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教育隨筆·教育:談何容易》主要內容包括:教育隨筆、呼喚沒有競爭的教育、向有個性的學生致敬、假如學生是學徒、一堂遲到四年的政治課、大師的敗筆、有時候,真理并非那么重要、穿行在師生之間、從梅蘭芳學藝看優秀教師的發展、師生關系和老師境界、教育人物、教育雜談、教育案例、教育視界等。
昨天晚上 你來了 就像一滴生命之液 我仿佛被一顆子彈擊中…… ——法拉奇 人的確是個場所 僅僅是個場所 精神之流從那里經過椰穿越…… ——喬治·布菜 教育,猶如一條奔流的大河,從不會止息。我們從激流中取出一桶水,這點有限的水變成了我們的生活。這是我們的局限和永遠的悲傷。 ——克里斯那穆提 表達憤怒也是一種教育 請幫助孩子成為具有人性的人 假如我們多走一步 呼喚沒有競爭的教育 向有個性的學生致敬 學生有選擇不優秀的權利 拒絕這一種高效教學…… 王開東是詩人,是才子,是時評家,更是教育的行家里手。無論是文學評論還是社會觀察,無論是教育心得還是成長感悟,都閃爍著哲理的光芒,跳動著激情的火焰。或使人醍醐灌頂,或使人痛心疾首,或使人會心一笑。正如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所言:開東的文章,視野開闊,思考敏銳;激揚文字,意氣風發;于細節處揭示真知,在從容中表達灼見;善良中透著正義的激情:溫和中不乏批判的鋒芒。
誰若能點燃閃電
每每談及當前的教育,我們都是一聲嘆息,搖頭不已,覺得自 己陷入到無物之陣,既不甘沉淪,又掙脫不了。很多人因此責怪我們的教育體制,卻忘記了我們也是體制的一 部分,比體制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或多或少,教育的不少亂象,也有部分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人有非分的需要——欲望。有欲望,就會有競爭;有競爭,就 會有恐懼;有恐懼,就會有攻擊和暴力;有攻擊和暴力,就會對他 人的傷痛麻木不仁,就會視他人為可以買賣,可以利用,可以肆意 踐踏的工具。自私自利的功利主義教育,一旦產生了,就會直接、間接地給周圍帶來陰暗、短視、冷漠的氛圍,就會惡化我們的教育 生態。所以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要為這個不如意的教育生態負一 定責任。什么班級課間操表揚多一次、元旦板報評比多兩分、流動 紅旗多三面、單元小測驗優秀率多、四個百分點等等,相對于學生精 神生命的成長,這些外在的東西,究竟價值幾何呢? 作為教育者,我們難道不應該從自己的小環境做起,以我為 旗,從我做起,踐行一種真的教育? 為什么會選擇教師呢?有時候我們不妨回想一下當初的選擇,在歲月的流逝中,我們究竟有沒有丟失最初的夢想? 誰都知道,選擇了在黑板前的站立,就選擇了一種永恒的姿 勢,一種責任,一種使命,一種宗教的狂熱,一種默默無聞、光明 磊落的情懷。教育不是飯碗,不是差事,甚至也不是職業,而應該是也必須 是一項偉大事業。它需要夢想家和詩人來經營,需要信徒和殉道者 來朝圣,需要肉體的投入,靈魂的參與,精神生命的極度支撐。舍 此,我們何以設想出:很多年前,那個蒼顏白發的老人,奔走在六 國之間,累累若喪家之犬,卻能安天樂命,以天下為己任? 教育需要烏托邦,需要田園牧歌式的價值追求,更需要一種癡 迷,一種瘋狂,一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精神。如此,方能抗爭 疏遠自然、脫離生活和缺乏詩意的種種弊端,才能引領兒童回歸田 園,融人生活,發現并且喚醒孩子的野性思維和原始的生命激情。教育注定要在舒展中找到自我成長的場,熱血注定要燃燒,生命必 須要在場,教育的涓涓細流也必將匯成學生生命的大河,最終黃河 人海流。但是,當前的教育,卻過分強調教師之間的競爭,校園里有的 是滅絕師太和岳不群。大家都在惡狠狠地教書。太陽底下最光輝的 人,活得一點兒也不光輝。那么,教師真的無為了嗎?并且淪落為低俗社會的推波助瀾 者?隨其流而揚其波,館其糟而啜其醨? 很偶然地讀到這個故事,我的心一下子就被照亮了。客人們圍坐在餐桌前,談論著有關生活的話題。一位公司首席執行官決定通過教育來說明他的觀點。他辯論道:“從一個認定他一生的最佳選擇是當老師的人 身上,孩子們能學到什么呢?”他提醒其他來賓:“有能力 的,去做事。沒能力的,去教書。” 為了強調他的觀點,他對另外一位客人說:“瑪麗,你是老師。請坦言,你能做些什么?” 為人一向誠實而坦率的瑪麗回答道:“你想知道我能 做些什么嗎?”停頓了片刻,她娓娓道來…… “嗯,我能讓孩子們學得比他們想象的還努力。我能 讓一個得C+的孩子感覺不比國會榮譽勛章獲得者差。我 能讓孩子們坐在我的課堂里40分鐘都不厭煩。而如果沒 有蘋果牌MP3、游戲機或租來的電影光盤,他們的父母連 讓他們安靜地坐上五分鐘都辦不到。” “你想知道我能做些什么?”她又停頓片刻,環顧了一 下餐桌邊的每位客人。“我能啟發孩子們的好奇心;我能引導他們問問題; 我能讓他們誠心誠意地道歉;我能讓他們樹立尊重之心,學會對他們的行為負責;我教他們書寫,并讓他們去寫。敲鍵盤并不能代表一切;我敦促他們閱讀,閱讀,再 閱讀。我教他們從頭至尾一步一步地把每一道數學題演算出 來。我鼓勵他們用上帝賦予他們的大腦,而不是依賴人造 的計算器。我幫助國外來的學生既學習用英語了解他們需要知道 的一切,同時又保留住他們本國文化的獨特性。我讓我的教室成為所有學生都感到安全的地方。我讓我的學生站直,把手放在胸前,宣誓效忠美國國 旗和國家,說我們是上帝庇佑下的國家,是不可分割的,所有人都享有自由與公正。最后,我讓他們懂得,如果他們能夠利用天賦,努力 學習,聽從心靈的召喚,他們就會擁有成功的人生。” 瑪麗最后一次停頓了一下,然后接著說:“我知道金 錢絕非一切,所以,當有人試圖通過我所掙的多少對我作 出評價時,我會昂起頭,對他們不予理睬,因為他們太無 知了……你想知道我能做些什么?我能給世界帶來變化。你呢,首席執行官先生?” 首席執行官驚訝地張大了嘴巴,無以應答。總得有人去擦星星。當那些八哥、海鷗和老鷹都在抱怨,星星 又舊又生銹,我們還是帶上水桶和抹布,去擦星星吧。總得有人去 擦星星,擦亮星星,也擦亮我們自己。向瑪麗老師學習吧,不再抱 怨,從有限的自我做起,樹立教師的職業尊嚴,相信我們一樣能夠 改變世界。尼采說,誰若能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王開東 寫于蘇州
