傳中,上海法學院的學生遭受到國民黨特務、警察的毆打,有2人被打成重傷,多人被捕。上海法學院學生立即舉行罷課表示抗議,許多學校學生紛紛起來響應和支援。這樣,便揭開了斗爭的序幕。陳修良由上海回到南京后,立即召集市委有關同志開會,傳達研究了上海局的決定。當時國立大專學校的公費,每人每天的菜金只能買兩條半油條或一塊豆腐,學生營養不良,這是和國民黨打內戰、物價暴漲,人民在挨餓相聯系的。根據這一情勢和群眾的迫切要求,決定通過要求提高公費,展開反饑餓、反內戰運動,并決定首先由南京中央大學發動。南京中央大學是全國有名的大學,學生多,黨員多,進步勢力強。在那里首先發動條件好,影響也大。
5月12日,中大地下黨支部根據南京市委的決定和南京市學委的部署,召開了各系學生代表會,一致決定自即日起宣布罷課,向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請愿,要求按物價指數增加公費,并決定先按營養標準吃飯,吃完了再說,稱為吃光運動。他們又聯絡南京各校和上海、杭州、北平等地學校進行聯合斗爭。南京金陵大學首先響應罷課,全校學生還到行政院請愿。15日,中央大學又聯合金陵大學、音專、劇專、藥專等高等院校的學生打著我們餓,上不得課,向炮口要飯吃等標語旗幟舉行游行示威。
上海學生的斗爭也迅速發展。交通大學師生進行了反對停辦航海、輪機兩系為主要內容的護校斗爭,當合理要求為教育部粗暴拒絕后,群情激憤。12日全校罷課。13日在交大黨總支領導下,全校學生集體赴南京請愿,引起了敵人內部的恐慌,采取了鐵路局停止火車運行的措施。請愿學生便自己開火車,到達真如車站附近,敵人拆掉前進路軌,出動大批軍警包圍列車,雙方對峙。這時如果請愿學生在鐵路線上延續斗爭,一場血腥鎮壓可能會發生。
我和上海學委分析了這一形勢,決定要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原則,保護群眾積極性,避免不必要的犧牲,為下一步更大規模的斗爭打下基礎;因此,必須堅決說服黨員和積極分子充分利用敵人內部矛盾,積極談判,果斷收兵。并由吳學謙、浦作兩同志通知現場指揮的國立大學區委負責同志及交大黨總支。他們執行了這一決定,安全撤回了學生隊伍。后來國民黨教育部被迫基本接受了交大師生提出的正當要求。
5月13日,上海醫學院學生體格檢查,約有15%的學生因營養不良得了肺病。在南京中大、上海交大等學生斗爭的鼓舞下,學生情緒激昂,斗爭一觸即發。上海學委根據這一情況,決定上海學生反饑餓、反內戰運動首先在上醫發動,然后推至上海全部國立大學和其他學校。14日下午,上醫學生開始罷課并全體外出至各校宣傳,上海各國立大專學校立即響應。從15日開始,相繼罷課,提出提高公費,搶救教育危機的口號,上街進行反饑餓、反內戰宣傳。北平、天津和浙江、江蘇等各大中城市學生也紛紛響應。從16日至18日,北平的北大、清華、朝陽、中法、燕京、匯文;天津的南開、北洋等校學生都陸續舉行反饑餓、反內戰罷課和進行街頭宣傳。
這時,蔣管區學生運動,出現了由分散到全國性的反饑餓、反內戰的斗爭匯合的形勢。上海局決定把這一斗爭進一步推展開來。按照原計劃,要在南京組織一次有上海、杭州、蘇州等大專院校學生代表參加的聯合游行示威。當時成立了南京學生聯合會和上海國立大學學生聯合會(以后又發展為成立上海學聯)。根據斗爭發展,需要成立各地和全國學聯,以出面號召和領導全國學生的斗爭。于是決定派上海國立大學區委王光華、浦作兩同志在黨內負責,率領上海學生代表團到南京匯合斗爭,并籌組全國學聯。
當全國各地學生運動由分散向著全國性的反饑餓、反內戰的斗爭匯合起來時,5月18日國民黨政府竟公然頒布《維持社會秩序臨時辦法》,嚴禁10人以上的請愿和一切罷工、罷課、游行示威,企圖把學生運動加以扼殺。但是學生運動并沒有退縮。
5月19日,上海8所國立大學和4所私立大學學生7千人歡送上海學生代表去南京,并舉行了大規模的游行示威。學生們沖到街頭,憤怒地喊出了社會各階層的共同要求:向炮口要飯吃!
