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力量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大學都默認大學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學生為進入職場而準備。因此,學生對未知的世界毫無準備,而他們在大學里學到的知識,大概只會對他們造成短短幾年的影響。本書則為大學教育描繪了一條新的路徑,提議應該通過對四點重要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思維的核心品質,批判思考能力,精通不同探究模式的能力,還有表達和交流觀念的能力。這四種能力相輔相成,將增進學生應對變化,抓住職業機會,豐富個人生活和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這本具有創新意義的書還探究了一系列旨在培養探究驅動型學習者的創造性項目和實踐。這些來自不同高等教育院校的案例闡釋了通過不同課程培養探究驅動型學習者的可能性。
本書通過描述探究驅動型學習者的重要性,賦予了通識教育這個定義新的生命,清晰描述了當今學院和大學面對的壓力,也提出了應對之策。
克利夫頓·康拉德,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教育學院教授,維拉斯杰出成就(Vilas Distinguished)教授。勞拉·達內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教育學院講師。
第一章 當前對大學教育目的的論述
第二章 瞬息萬變的世界以及對其做出回應的必要
第三章 走向陳舊:大學教育的默認目的
第四章 探究驅動型學習者的寫照
第五章 培養探究驅動型學習者的若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