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基礎》是國家職業教育金融專業教學資源庫轉型升級配套教材,配套建設有“互聯網金融基礎”在線開放課程和數字化資源。
高等職業教育金融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是教育部、財政部為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專業與課程建設,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啟動的國家高職教育建設項目。
《互聯網金融基礎》共分為10章:第1章互聯網金融概述、第2章互聯網支付、第3章網絡借貸、第4章股權眾籌融資、第5章互聯網基金銷售、第6章互聯網金融保險、第7章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第8章互聯網金融監管、第9章云金融和第10章大數據。全書脈絡清晰,逐次展開,每章都以新的案例導人,配以豐富的學習資源,體現知識、技能和素質培養與學習并重的理念。
《互聯網金融基礎》可作為高職高專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專用教材,也非常適合廣大高校、培訓機構作為課程教材使用,同時也適合社會各界讀者了解和學習互聯網金融,并為更進一步的學習研究打下良好基礎。
《互聯網金融基礎》配有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和完整的在線開放課程。《互聯網金融基礎》使用者可通過訪問“智慧職教”平臺,在線學習“互聯網金融基礎”數字課程,也可按照“鄭重聲明”頁的資源服務提示獲取其他資源服務。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利用互聯網、移動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并提供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參與的企業除了傳統的銀行機構,還有大量的非銀行企業,尤其是互聯網公司。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交易、移動互聯的基礎之上,被用戶廣泛認可、接受和熟悉,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新興領域。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技術創新驅動的新業態模式,對于傳統金融業是一個重要的補充。同時也要求傳統金融業走出過去的封閉運營模式,通過金融模式創新,從供給側滿足小微企業、創業者、“三農”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隨著時代發展和技術進步,互聯網金融正在改變和沖擊著傳統金融的運行模式。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催生著嶄新金融理念的匯聚形成和迅速崛起,對于這個新興領域的學習和研究就變得十分迫切。為了滿足學校和社會對于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和知識學習的需求,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組織教師編寫了本書,力求使其易于學習理解且方便使用。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通過大量鮮活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在體例安排上,分為案例導學、內容講解、延伸閱讀、實訓練習四部分。通過案例導學,讓學生在實際業務基礎上展開學習。通過內容講解,講述完整的互聯網知識,逐層剖析知識背后的邏輯和體系。通過延伸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并加強其對互聯網金融實務的認知和理解。通過實訓練習,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本書配備了豐富的線上學習資源和在線開放課程,包括配套的微課、教學課件、在線習題等;本書邊白處還配有二維碼資源,可以通過手機掃描靈活搭配使用。
全書共十章,第1章互聯網金融概述主要從宏觀上對互聯網金融進行全景式掃描,讓讀者體驗到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典型模式及其發展趨勢。從第2章開始,以2015年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頒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為藍本進行章節組織。其中第2章互聯網支付,突破了之前按照金融機構支付和非金融機構支付的劃分標準,以央行最新發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為指導,按照銀行支付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標準進行內容組織,呼應和突出了本書體例新、更新快的特點,對于支付工具和支付系統都有所介紹和講解。第3章網絡借貸從P2P個人網絡借貸和網絡小額貸款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不僅如此,在實務方面還描述了如何進行P2P公司的注冊以及如何進行P2P網貸理財。第4章股權眾籌融資則對于各種眾籌類型進行了清晰的定義,在適當講解債權融資的基礎上,重點描述了股權眾籌融資。第5章互聯網基金銷售介紹了基金管理人、基金銷售機構等一些基金業的基本概念,在案例講解的基礎上介紹了互聯網基金銷售新的發展趨勢。第6章互聯網金融保險介紹了保險的概念、類別、功能及作用,以此為起點,重點突出對于互聯網保險模式的歸納和分析。第7章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是較新的內容,信托和消費金融也正順應時代的要求進行互聯網+轉型,這一章對其紛繁的互聯網金融表象作出深入的風險判斷和理性解析。第8章互聯網金融監管正本清源,從國家監管和金融安全層面,依據最新法規全面講解了互聯網金融各種模式的監管主體和監管規則,有助于讀者對于政策的全面解讀和理解。第9章介紹了云金融的概念、特點和應用。第10章較全面地從銀行大數據、保險大數據、證券大數據方面詳細闡述了金融大數據的應用。后兩章是互聯網金融更深入的發展階段,更多高新科技的應用,配合互聯網渠道和平臺的支撐,使得金融創新如虎添翼。
全書脈絡清晰,逐次展開,內容全新構建。特別地,作為國家職業教育金融專業教學資源庫轉型升級配套教材,本書按照“一體化設計、結構化課程、顆粒化資源”原則,配套建設有“互聯網金融基礎”在線開放課程和數字化資源,實現了在線開放課程與新形態一體化教材的“互聯網+”式互動,非常適合廣大高校、培訓機構作為課程教材使用,同時也適合社會各界讀者了解和學習互聯網金融,并為更進一步的學習研究打下良好基礎。
全書由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郭福春教授和史浩副教授領銜主編,審閱定稿,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劉曉豐為副主編。本書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第1章由潘錫泉編寫、第2章由史浩編寫、第3章由邱勛編寫,第4章由高澤金編寫,第5章由吳金旺編寫,第6章由朱佳編寫,第7章由金廣榮編寫,第8章由靖研編寫,第9章由申睿編寫,第10章由呂瑞、孔新川編寫。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引用了大量資料,特此感謝。由于時間倉促,編者學識有限,加之互聯網金融發展日新月異,書中難免存在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積極反饋并批評指正,以使本書日臻完善。
編者
2017年6月于杭州
郭福春,博士,二級教授,全國優秀教師,浙江省杰出教師,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副校長。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現代金融概論》負責人,全國金融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負責人,國家教學團隊負責人。2009年起,連續榮獲國家高等教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在《金融研究》《財貿經濟》《中國高等教育》《中國高教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主編教材10部。
史浩,高級工程師,1972年出生,江西省景德鎮市人,1997年浙江大學計算機應用碩士研究生畢業。
曾供職于中國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和諾基亞公司,具有金融行業和信息技術行業從業經驗。目前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從事互聯網金融的教學工作。參與編寫出版教材:《IT職業素養》《互聯網金融概論》《互聯網金融支付》。
第1章 互聯網金融概述
1.1 案例導學
1.2 內容講解
1.3 延伸閱讀
1.4 實訓練習
課后習題
第2章 互聯網支付
2.1 案例導學
2.2 內容講解
2.3 延伸閱讀
2.4 實訓練習
課后習題
第3章 網絡借貸
3.1 案例導學
3.2 內容講解
3.3 延伸閱讀
3.4 實訓練習
課后習題
第4章 股權眾籌融資門
4.1 案例導學
4.2 內容講解
4.3 延伸閱讀
4.4 實訓練習
課后習題
第5章 互聯網基金銷售門
5.1 案例導學
5.2 內容講解門
5.3 延伸閱讀
5.4 實訓練習門
課后習題
第6章 互聯網金融保險門
6.1 案例導學
6.2 內容講解
6.3 延伸閱讀
6.4 實訓I練習
課后習題
第7章 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門
7.1 案例導學
7.2 內容講解
7.3 延伸閱讀
7.4 實訓練習
課后習題
第8章 互聯網金融監管
8.1 案例導學
8.2 內容講解
8.3 延伸閱讀
8.4 實訓練習
課后習題
第9章 云金融
9.1 案例導學
9.2 內容講解
9.3 延伸閱讀
9.4 實訓東習
課后習題
第10章 大數據
10.1 案例導學
10.2 內容講解
10.3 延伸閱讀
10.4 實訓東習
課后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