王開東,全國知名青年語文老師。《深度語文》流派核心成員,《求學》雜志特約編委,《教師博覽》首批簽約作者,多家教育雜志的封面人物。
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語文建設》《教師博覽》《河南教育》《福建教育》《湖北教育》《師道》等雜志,發表教育教學文章300多篇,在《河南教育》《求學》等開設專欄。
著有《非常語文課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突破重圍》(福建教育出版社);《深度語文》(漓江出版社);《教育:非常痛,非常愛》(漓江出版社);《不怕寫作文》(文化藝術出版社)。曾應邀赴成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講學,均受到一線老師歡迎。
第一輯 教育隨筆
1.呼喚沒有競爭的教育
2.向有個性的學生致敬
3.假如學生是學徒
4.一堂遲到四年的政治課
5.大師的敗筆
6.有時候,真理并非那么重要
7.穿行在師生之間
8.從梅蘭芳學藝看優秀教師的發展
9.師生關系和老師境界
10.像農民一樣教育
11.保衛童心
12.教育,如同魔鬼
13.假如學生不向你問好
14.學生有選擇不優秀的權利
15.父教缺失的憂思
16.清官的死穴和優秀教師的誤區
17.教育,要相信種子和歲月
18.如果·恨
19.兩個神話的比較
20.我們為什么需要故事
第二輯 教育人物
1.孔子:人間正道是滄桑
2.莊子:天地在我心
3.李叔同:悲欣交集
4.杜拉斯:我們那么遠,我們那么近
5.克爾愷郭爾:信仰是唯一的救贖
6.海明威、川端康成、顧城:天堂里有沒有人來人往
7.三毛:夢里花開知多少
8.曹文軒:從草房子里走出的童年舞者
9.周正龍: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
第三輯 教育雜談
1.高三老師
2.表達憤怒也是一種教育
3.我是差生
4.請幫助孩子成為具有人性的人
5.教育,要對常識去弊
6.認識你自己
7.有些教師為何讓人不滿意
8.教育的幾個陰錯陽差
9.假如大人都能遵守《小學生守則》
10.流行歌曲和時代
11.解讀《波瓦爾寧的讀書守則》
12.科爾伯格道德兩難及對課堂教學的啟示
13.假如我們多走一步
14.做一個反思型的老師
……
第四輯 教育案例
第五輯 教育視界
現在網上說它光彩照人,它就盡力讓自己光彩照人。那么,謙卑的豬,也只有威爾伯是了。作為一個教師,這一段讓我久久吟味,夏洛對威爾伯的褒獎,本來是針對愚蠢的人,來營救威爾伯,沒想到對威爾伯卻進行了重新塑造,這就是典型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遠古時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馬利翁喜愛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個美女的形象,愛不釋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觀賞不止。看著看著,美女竟活了。“皮格馬利翁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并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性。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得到啟發,他又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里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班上的佼佼者。羅森塔爾教授這時才對他們的老師說,自己對這幾個學生一點也不了解,這讓老師們很是意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羅森塔爾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人們心中有很高的權威,老師們對他的話都深信不疑,因此對他指出的那幾個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望,像對待聰明孩子那樣對待他們;而這幾個學生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也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從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最終他們真的成為優秀的學生。世上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和老師。教育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潛能充其量開發不足10%,每個孩子的生命都存在無限的可能性。所以,哪怕天下所有的人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擁抱他,親吻他,贊美他,為自己創造的生命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