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成書過程中努力貫徹了如下原則: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要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適當性,就必須了解學生心理的一般特點及有關理論,同時又必須注意結合現實教育教學實際。本書既包含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又提供了各種實際教育教學事例,便于學生對有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遷移。二、科學性與可讀性相兼容。未來教師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心理學知識,才能真正有效地指導實踐,但科學并不必然意味著晦澀難懂。本書在介紹已有理論認識和研究結果時,結合生活實際努力做到深入淺出、生動有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三、基礎性與前沿性相貫通。向師范學生傳遞基礎內容還是前沿知識,歷來是存在很大爭論的焦點問題。本書在努力吸收傳統研究菁華的同時,力爭反映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和動向,以利于最大限度地促進未來教師的專業成長。
前言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第二節 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第三節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師范學生學習心理學的意義
第二章 注意與感知
第一節 注意
第二節 感覺與知覺
第三章 記憶與思維
第一節 記憶概述
第二節 記憶規律在學習中的應用
第三節 思維和想象概述
第四節 思維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第四章 智力與創造力 前言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第二節 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第三節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師范學生學習心理學的意義
第二章 注意與感知
第一節 注意
第二節 感覺與知覺
第三章 記憶與思維
第一節 記憶概述
第二節 記憶規律在學習中的應用
第三節 思維和想象概述
第四節 思維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第四章 智力與創造力
第一節 智力與創造力概述
第二節 智力理論
第三節 創造力理論
第四節 針對智力差異的教學與創造力的培養
第五章 動機與情緒
第一節 動機
第二節 情緒
第三節 情緒與青少年心理健康
第六章人格
第一節 人格概述
第二節 人格發展
第三節 人格塑造
第七章 青少年心理發展
第一節 人生發展與青少年期
第二節 青少年的認知發展
第三節 青少年的社會性發展
第四節 青少年的問題行為
第八章 學習心理
第一節 學習概述
第二節 學習遷移
第三節 學習策咯
第四節 學習的個別差異
第九章 教學心理
第一節 確定教學目標
第二節 分析教學內容
第三節 選擇教學策略
第四節 實施教學評價
第十章 品德的形成
第一節 品德及其心理結構概述
第二節 品德形成與發展的主要理論
第三節 學生品德的培養
第四節 學生不良品德的矯正
第十一章 學校的群體心理
第一節 學校群體心理概述
第二節 群體心理效應
第三節 人際關系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與輔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