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尚缺少適用于應用型本科的《貨幣銀行學》教材,本書致力于進行這方面的有益探索。全書主要介紹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與信用形式、利息與利率、金融市場、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其他金融機構、貨幣供求與均衡、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貨幣政策、外匯與國際收支、金融與經濟發展等內容,體現了應用型本科教學特點。本書基礎理論部分闡述簡明清楚,同時將理論聯系實際,配合大量案例分析,充分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經濟發展與金融改革的*成果。2008年至2016年10月金融實踐中的很多新問題、新規定、新案例、新數據等都在本書中得到了體現。
本書主要適用于我國高等院校應用型本科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也可以作為非經濟管理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材,還可以作為在職中高級管理人員培訓或自學的教材,高職高專學校也可選用。
本書對應的電子課件、課后習題及答案、題庫、模擬試題及答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網站下載。
本教材具有如下特點。一是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準確。注重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就業為導向,全面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利用題庫和案例等,做到學習和訓練相結合。二是容量適度。經濟和管理類金融學和非金融學專業的貨幣銀行學課程學時具有伸縮空間,所以本教材容量上保持適度。根據教學整體需要,保持理論知識廣度適度。重要的內容詳寫,次要的內容略寫。覆蓋面全,信息量大。三是深度適度。由于使用對象是經濟和管理類金融學和非金融學專業的本科階段的學生,所以理論深度上保持適度。摒棄那些艱深而松散的理論,側重做好基礎知識的鋪墊。四是前沿適度。適度介紹前沿理論和實踐知識,內容新穎。五是理論聯系實際適度。在介紹一般原理時,盡量結合我國金融實踐加以闡述,同時配合案例分析,體現出實用性的特色.
序言
貨幣銀行學是經濟和管理類金融學和非金融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理論課程,同時也是很多經濟類專業的核心課,所以各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視它的教學。盡管目前《貨幣銀行學》教材的版本和種類不少,但多是從理論研究的角度編著的,而且很多教材沒有充分體現實際生活中金融業日新月異的變化,本書的很多數據、案例等素材截止時間為2016年10月。根據教育部改革精神,全國多數院校定位為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但是現有《貨幣銀行學》教材難以體現應用型本科教學的特點。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我們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緊扣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就業導向和能力培養,編寫了這本適應經濟和管理類金融學和非金融學專業學生需要的《貨幣銀行學》教材。本教材具有如下特點。一是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準確。注重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就業為導向,全面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利用題庫和案例等,做到學習和訓練相結合。二是容量適度。經濟和管理類金融學和非金融學專業的貨幣銀行學課程學時具有伸縮空間,所以本教材容量上保持適度。根據教學整體需要,保持理論知識廣度適度。重要的內容詳寫,次要的內容略寫。覆蓋面全,信息量大。三是深度適度。由于使用對象是經濟和管理類金融學和非金融學專業的本科階段的學生,所以理論深度上保持適度。摒棄那些艱深而松散的理論,側重做好基礎知識的鋪墊。四是前沿適度。適度介紹前沿理論和實踐知識,內容新穎。五是理論聯系實際適度。在介紹一般原理時,盡量結合我國金融實踐加以闡述,同時配合案例分析,體現出實用性的特色。本書由王曉光擔任主編,崔宏偉、劉欣、張旭、姜莉莉、王立擔任副主編。全書共計12章,由王曉光教授總體策劃,編寫人員分工如下:佟元琪編寫第一章;李新編寫第二章;崔宏偉編寫第三章和第四章;劉欣編寫第五章;錢娜編寫第六章;王立編寫第七章;王曉光編寫第八、九、十章;姜莉莉編寫第十一章;張旭編寫第十二章;唐志武、楊峰、張玉純、王東明、劉京俠、陳新新、徐晶、耿飛菲、胡芳編寫各章案例;于晶波、劉敏、侯琬嬌、李寧男、石東磊、盛彬彬、朱麗蕊、趙會穎、王春秋編寫各章習題以及題庫。全書最后由王曉光教授總纂。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很多同類教材、著作和期刊等。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出,特在此作說明并致謝。同時,對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們的辛勤工作深表感謝!由于受資料、編者水平及其他條件的限制,書中難免存在一些缺憾,懇請同行專家及讀者指正。我們的郵箱是huchenhao@263.net,電話是010-62796045。本書對應的電子課件、課后習題及答案、題庫、模擬試題及答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網站下載。編 者 2016年10月
第一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 1
第一節 貨幣的起源 1
一、中國古代貨幣起源說 1
二、西方貨幣起源說 1
三、馬克思貨幣起源說 2
