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理論部分共九章,包括緒論,農業生態系統,農業生態系統的能流與物流,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種群生態學原理及其應用,群落生態學原理及其應用,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及評價,農業生態系統的調控與平衡,農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農業。為加強學生技能訓練,體現職業特色,提高與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農業生態》還專門設計了一章實驗與實訓指導。
本教材適合農業高職高專院校作物生產技術及相關專業使用,也可供廣大農業生產工作者參考。
第一章緒論
知識目標
1.掌握生態學的概念及其發展階段。
2.掌握農業生態學的概念、發展趨勢、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任務及其方法。
3.理解農業生態學與農業生產和農業發展的關系。
技能目標
1.掌握現代生態學理論和系統分析方法,從物質、能量運轉的本質上認識、解析農業的組成、結構、功能等。
2.以農業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探索、解決在特定約束條件下的農業問題。
3.樹立整體思維框架,將農業科學諸多學科的豐富知識合理地納入系統之內,組合成知識結構體系,以實現整體效益。
第一節生態學的產生與發展
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發展最驚心動魄的一個世紀,有史以來最巨大的科技進步、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最沉重的人口負擔、最嚴峻的環境危機、最空前的生態浩劫都發生在這100年里。經歷了一個世紀上下求索的人類終于意識到,即使擁有強大的科技手段,人類也不能逃脫作為其生存環境的地球的種種變化對其前途的影響,人類只不過是地球生物圈大家庭的一個成員,而且只能與這個星球同命運、共存亡。人類社會的發展如果不按生態學規律辦事,只能帶來人類與地球的共同厄運。可以說,還很少有像生態學這樣一門科學與人類的生存在時空尺度,在自然、社會和經濟等方面有如此緊密的聯系。生態學對人類如此地重要,不僅因為人類需要生存發展,而且也因為人類自身有責任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需要以生態學原則來調整人類與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