5月20日,南京、上海、蘇州、杭州等城市16個專科以上學校學生代表齊集南京,舉行聯合大游行向國民黨政府請愿,提出增加學生公費及全國教育經費等五項要求。當游行隊伍到達珠江路口,遭到了國民黨反動軍警毒打和用救火車龍頭猛沖,當場被毆傷流血的學生達104人,重傷19人,被捕28人。國民黨政府遂又一次制造了罪惡的血腥慘案。
同日,北平各學校的學生也在北大集合后,舉行反饑餓、反內戰示威游行。學生們高呼反饑餓、反內戰、反獨裁,提高工人待遇,改善農民生活,增加教育經費等口號。天津南開、北洋和唐山工學院也在同一天舉行了游行,也遭受了特務的毆打和逮捕。
長沙、昆明、開封、廣州、沈陽、福州、重慶、南昌、桂林等地學生,也相繼進行罷課或游行。
5月20日,南京珠江路發生慘案的當晚,我到上海學委吳學謙的住處,聽取了剛從南京趕回上海的國立大學區委浦作關于國民黨軍警殘酷鎮壓請愿學生的情況匯報。我們研究后作出決定: 1.國民黨在南京血腥鎮壓和迫害學生的罪行,必然會激起全國和上海學生的更大憤慨,必須廣泛發動學生群眾組織有力的抗議和反擊,要號召和組織全國和全市學生總罷課;2.要向社會各界充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廣泛爭取和發動社會各界以及上層愛國民主人士,以各種形式支持和聲援學生運動;3.斗爭總口號應即加上反迫害,使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成為全國學生和社會各界反對蔣介石統治集團的統一斗爭。
正如我們預計的一樣,國民黨在南京制造的五·二0血案激起了人民更大的憤慨,各界人士紛紛起來聲援。參加五·二0游行的京、滬、蘇、杭16院校學生舉行了無限期罷課進行抗議。北平、天津等地大中城市學生也紛紛罷課抗議。這時上海學生聯合會宣告成立,并領導了5月23、24日兩天的全市總罷課。全市主要大中學校都卷進了這個斗爭浪潮,成千成百的學生在街頭向市民宣傳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道理,控訴反動派的暴行。表達了廣大人民要飯吃、要和平、要自由的要求。同時華北學聯和南京、上海、杭州、蘇州四區專科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以后又擴大為京、滬、蘇、浙、豫五區學聯)也正式成立。學生們的抗議活動又遭受國民黨反動當局的鎮壓。許多學生遭受毒打、逮捕。被捕和受傷的僅上海一地就有2000余人。這就進一步暴露了國民黨政府殘酷統治的真面目,激起了各界的義憤,紛紛起來聲援。上海局即通過大教聯發動了交大、復旦、北大、清華、燕京、南開等大學教授多人舉行了罷教或聯名發表書面意見支援學生,譴責國民黨政府,要求釋放被捕學生。馬寅初先生還特地到南京發表了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說,支援學生的斗爭。
與此同時,上海局又通過職委、工委布置發動了上海工人要求解凍生活指數的斗爭,并舉行了多次的罷工。這給學生運動以大力的支援。這樣,國民黨政府不得不被迫解凍了生活指數,提高了學生的公費待遇,釋放了全部被捕學生。
在五·二0血案后,敵人已擺出繼續鎮壓學生的勢態。有些學校通過了無限期罷課的決議,這樣缺乏彈性的口號,不利于利用敵人矛盾,反而容易遭受打擊,而中間群眾對罷課曠日持久也會產生厭倦情緒,使積極分子陷于孤立。上海局分析研究了當時斗爭的形勢和對策,決定了三點:(1)運動已從個別要求發展到共同要求,從局部發展到全國性,從經濟發展到帶政治性。群眾情緒高漲,社會同情。國民黨內部有矛盾,經濟危機繼續發展。這些都對于我們有利。但敵人頒布緊急措施,威脅、鎮壓群眾,并企圖進行若干妥協,以分化打擊積極分子。平、津、京、滬均已發生慘案。我們若在目前退卻,敵人會得寸進尺,群眾情緒將會降低。敵人便會趁機搞更大的破壞。因此,我們應抓緊時機,發揮我們的有利條件,進行回擊,并利用我一部分預備力量,迫使敵人作若干讓步,取得局部勝利后,即轉變斗爭方式:一面上課,一面交涉,以鞏固斗爭成果,準備第二次斗爭,同時推動一部分教授或參政會社會人士出面調解,以便在更有利的條件下和在第三者保證下轉變我們的斗爭方式。(2)我們還估計到斗爭將連續不斷,只有斗爭形式的改變,而無斗爭的結束。斗爭將是此起彼伏,以經濟為主,但又聯系政治,使之不斷提高,并利用每次群眾運動,來爭取分化敵之統治力量。(3)決定利用這次斗爭成立各地學聯與全國總學聯,使之成為公開群眾性領導機關。我們隨即將上述內容電報中央請示。