第二節 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4
一、貨幣的本質 4
二、貨幣的職能 6
第三節 貨幣的形式 10
一、實物貨幣 10
二、金屬貨幣 11
三、信用貨幣 12
四、電子貨幣 14
第四節 貨幣制度 16
一、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 16
二、貨幣制度的演變 18
三、我國的人民幣制度 24
四、歐元對傳統貨幣制度的挑戰 25
本章小結 28
習題 28
案例分析 31
第二章 信用 37
第一節 信用概述 37
一、信用的概念 37
二、信用的產生和發展 38
第二節 信用工具 41
一、信用工具的特征 42
二、信用工具的種類 43
三、傳統信用工具 44
四、衍生金融工具 49
第三節 信用形式 52
一、商業信用 52
二、銀行信用 55
三、國家信用 56
四、消費信用 57
五、國際信用 59
六、租賃信用 62
第四節 信用的作用 62
一、信用與生產 62
二、信用與消費 64
三、信用與經濟調節 65
四、信用與經濟危機 65
本章小結 66
習題 66
案例分析 69
第三章 利息與利率 71
第一節 利息與利率概述 71
一、利息的定義和本質 71
二、利息理論 71
三、利率的定義及其種類 74
四、利息的計算方法 79
第二節 利率的決定 80
一、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 81
二、影響我國利率的主要因素 84
第三節 利率的作用 85
一、利率對儲蓄和消費的引導作用 85
二、利率對投資的影響作用 85
三、利率對通貨膨脹的影響作用 86
四、利率對經濟核算的影響作用 86
五、利率對經濟的調節作用 87
第四節 利率管理體制 87
一、利率管理體制類型 88
二、我國利率管理體制現狀 88
三、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 89
四、利率市場化問題 93
本章小結 95
習題 96
案例分析 98
第四章 金融市場 103
第一節 金融市場概述 103
一、金融市場的概念及構成要素 103
二、金融市場的類型 104
三、金融市場的功能 109
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111
第二節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 115
一、直接融資 115
二、間接融資 116
第三節 貨幣市場 118
一、同業拆借市場 118
二、回購市場 119
三、商業票據市場 121
四、銀行承兌匯票及貼現市場 121
五、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 128
六、短期政府債券市場 129
七、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市場 129
第四節 資本市場 129
一、股票市場 130
二、債券市場 136
三、投資基金 137
本章小結 140
習題 140
案例分析 144
第五章 商業銀行 151
第一節 商業銀行概述 151
一、商業銀行的地位 151
二、商業銀行的職能 152
三、商業銀行的類型和組織 152
四、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 154
五、實施商業銀行經營原則的具體
措施 156
第二節 商業銀行的業務 158
一、負債業務 158
二、資產業務 160
三、中間業務 164
四、表外業務 165
第三節 商業銀行存款貨幣創造
166
一、商業銀行存款貨幣創造涉及的基本
概念 166
二、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過程 167
三、其他制約派生存款的因素 168
第四節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理論
169
一、商業銀行資產管理理論 169
二、商業銀行負債管理理論 170
三、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 171
本章小結 172
習題 172
案例分析 176
第六章 中央銀行 183
第一節 中央銀行產生及類型 183
一、中央銀行的產生與發展 183
二、中央銀行的組織形式 186
三、中央銀行的資本類型 188
第二節 中央銀行的性質和職能
190
一、中央銀行的性質 190
二、中央銀行的職能 191
第三節 中央銀行的業務 194
一、中央銀行業務活動的原則 194
二、中央銀行業務活動的分類 195
三、中央銀行的負債業務 196
四、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 198
五、中央銀行的中間業務 199
第四節 中央銀行的獨立性 201
一、中央銀行相對獨立性的含義 201
二、中央銀行相對獨立性的必要性 201
三、中央銀行相對獨立性的原則 202
四、中央銀行相對獨立性的內容 203
五、中央銀行獨立性的模式 204
六、中國人民銀行獨立性問題 207
七、增強中國人民銀行的獨立性 209
第五節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 210
一、金融監管的含義和必要性 210
二、金融監管的目標和原則 212
三、金融監管的內容和方法 214
四、中國金融監管體制 218
本章小結 221
習題 221
案例分析 224
第七章 其他金融機構 232
第一節 專業銀行 232
一、投資銀行 232
二、儲蓄銀行 234
三、抵押銀行 234
四、合作銀行 234
五、清算銀行 235
第二節 政策性銀行 235
一、開發銀行 235
二、農業政策性銀行 237
三、進出口政策性銀行 238
第三節 非銀行金融機構 239
一、保險公司 239
二、信用合作社 241
三、財務公司 242
四、信托投資公司 242
五、證券公司 242
六、租賃公司 243
七、典當行 243
本章小結 243
習題 244
案例分析 246
第八章 貨幣供求與均衡 251
第一節 貨幣需求理論 251
一、馬克思貨幣需求理論的一般內容 251
二、費雪方程式與劍橋方程式 252
三、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的一般內容 253
四、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 255
