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貿易再認識》通過在一個新貿易理論模型中引入傳統貿易因素,首次建立了一個綜合技術差異、資源稟賦差異和規模經濟三種貿易因素的一般均衡框架。通過對一個高次方程的解析分析,《南北貿易再認識》深入考察了在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各個貿易因素的互動和消漲關系。在解析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值模擬方法,《南北貿易再認識》進一步將綜合模型在雙產業組情況下進行了推廣。利用建立的綜合框架,《南北貿易再認識》分析了一類特殊的比較優勢——環境政策差異導致的比較優勢,及其與集聚經濟力量的互動。這使得我們可以更好的在國際產業轉移的整體背景下理解污染避難所現象,同時也為我國“污染西遷、高技術產業東移,工業產值向東部集聚”現象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
經濟管理領域科研人員、高校教師及學生、貿易和經濟管理部門相關管理者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一、三種貿易理論的特征和聯系
二、產業內貿易中的第一自然因素
三、綜合三種貿易理論的思路和意義
第二節 研究的目標和方法
一、研究的目標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三節 研究的內容與框架
一、研究的內容結構
二、研究的技術路線
第二章 貿易理論的發展與綜合
第一節 古典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
一、古典貿易理論和新古典貿易理論
二、對古典貿易理論和新古典貿易理論的批評
三、新貿易理論
第二節 新貿易理論的不足和嵌入傳統貿易因素的需要
第三節 古典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的綜合
一、古典貿易理論和新古典貿易理論
二、古典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
三、新古典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南北貿易中廣泛存在的產業內貿易:現實描述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產業內、產業間貿易份額及其變化趨勢
一、中國、印度和巴西:來自代表性發展中國家的數據
二、產業內貿易在貿易結構中占核心地位
第三節 VIIT、HIIT份額及形成機制
一、VIIT在產業內貿易中占主導地位
二、VIIT的形成機制分析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綜合三種貿易理論的一般均衡模型:解析分析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模型
第三節 均衡分析
一、長期均衡
二、長期均衡解析特性
第四節 貿易、產業分布和工資差異的演化模式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綜合模型在雙產業組情況下的拓展:數值模擬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模型設置
第三節 均衡分析
第四節 第一自然與第二自然的互動機制:對解析模型的支撐
第五節 第二自然對第一自然的扭曲:與傳統貿易模型的比較
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環境政策、比較優勢與規模經濟:模型應用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基本模型
一、要素稟賦和市場結構
二、消費者效用和企業生產技術
三、產品市場均衡
第三節 均衡及穩定性分析
第四節 環境政策差異的經濟效應
一、環境政策差異在產業轉移中的總量效應和結構效應
二、環境政策差異在產業轉移中的福利效應
第五節 小結
第七章 結論和展望:南北貿易再認識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