5月23日,我們收到周恩來代表黨中央對我們4月28日給中央報告的復電,對我們的分析和意見作了肯定的答復,并要我們堅持這個方針,靈活地運用斗爭策略,有時直進,有時迂回,有時集中,有時分散,公開與秘密,合法與非法,既區別又結合,使一切群眾斗爭都為著把人民的愛國和平民主運動大大地向前推進,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準備必要的條件。
5月24日,上海局再次向中央報告請示斗爭的部署和打算:為著鞏固戰果,爭取社會更大同情,教育中間分子,避開敵人攻勢,避免過早與敵人決戰,以便累集力量在決定關頭使用,主動決定暫時停止罷課,一面上課,一面斗爭,采取上課、罷課帶彈性斗爭的策略。6月3日,中央給我們復電,認為我們領導斗爭向前發展的方針是對的,并要求我們抓緊社會上對敵人暴行的共同憤慨及利用統治階級中某些矛盾,堅持抗議敵人暴行,要求釋放所有被捕學生,醫治受傷學生,懲辦暴行負責者,取消緊急措施及軍事戒嚴等,以團結內部,擴大同情。學生的組織形式,也應與此形勢相適應,例如現有華北區學聯,京滬蘇浙豫等五區學聯,以及各地學生反暴行委員會,均可不拘名稱形式,設法聯合,以達到成立全國學聯的目的,但形式上卻不要馬上號召成立全國學聯,以免引起敵人過早注意進行分化與壓迫。
我們通過各級黨組織貫徹以上方針。北平、天津等地學校陸續復課,進入復課、罷課有彈性的斗爭。但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一些無限期罷課的學校,為要休止罷課需做大量工作。首先是說服干部、黨員和積極分子,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和上海局的方針上來,然后動員群眾通過一定方式作出休止罷課決議,以轉入復罷斗爭。正在轉入休止罷課時,敵人對各地學生進行了鎮壓,開除和逮捕學生領袖。國民黨當局準備了數千人的黑名單。于5月30日在上海各大學逮捕了大批進步學生,在其他城市也同時進行了大逮捕。上海國立大學、南京中央、金陵大學等還沒有來得及復課,為形勢所迫,又繼續罷課進行反迫害,營救被捕學生的斗爭。各地學生上街宣傳連續不斷,北大、清華、燕京等校在校內游行集會以示抗議。各地各校黨組織都積極組織進行聯合社會各界以及被捕學生的家長營救被捕學生的工作。6月7日上海被捕學生家長會成立,積極展開派代表交涉,招待記者,發表聲明,進行探監等活動。上海學委還領導被捕學生在監獄中進行英勇斗爭。在群眾斗爭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國民黨政府不得不釋放全體被捕學生。
這時國民黨又宣布提前放暑假,以使學生分散。于是各校黨組織又轉入領導分散斗爭,團結群眾,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同情和支持,除職工外,還有教授和某些校方、社會知名人士、男女青年會上層以及外國友好人士。同時,我們開始轉移、撤退和隱蔽暴露的力量,總結紅五月斗爭的經驗教訓,并研究今后學生斗爭的部署。之后,為爭取時間,休整組織,又轉入暑期助學運動,以準備新的更大斗爭。6月17、19日上海局向中央作了請示報告。6月19日周恩來又為中央起草批示,完全同意我們關于學運的復課休整,鞏固和擴大校內校外的同情運動,并準備新的更大斗爭的方針。
為了總結運動的經驗教訓,上海局要求各地黨組織,并通過學生積極分子組織總結斗爭經驗,鞏固和發展取得的成果。運動中涌現出來的一批積極分子,有些人被作為培養對象,以后不少人陸續加入了黨的組織,還有不少人陸續輸送到解放區去。
