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轉型中國研究”叢書之一。本書挑選了中國轉型時期,思想界進行討論的幾個重要基礎概念:本土化、群學、政治正當性、治理、立法和情理,對其進行了學理分析。各位作者從哲學、法學、政治學等專業(yè)背景,討論了概念的緣起,確定其內涵,廓清其外延,探討其含義的時序性發(fā)展和不同學科領域中的不同認識,并思考了其在當今轉型中國這一語境之下,對這些概念進行反思與討論的意義。
作為公共論域的社會科學課題,總會面臨厘清基礎概念的需要,否則難以形成有效的討論基礎。本書的各位作者以其各自的學術背景,對本土化、群學、政治正當性等與公共討論相關的重要關鍵詞進行分析,并以此為綱目,對現(xiàn)代公共討論的基礎進行了梳理。
郭蘇建,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生導師。舊金山州立大學政治學系終身教授。
孫國東,法學博士,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院長助理,兼任院價值建構研究項目主任、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叢書序言
“本土化”概念的緣起及不同社會科學觀下的同內涵 姚傳明
“群學”:一項后結構主義視野下的關鍵詞研究 吳冠軍
政治正當性:一個政治哲學辨析 朱佳峰
何謂治理:基于治理類型學的探討 臧雷振
立法本質屬性考:哲學詮釋學及語言學理路 周 赟
情理:一個概念史的考察 林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