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莎士比亞最有代表性的五部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萊特》《奧瑟羅》《李爾王》和《麥克白》,故事均取自歐洲的歷史傳說。《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其中幾乎家喻戶曉的一部,而后四部則被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這些悲劇主人公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雄心勃勃地想要發(fā)展或完善自己,但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見鐘情,卻因為雙方家族世仇最后陰差陽錯殉情而死;哈姆萊特為報父仇而發(fā)現(xiàn)時代“顛倒混亂”,決定擔起“重整乾坤”的責任,結果無力回天;奧瑟羅正直淳樸,嫉惡如仇,卻輕信奸人妄語,殺妻自戕,追求至美反遭惡報;李爾王在權勢給他帶來的尊榮、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麥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只因王位的誘惑和野心的驅使,淪為“涉血前進”的罪人。這些人物的悲劇,深刻揭示了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已開始出現(xiàn)的種種社會罪惡和資產(chǎn)階級的利己主義,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理想與殘酷現(xiàn)實之間矛盾的不可調(diào)和。
企鵝經(jīng)典品牌價值。企鵝經(jīng)典始于1964年,誕生至今一直是英語世界經(jīng)典出版領域的領袖。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出生于一個富商家庭,十三歲時家道中落,此后輟學經(jīng)商,二十二歲時前往倫敦,在劇院工作,后來成為演員和劇作家。主要作品有《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仲夏夜之夢》(1596)、《威尼斯商人》(1597)、《溫莎的風流娘兒們》(1598)、《無事生非》(1599)、《第十二夜》(1600)、《哈姆萊特》(1601)、《奧瑟羅》(1604)、《李爾王》(1606)、《麥克白》(1606)、《雅典的泰門》(1607)等。
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戲劇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馬克思稱他和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