五、中國對貨幣需求理論的研究 256
第二節 貨幣需求 257
一、貨幣需求的含義 257
二、貨幣需求的微觀角度和宏觀角度 258
三、名義貨幣需求與實際貨幣需求 259
四、影響我國貨幣需求的因素 259
第三節 貨幣供給 262
一、貨幣供給與貨幣供給量 262
二、貨幣供給的層次劃分 262
三、貨幣供給過程 265
四、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 267
第四節 貨幣均衡 269
一、貨幣供求與總供求的均衡 269
二、貨幣供求均衡的含義 270
三、貨幣供求均衡的條件 271
本章小結 272
習題 272
案例分析 275
第九章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278
第一節 通貨膨脹概述 278
一、通貨膨脹的含義 278
二、通貨膨脹的度量 279
三、通貨膨脹的分類 281
第二節 通貨膨脹的成因 282
一、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 282
二、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282
三、供求混合型通貨膨脹 283
四、結構型通貨膨脹 283
五、其他原因 284
第三節 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 285
一、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 285
二、通貨膨脹的分配效應 286
三、通貨膨脹的資本積累效應 286
四、通貨膨脹的資源配置效應 287
第四節 通貨膨脹的治理 288
一、西方國家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288
二、發展中國家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289
三、中國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290
第五節 通貨緊縮 291
一、通貨緊縮概述 291
二、通貨緊縮的定義和判斷標準 292
三、中國通貨緊縮的發展過程 293
四、通貨緊縮的原因 294
五、通貨緊縮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295
六、通貨緊縮的治理 296
本章小結 298
習題 298
案例分析 302
第十章 貨幣政策 307
第一節 貨幣政策目標 307
一、貨幣政策概述 307
二、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308
三、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統一性與
矛盾性 310
四、貨幣政策中介指標 311
第二節 貨幣政策工具 313
一、貨幣政策工具概述 313
二、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314
三、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326
四、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327
第三節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329
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一般模式 329
二、貨幣政策時滯 330
第四節 貨幣政策效應 331
一、貨幣政策的效果檢驗 331
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333
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貨幣政策
實踐 335
本章小結 337
習題 337
案例分析 341
第十一章 外匯與國際收支 349
第一節 外匯與外匯市場 349
一、外匯 349
二、外匯市場 350
第二節 匯率 354
一、匯率及匯率制度 354
二、匯率變動的影響因素 359
三、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360
四、人民幣匯率問題 362
第三節 國際收支 363
一、國際收支及國際收支平衡表概述 363
二、國際收支失衡與調節 365
三、國際收支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367
第四節 國際儲備 369
一、國際儲備的概念和形式 369
二、國際儲備的作用 371
三、國際儲備的管理 371
本章小結 373
習題 374
案例分析 377
第十二章 金融與經濟發展 380
第一節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 380
一、金融發展的含義 380
二、衡量金融發展的基本指標 381
三、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檢驗 382
第二節 金融壓抑與經濟增長 383
一、金融壓抑的含義 383
二、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金融壓抑
現象 384
三、中央集中計劃體制國家的金融
壓抑 385
四、金融壓抑對經濟增長的阻礙 386
第三節 金融自由化與經濟增長
387
一、金融自由化的本質和內容 387
二、金融自由化對經濟增長的促進
作用 388
三、若干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
改革 391
四、金融自由化的實際效果 392
五、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危機 393
六、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經驗
和教訓 397
七、中國的金融安全和金融改革 398
本章小結 400
習題 400
案例分析 402
參考答案 407
參考文獻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