為了互通情況,交流經驗,上海局決定成立蔣管區學生運動小組,在錢瑛領導下,不定期舉行會議。參加這個小組的有朱語今(西南)、吳學謙(上海)、王漢斌(平津南系)、賴衛民(云南)、洪德銘(杭州)等。
三
聲勢浩大的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標志著國民黨統治區廣大學生愛國民主運動的新高潮。運動的規模和氣勢是以往學生運動所少有,僅上海一地就有5萬多學生直接參加了斗爭,運動普及到了60多個大中城市,并且持續到6月間,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軍打擊國民黨政府的第二條戰線,大大地動搖了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基礎。
由于運動的廣泛和深入,以及國民黨政府的殘酷鎮壓,充分地暴露了其反動統治的本質,使廣大青年學生和人民清楚地認識到:國民黨政府是和他們勢不兩立的,對國民黨政府不能再存在任何幻想。要生存、要和平、要自由民主,除了團結起來推翻國民黨政府的統治之外,別無出路。這就促使廣大知識界的新覺醒和迅速革命化,促進了人民運動的更進一步高漲。
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是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相信、依靠和發動群眾斗爭取得勝利的。首先黨中央審時度勢,正確地估計了當時的形勢和廣大群眾,特別是對中國革命具有政治敏感并往往起著先鋒和橋梁作用的青年學生的迫切要求和愿望,周恩來代表黨中央及時地向黨內發出了指示,并不斷地指導運動向縱深發展,力求避免和減少可以避免的挫折;上海局又根據中央的指示,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明確了采取的方針,并作了具體的研究和布置;各有關地區各級黨組織認真進行貫徹,使運動得以順利發展和勝利結束。
在斗爭中,我們從生活問題突破,把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密切地結合起來。當時廣大學生公費極少,生活十分困難,因此都迫切要求提高公費待遇,黨即根據廣大學生的切身要求,提出了提高公費,搶救教育危機和反饑餓的口號,這就受到廣大學生群眾的擁護。而廣大學生、廣大人民的挨餓,是由于國民黨政府把國家財政開支的絕大部分都用到發動全面內戰上去,這就很自然地引導群眾反對內戰。而且通過斗爭和敵人的反面教育,又進一步使群眾認識到敵人的殘暴和反動,認識到只有推翻國民黨政府統治,才有可能解決他們的困難問題,把反饑餓和反內戰、反迫害的口號結合起來,從而使運動包括了經濟和政治的全面內容,反映了當時蔣管區學生運動的基本要求。
由于我們提出了符合廣大群眾要求的口號,團結了廣大群眾,使運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我們還爭取和組織了社會各階層的支援和同情,爭取社會輿論,積極開展統一戰線,取得了各方面民主人士和許多大學教授的支持,他們紛紛聯名發表書面意見,甚至罷教抗議,同情學生,指責國民黨政府,并挺身而出,參加營救被捕學生的斗爭。特別是得到了工人運動的大力支持,使工人運動和學生運動結合起來。這就使國民黨政府陷入四面楚歌的孤立境地。
在斗爭中,我們還注意利用敵人的矛盾,并掌握了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當時,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在處理學運的方法上存在著分歧,國民黨立法院、上海市長吳國楨和一些大學校長害怕國民黨軍、警、特的暴行使事態擴大,難以收拾局面,主張進行調解或談判進行解決。我們就利用這個矛盾,集中反對國民黨軍、警、特的迫害,要求談判解決。而當群眾已經發動起來,斗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們就適可而止,說服了一些積極分子改變無限期罷課的過激要求,防止斗爭脫離廣大中間群眾,及時地提出暫時停止罷課,一面上課,一面斗爭的策略,獲得了廣大學生群眾的贊成和廣泛的社會同情。
