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政策研究熱點(2016)》是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對該年度我國語言文字政策領域的熱點話題、理論建設、學術活動等進行的盤點梳理,分專題收錄全年公開發表的優秀論文,對語言文字政策的制訂、規劃和研究均具參考價值。本書由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立足語言文字發展事業全局的高度,在全年已發表的語言文字政策研究成果中精選推薦論文,按內容分為兩大部分:*部分分為語言規劃、語言戰略、語言規范、語言保護、語言教育、漢語傳播、語言服務、語言技術、國別研究九個專題;第二部分為海上論語:語言政策研究熱點趨勢大家談。所收文章在業內已產生重要的影響。
本書《語言文字政策研究熱點年度熱點》為年刊,是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對學界關于語言文字政策研究成果的年度盤點,對語言文字政策的制訂、規劃和研究均具參考價值。使讀者對2016年度國家語言文字政策有更深刻的了解。
語言規劃研究的新形勢
上海第二屆中國語言政策研究熱點與趨勢研討會學術總結
2017年7月10日
中國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研究,面臨著四個方面的新形勢:
第一,全球治理。
過去討論語言規劃,沒有全球治理的概念,甚至連治理這個詞也很少用。全球治理概念提出,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邏輯延伸。一帶一路倡議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中國的利益和全人類的利益結合起來。要實現一帶一路倡議,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就需要有全球治理的理念。我們國家的語言文字工作,我們的漢語國際傳播事業,都需要上升到全球治理的層面來思考、來規劃、來推進。
全球治理是全世界共同參與的治理。要實現全球治理,中國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治理應該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結合,應該是社會利益團體之間的共商共享、共出智慧、共同發展。搞好我們自己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意識形態,在國際社會中取得領先優勢,才能談到中國文化對人類共同體的貢獻,才能貢獻出充滿中國智慧的全球治理理念。在這種大視野下,看中國的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就會明確我們努力的方向,不是簡單的查缺補漏,不是簡單地增進對國際社會的了解,而是要明確中國在推進全球治理中的歷史使命,明確中國的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如何服務于這一歷史使命。
第二,文化問題。
文化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全球化帶來的文化積聚、文化矛盾和文化沖擊。文化的多樣性使得每個人的文化負擔、每個社會群體的文化負擔都在加重,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在不同的文化中穿行,能夠應對可能的文化沖突,能夠促進不同文化間的溝通交流。另一方面是傳統文化的復興。通過復興傳統文化來防御外來文化的負面影響,同時也要警惕文化復興演變成民粹主義,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出現了類似民粹的危險傾向。
文化沖突、文化多樣性和傳統文化復興對教育領域的語言政策有什么影響?對漢語國際傳播有什么影響?給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研究帶來什么樣的挑戰?這是必須思考的。
第三,信息化問題
信息化是非常重大的問題。人工智能,特別是涉及語言的人工智能快速進入到我們的生活領域。這促使我們去思考兩個核心問題:一是因果關系是不是還是最重要的關系?自從亞里士多德以后,人類科學信仰都是基于因果律的,我們相信一切東西都是有因果規律或因果關系的。但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這一切似乎正在改變。比如藉由人工智能算法推送給你的頭條新聞或信息,就不是根據因果關系,而是相關性。所以有很多人在寫文章討論,因果關系和相關性哪個最重要。二是規則和知識還重要嗎?比如阿爾法狗戰勝了人類優秀棋手,但它不是基于對人類棋譜的學習,而是自己去重新發現圍棋的規律。語言信息處理也存在類似情況,語料庫語言學誕生之后,好多人已經不相信語言學了,產業界甚至有趕走一個語音學家,計算機語音處理的水平就提高一個層次的說法。深度學習理論出來之后,所謂語法規則也基本上不是必要的了,因為機器自己會發現,而且機器的翻譯水平的確越來越高。
