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白迪
2010年夏天,一部叫做《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影片進入了我的生活。這部曾經(jīng)因為“片名太傻”而被我冷落在電腦里半年的影片,突然讓我欲罷不能。影片的主角蘭徹,不僅幫他的兩位好友找回了人生方向,也成了我的人生導(dǎo)師。從那時起,我把“All is well”當成遇事的口頭禪。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關(guān)注這個叫做阿米爾·汗的人。
在如饑似渴地看完了他的所有影片后,我徹底被他折服了——人生路上,他率性灑脫;影視圈里,他風(fēng)生水起。阿米爾最被人稱道的,是他總是聽從內(nèi)心的聲音做出選擇,而做出選擇后,對完美孜孜不倦的追求更讓人佩服。這期間,我翻譯了很多和他相關(guān)的影片和新聞——在電影《愛在旅途》中,我看到了一個年輕的印度演員挑戰(zhàn)好萊塢經(jīng)典,并演出了自己的風(fēng)格;在《印往精神——電影幕后》紀錄片中,我感受到了一個電影人為自己堅信的事業(yè),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在《真相訪談》節(jié)目中,我感動于一個有責(zé)任的印度國民為推動國家進步,奔走呼號,竭盡所能……很多影迷朋友感謝我這個“資源黨”,但其實,我因為這些翻譯工作,從阿米爾身上收獲的才是無法衡量的。
2012年5月,通過代購,我拿到了印度一家出版社出的英文版《阿米爾汗:我行我素》。封面上,阿米爾背倚著墻,仰著頭向上看,好像在思考,又似在抉擇。那時,我正值大學(xué)最后一年,面臨著就業(yè)和深造之間的選擇。
我摩挲著這本厚實的書,期待與人分享。最終,我咬牙下定決心,要把整本書翻譯出來,不為別的,只為感謝阿米爾帶給我的啟示。那一個月,除了撰寫畢業(yè)論文,我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了翻譯這本書上。我在電腦上打出譯文,再配上插圖,然后附上自己在網(wǎng)上查到的背景知識……這一過程并不順利,甚至曾經(jīng)的一個操作失誤,就讓我丟失了大半書稿……一個多月后,就在翻譯工作“殺青”的那天,我同時做出了選擇——放棄工作機會,繼續(xù)深造。
如今,我已經(jīng)成了一名老師,很少有時間再去“追星”了。然而,在聽到《阿米爾汗:我行我素》2017年新版要被引進國內(nèi)的那一刻,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翻譯工作。不為別的,只為阿米爾曾經(jīng)給我的指引。
翻譯的過程中,需要感謝很多人,尤其是百度阿米爾·汗貼吧的吧友們,感謝你們的鼓勵和幫助;整理書稿時,我家先生張帥承擔(dān)了很大一部分工作,毫無意外地成了阿米爾的粉絲,感謝你的支持和陪伴;最后需要感謝磨鐵圖書引進這部傳記,讓更多中國人認識阿米爾,了解阿米爾;感謝編輯的細致和耐心……是你們讓這本書更加精彩。
再拿起那本英文書,看著封面上那個似乎處在抉擇時刻的阿米爾,我頓悟了:在他的面前,仍有無數(shù)條路待他去選擇,而他的身后,早已留下霞光萬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