總結我們領導1947年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的經驗教訓,較為深刻的是: 面對如此復雜和激烈的大規模斗爭,我們經驗不足,對斗爭的復雜性和可能遇到的困難、挫折及對策,事先組織各級黨組織深入研究討論不足,對干部、黨員和積極分子缺乏事先作好充分思想準備,以致斗爭的方式方法不夠靈活;有些學校采取無限期罷課,缺乏彈性,要轉為休止罷課,需要從黨內到黨外層層統一思想,行動不夠迅速。在這一斗爭中有些學校的黨員和積極分子隊伍遭受到較大的損失。
1947年5月30日,毛澤東在為新華社寫的一篇評論:《蔣介石政府已處在全民的包圍中》對這次運動作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他指出:中國境內已有了兩條戰線。蔣介石進犯軍和人民解放軍的戰爭,這是第一條戰線。現在又出現了第二條戰線,這就是偉大的正義的學生運動和蔣介石反動政府之間的尖銳斗爭。學生運動的口號是要飯吃,要和平,要自由,亦即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學生運動是整個人民運動的一部分。學生運動的高漲,不可避免地要促進整個人民運動的高漲。事實正是如此。
(王悅玲、陳向新協助整理)
前 言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深入研究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針對社會上出現的貶抑、否定中國革命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他強調,要堅決反對任何歪曲和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表明了黨中央長期以來對黨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委會部署了征集、整理黨史資料的任務。時任中共上海市委黨史征委會副主任的張承宗同志(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組織動員當年領導和參加學生運動的老同志,以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精神行動起來,積極參與黨史征集工作。原中共上海學委系統的廣大地下黨員煥發革命激情,掀起征集熱潮,按照歷史唯物主義和實事求是的原則,秉承立史要準的要求,匯聚集體的力量撰寫了大量史料,以十年磨一劍的功夫編寫出版了《抗日戰爭時期上海學生運動史》和《解放戰爭時期上海學生運動史》兩部學運史。大學、女中、男中區委及其所屬大、中學和有關部門先后編輯出版了《民主堡壘戰斗在交通大學的中共地下黨》《戰斗到黎明》《火紅的青春》《青春的步伐》《紅浪》等大批史料。
近二十年來,原中共上海學委系統的老領導、老同志不顧年事已高,懷著對黨的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又陸續撰寫了一批有權威性的回憶錄與專述,如吳學謙同志的《五·二0運動是第二條戰線中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現》、錢李仁同志的《更好地學習五·二0運動的歷史經驗》等。不少老同志還以真實生動的筆觸,論述了在黨的領導下發動和依靠青年學生同國民黨反動政府進行斗爭、開展愛國民主運動的親身經歷,如陳一鳴同志的《從建助學義賣市場到公祭烈士于再》、朱良同志的《親歷1946年上海反內戰學運高潮》、吳增亮同志的《解放戰爭時期黨領導下的交大學生運動》、浦作同志的《激情第二戰線》、黃振聲同志的《關于上海學聯和全國學聯的回憶》、陳震中同志的《六·二三運動片斷回憶》、施惠珍、杜淑貞、嚴家裕同志的《解放戰爭時期上海女中區委學生運動回顧》,以及張渝民同志的《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學運到南下服務團》等。