更重要的是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將以更快的速度、更廣泛地進入人類生活。此前的機器人,大都工作在比較困難的地方,比如無人偵查機、火場救災、地下管道等,以后機器人會和人類并肩工作,特別像導醫、導購、解說員等工作角色。說個真實的例子:一天,我家在一個店里買了東西,加了商家的微信服務號。回來后,家人通過微信反映情況,說產品有點問題,要改進。商家回復得也算好,但明顯地覺得態度有些敷衍,于是就說你們購物活動是不是有陷阱?商家微信回復:陷阱,這個詞我還沒學會呢。原來在和機器人對話。
作為語言學工作者,我個人非常支持人工智能的發展,但我必須要說,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語言學界有點失語,特別是在語言信息化方面失語,在促進語言信息發展的語言政策和語言對策上失語。比如,機器翻譯已經可以滿足人們對英語甚至是小語種日常交流的需求,那么,我們全民學外語是強調素質教育還是培養外語能力?外語專業是培養外語專家還是行業翻譯?這都是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要研究的問題。
信息化為我們構造了一個虛擬空間,但這個虛擬空間的語言政策,一直是套用現實空間的語言政策。虛擬語言生活遠比現實語言生活有創造力,用現實空間的語言政策不一定能管得住,管得好。此外還要注意,很多人正在被信息邊緣化。現代語言技術,很多老年人不會用,很多學生不讓用,接觸不到諸如微信之類的信息化工具,甚至接觸不到網絡。信息邊緣化是信息化時代一種最為危險的邊緣化。身處信息化時代,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語言政策要主動去調整、去順應。
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是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共建的國家語委科研機構,成立于2013年3月21日。
李宇明: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研究的新形勢(代序)
語言規劃
李宇明 語言生活與語言生活研究
李嵬, 張天偉, 李艷紅 語言與人口:計劃生育政策及人口變化對語言和語言學的啟示
張日培 我國外語使用政策的重要探索與實踐《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介評
蘇劍, 葛加國 經濟學視野下的語言趨同研究:假說、驗證及預測
語言戰略
文秋芳 國家語言能力的內涵及其評價指標
潘文國 大變局下的語言與翻譯研究
趙世舉 國家軟實力建設亟待研究和應對的重要語言問題
王遠新 新疆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價值
語言規范
黃偉, 劉海濤 《漢語拼音方案》的計量語言學分析
王洪君 普通話審音的一個難點中古入聲字的異讀:歷史、現狀及思考
侯敏, 滕永林 字母詞使用六十年
語言保護
周慶生 語言保護論綱
李小萍 從遺產到資源:中國當代語言保護觀的形成與完善
屈哨兵 城市化進程中的方言習用與國家認同
語言教育
王寧 語文核心素養與語文課程的特質
蘇新春 中小學語文教材落實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的意義與思考
戴曼純 我國外語人才需求抽樣調查
漢語傳播
周清海 大華語的研究和發展趨勢
吳應輝 漢語國際教育面臨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
朱瑞平,張春燕 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文化傳播內容選擇的原則
語言服務
仲偉合, 許勉君 國內語言服務研究的現狀、問題和未來
謝孟軍 文化能否引致出口:一帶一路的經驗數據
姚亞芝,司顯柱 中國語言服務產業研究綜述及評價
語言技術
秦穎 中外語言技術開發應用現狀與展望
王璐璐, 袁毓林 走向深度學習和多種技術融合的中文信息處理
宗成慶 中文信息處理研究現狀分析
國別研究
張治國 中國周邊國家通用語研究
陸經生, 陳旦娜 語言測試與語言傳播:以西班牙語全球傳播戰略為例
李迎迎 評析俄羅斯語言政策調整的新變化
海上論語:語言政策研究熱點趨勢大家談
費錦昌:國家語言政策研究要重視歷史經驗的總結
潘文國:中譯外與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
周慶生:分分合合話政策
張建民:孔子學院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作用
王意如:學習語言:我們一起尋找更好的方法
方小兵:語言與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