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以全書篇幅解讀心理師的無意識從業動機這一重要但被長期忽視的專題;——引用大量且廣泛的文獻資料,回顧驅力理論、自我理論和客體關系理論;——基于作者本人的臨床研究,探討作為來訪者的師的職業選擇、經歷、家庭背景和個人發展等問題。 “你為何而來?”——來訪者的通常開始于這個問題。如果請師自己回答,他們的答案很可能不外乎“助人自助”。可驅使他們選擇這一職業的真正動機是什么?請帶著疑問與猜想,翻開本書,尋找答案。
序言
致謝
新版導讀
章心理的魔力
一個被忽視的論題
為何煩惱?
移情和反移情
二人心理學
培訓生的選擇
有意識的動機
資料來源
女性心理醫生
“第五職業”
序言
致謝
新版導讀
章心理的魔力
一個被忽視的論題
為何煩惱?
移情和反移情
二人心理學
培訓生的選擇
有意識的動機
資料來源
女性心理醫生
“第五職業”
第二章嘗試掌控自我沖突
心理健康專職人員
臨床心理學學生
精神病科醫生
精神分析實習生
家庭背景
不利條件還是有利條件?
第三章源于心理實踐的滿足感和心理福利
第四章與本能目標有關的動機
間接性滿足
直接性滿足
攻擊需求
反攻擊的反向形成
攻擊的表達
受虐傾向
未解決的戀母情結沖突
第五章與自戀和自我發展有關的動機
把來訪者當作鏡映自體客體或理想自體客體
試圖實現夸大的自我理想
父母的自戀障礙
母親認同
同一性擴散
第六章與客體關系有關的動機
依賴
分離
權力和控制
把別人逼瘋的愿望
親密關系
救援幻想和彌補需求
第七章心理師側影
位師:瑞安女士(Ms.Ryan)
第二位師:雅各布斯醫生(Dr. Jacobs)
第三位師:湯姆(Tom)
第四位師:安妮(Anne)
第五位師:克雷默醫生(Dr.Kramer)
第六位師:朱莉(Julie)
第七位師:格拉澤醫生(Dr.Glaser)
第八位師:盧卡斯醫生(Dr.Lucas)
第九位師:穆爾醫生(Dr.Moore)
本章小結
第八章結論和進一步反思
自我認知不足的危險
心理師的職業倦怠
培訓生的選拔
職業培訓
臨床監管
個人心理
尋找平衡點
懷舊
后記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