這些老同志寫的專題和回憶文章彌足珍貴,大大地充實和豐富了解放戰爭時期從開展五·二0運動前直至迎接上海解放的學運史料。及時把這些新史料收集整理、匯編成書留給后人,不僅是黨史征集工作深入發展的需要,也是一項搶救上海黨史資料的緊迫任務。許多老同志秉承習近平總書記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囑托紛紛表示我們雖是耄耋之年,但仍愿意積極參加編寫工作,為這一有意
義的工作出一份力。
2014年8月,在老同志的熱情支持下,在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和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陳列館的支持下,《解放戰爭時期第二條戰線中的上海學生運動史料選編》編委會啟動征集工作。編委會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歷史和黨史工作的重要論述等,一致認為捍衛歷史的真實性,倍加珍惜黨的歷史,是本書編寫出版的現實意義。
編委會明確了本書編輯的指導思想,即以毛澤東同志關于第二條戰線的重要論述和英明論斷為紅線,深刻認識開辟第二條戰線是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決策,黨中央審時度勢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以劉曉同志為書記的中共中央上海局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在國民黨統治區的方針和斗爭策略,根據形勢發展,因勢利導組織和發動群眾,開展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五·二0運動,形成波瀾壯闊的人民革命運動;深刻認識中共上海市委和所屬學委在地下斗爭的環境中,在學生中長期艱苦地進行細致扎實的群眾工作,關心群眾疾苦,代表群眾利益,廣大黨員以自己良好的素質和模范行動起表率作用,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從而把青年學生團結在黨的周圍;深刻認識具有愛國思想的青年學生通過參加實際斗爭和革命理論及進步文化的熏陶,加深了對美帝和國民黨反動本質的認識,在斗爭中發揮了先鋒和橋梁的作用,進而對影響國民黨統治區的社會各階層人民人心向背起了重大作用;深刻認識中共上海地下黨各級組織認真貫徹蔭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加強黨員教育,加強積極分子培養,組織人民保安隊和人民宣傳隊,勇敢堅定,機智靈活,配合解放軍里應外合,迎接上海解放;深刻認識第二條戰線的偉大歷史意義:首先,它有力地配合在戰場上同蔣軍作戰的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為加速國民黨政權的滅亡,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重要貢獻;其次,為即將誕生的新中國準備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干部,他們成為新中國建設的骨干力量。為此,解放戰爭時期第二條戰線中的上海學生運動為中國革命作出積極貢獻,書寫了光輝的篇章。
本書收集史料文章100篇,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收入中共中央和中央上海局關于第二條戰線的電文指示;第二部分匯集中共上海市委、學委領導人撰寫的總結學運經驗的論述;第三部分匯編了解放戰爭時期上海學運中重大事件與專題的回憶文章;第四、第五、第六部分分別是大學專科、男中、女中的相關文章;第七部分是關于上海學聯的史料。
我們希望本書的出版對于深化上海黨史、學運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為青年學生提供有益的教材,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更好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莊嚴歷史責任。這也是編輯本書的初衷所在。
編委會
2017年3月
代序 1947年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五·二0運動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共中央和中央上海局關于第二條戰線的決策
中共中央關于在各大城市組織群眾響應北平學生運動的指示(1946年12月31日)
中央關于響應北平學生反美蔣運動的指示(1947年1月5日)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蔣管區學生運動的組織與領導的指示(1947年1月6日)
關于學運的初步總結報告(1947年1月26日)/劉曉
學運補充報告(1947年2月)
關于在蔣管區的工作方針和斗爭策略的兩個文件(1947年2月28日、5月5日)
群眾運動復趨高潮(1947年4月28日)/劉曉
中共中央關于上海中央分局改為上海中央局的通知(1947年5月6日)
中央關于蔣管區黨的斗爭方針的指示(1947年5月23日)
中央關于在學運中向青年軍與憲警進行工作的指示(1947年5月23日)
對即將到來的新斗爭的工作布置(1947年5月24日)
蔣管區群眾斗爭近況及今后策略問題(1947年5月31日)
中央關于學運方針給上海局的指示(1947年6月3日)
滬局關于整頓、布置學運斗爭的請示報告(1947年6月17日)
中央關于同意上海局學運方針的復示(1947年6月19日)
蔣管區斗爭要有清醒頭腦和靈活策略(1948年8月22日)
解放軍渡江和我們的工作(節錄)(1949年4月8日)
第二部分 關于第二條戰線中上海學生運動的論述
五·二0運動是第二條戰線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現在上海紀念五·二0運動五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吳學謙
波瀾壯闊的五·二0運動/馬飛海、陳一鳴、吳增亮、浦作
更好地學習五·二0運動的歷史經驗/錢李仁
我和吳學謙同志在根據地及地下學委的日子里/陳一鳴
當前上海學運中幾個問題的總結/吳學謙
上海地下學生運動斗爭策略的回顧和體會/李琦濤
解放前夜的上海學生運動/吳學謙
上海學生工作近況報告(摘錄)/吳學謙、吳康
偉大的正義的學生運動/張承宗
第三部分 專題回憶篇
從建助學義賣市場到公祭烈士于再記抗戰勝利前后黨領導的上海學生運動兩次重大轉折/陳一鳴(口述) 陳慶(整理)
親歷1946年上海反內戰學運高潮/朱良
在上海遙望昆明六十年前震驚上海的兩次民主浪潮/袁鷹
反內戰烈士于再的生前身后/于庾梅(口述)
顧寶羽(整理)
六·二三運動實錄/鮑史采
六·二三運動片斷回憶/陳震中
反會考斗爭/鮑世宰
激情第二戰線解放戰爭時期學生運動若干見聞/浦作
我參加五·二0運動的追憶/王新民
第二條戰線的一次保衛戰/吳增亮、浦作、任民(共同討論)
任民(執筆)
獄中斗爭紀實/邵有民(口述)袁志平、周奕韻(采訪)
周奕韻(整理)
開辟交通線的日日夜夜/施宜
《中學時代》/馬福龍
風暴之歌解放戰爭時期的歌詠運動/陳良
風雨同行五月運動的統一戰線/鮑世宰
黎明前的近衛軍/陳一心
從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學運到南下服務團/張渝民
第四部分 大學和專科篇
解放戰爭時期黨領導下的交大學生運動/吳增亮
上海復旦學運回憶片斷/程極明
同濟一·二九斗爭及其基本經驗/浦作
圣約翰大學學生運動概述/阮仁澤、顧靜專、鮑世祿
暨南大學在艱苦斗爭、積蓄力量中迎接解放/費志融、朱鴻興
五月運動在上海醫學院/陶乃熙、吳經、王道佩、黃棟、顧定、俞暄、錢啟東、金經得、陶守愚
上海法學院五·二三事件紀實/屈元
扎根群眾迎接解放1948年9月~1949年6月光華大學地下黨活動簡述/陳咸鴻、朱宗正、陳一飛、范祖德
光輝的一頁上海市中華工商專科學校學生運動史/韋克甫、章永年、李清、金祖德、馮紹慰
在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中茁壯成長的國立幼專/肖蘭
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學運片斷回憶/楊瀅
上海國立音專學運回眸/陳福美(回憶)
陳音樺(整理)
不朽的生命穆漢祥烈士小傳/殷維
黎明前犧牲的戰士記史霄雯烈士/繆雯
第五部分 男中篇
解放戰爭時期黨領導的上海中學生運動/潘文錚
群眾的核心戰斗的堡壘1945~1949年南洋模范中學黨的工作回顧/張效浚、秦安之
紅色堡壘儲能中學/馬聯芳
麥倫中學一所特殊學校的共產黨人/陳一心
我們的青春歲月回憶震旦男附中地下黨支部活動片斷/彭輝、馮晉
曉光中學在解放戰爭時期學生運動情況/冒金龍
培育火種記光華附中1947年下半年至1948年上半年地下黨的學生工作/戴行銳
戰斗在肇光中學的陣地上/郭豐敬、徐思祖、劉祖禹
沖破控制,喜迎解放解放戰爭時期京滬中學學運史/葉松鶴、胡蔚英
上海中學承前啟后為迎接解放而戰斗/宋德蕃
麥倫中學五·二0運動回憶/陳一飛朱宗正陳一心
堅持正義追求光明滬新中學1947年紅五月斗爭前后/華天惠
五·二0運動在緝椝/李濤
大潮中的小浪花五·二0運動在新建中學/周成梁
迎接學生運動的新高潮1946年至1948年1月儲能中學學生運動紀實/張光煜、曹玫玖、孫志尚
刻骨銘心的記憶/錢關林
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費福泉(口述)宋曉東(采訪整理)
五角星下迎勝利/章增
從大同地下斗爭到迎接上海解放/李祥寶(口述)張健、陳振國、董海嬰(采訪)董海嬰、張健(整理)
我在省吾迎解放/季勤先(口述 )袁志平(采訪整理)
青年英烈陳仲信/張振民
第六部分 女中篇
解放戰爭時期上海女中區學生運動回顧/施惠珍、杜淑貞、嚴家裕
奉獻是幸福的/杜淑貞
同學少年在民主革命的教育基地中成長上海市立女子師范學生運動回眸/邢至康、李若蘭、劉秀政、繆雯、王瑞珍、肖維新(回憶) 陳慶(執筆)
在斗爭中成長新本女中的地下黨斗爭/諸泳芬、童月秋、徐美玉、王務醴
學運中的一座民主堡壘南洋女中/施智君、蔣美云、謝志明、王欣、史彤、黃如今
團結就是力量上海市立務本女中地下黨斗爭片斷/張清澈
前赴后繼戰斗不息上海女中學生運動回顧/張清澈、譚倩霞
撲不滅的火種回顧允中女中的地下黨斗爭/馬韞芳、朱允文、黃琳媛
愛國,永恒的魂從一二·九運動到上海解放的愛國女中學運史/周池碧、黃如今、鄭殿英、馬韞芳
沖出象牙之塔投入時代洪流中西女中的學生運動/汪紹蘭、瞿明明
黎明前的火花上海市立師范專科學校學生運動/張厚方、郭梅堂、徐潤
中德學生戰斗12年從抗日戰爭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嚴家裕、趙園
在特殊環境中戰斗成長中共達人中學地下組織活動紀事/蘇澤民、王俊瀚、蔣宗曹、許鐘秀
第七部分 上海學聯篇
1947年上海五·二0運動中的上海學聯/顧光順
關于上海學聯和全國學聯的回憶/黃振聲(口述)沈憶琴(采訪)衣慎思(整理)
解放戰爭時期的上海地下學聯/朱良、顧光順
為新成立的中國學聯建立國際聯系/錢存學
憶五·二0運動中誕生的《學生報》/劉鑒農
在《學生報》迎接上海解放/郭豐敬
一臺工作不息的油印機/葉麟根
獻身《學生報》的勇士記嚴庚初烈士/張振民、繆雯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