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其基本生理功能是攝取、轉運、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排泄廢物,這些生理功能的完成有賴于整個胃腸道協調的生理活動。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除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質、脂肪和糖等物質均不能被機體直接吸收利用,需要在消化管內被分解為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才能被吸收利用。
內分泌系統是機體的重要調節系統,它與神經系統相輔相成,共同調節機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代謝,維持內環境的穩定,并影響行為和控制生殖等。內分泌系統由內分泌腺和分布于其他器官的內分泌細胞組成。大多數內分泌細胞分泌的激素通過血液循環作用于遠處的特定細胞,少部分內分泌細胞的分泌物可直接作用于鄰近的細胞。每種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細胞。靶細胞具有與相應激素相結合的受體,受體與相應激素結合后產生效應。
第一篇 消 化 系 統
第一章 消化系統的形態與結構
第一節 消化管的大體形態結構
第二節 消化管的微細結構
第三節 消化腺的大體形態結構
第四節 消化腺的微細結構
第二章 消化系統的發生
第一節 食管的發生
第二節 胃的發生
第三節 腸的發生
第四節 肝的發生
第五節 胰腺的發生
第六節 先天性畸形
第三章 消化系統的功能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口腔內的消化
第三節 胃內的消化
第四節 小腸內的消化
第五節 大腸的功能
第六節 吸收
第四章 肝的生物化學
第一節 肝在物質代謝中的作用
第二節 肝的生物轉化作用
第三節 膽汁和膽汁酸的代謝
第四節 膽色素代謝與黃疸
第五章 消化系統疾病的病理變化
第一節 食管疾病
第二節 胃炎
第三節 消化性潰瘍
第四節 病毒性肝炎
第五節 肝硬化
第六節 酒精性肝病
第七節 肝的代謝性疾病與循環障礙
第八節 膽囊炎與膽石癥
第九節 胰腺炎
第十節 闌尾炎
第十一節 非特異性腸炎
第十二節 消化系統常見腫瘤
第六章 肝功能不全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肝功能不全的病因和主要功能及代謝變化
第三節 肝性腦病
第四節 肝腎綜合征
第七章 作用于消化系統的藥物
第一節 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
第二節 消化功能調節藥
第二篇 內分泌系統
第八章 內分泌器官的形態結構與發生
第一節 下丘腦與垂體
第二節 甲狀腺
第三節 甲狀旁腺
第四節 腎上腺
第五節 胰腺
第六節 彌散神經內分泌系統
第九章 內分泌系統的功能
第一節 內分泌與激素
第二節 下丘腦與垂體的內分泌功能
第三節 甲狀腺的內分泌功能
第四節 甲狀旁腺、甲狀腺C細胞的內分泌和鈣三醇
第五節 腎上腺的內分泌功能
第六節 胰腺的內分泌功能
第七節 其他腺體及組織分泌的激素
第十章 內分泌系統疾病的病理
第一節 垂體疾病
第二節 甲狀腺疾病
第三節 腎上腺疾病
第四節 胰島疾病
第十一章 內分泌系統的藥物
第一節 抗甲狀腺藥物
第二節 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第三節 降糖藥物
參考文獻
《消化和內分泌系統》:
第一篇 消化系統
第一章 消化系統的形態與結構
消化系統(alimentary system)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兩大部分(圖11)。消化管(alimentary canal)是指從口腔到肛門的管道,可分為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和大腸。臨床上通常把從口腔到十二指腸的這部分管道稱上消化道,空腸以下的部分稱下消化道。消化腺(alimentary gland)按體積的大小和位置不同,可分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兩種。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外,所分泌的消化液經導管流入消化管腔內,如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分布于消化管壁內,位于黏膜層或黏膜下層,如唇腺、頰腺、舌腺、食管腺、胃腺和腸腺等。
圖11消化系統模式圖
消化系統的基本功能是攝取食物,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物質,最后將食物殘渣形成糞便排出體外。
第一節 消化管的大體形態結構一、 口腔口腔(oral cavity)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其前壁為上、下唇,側壁為頰,上壁為腭,下壁為口腔底。口腔向前經口裂通向外界,向后經咽峽與咽相通。
整個口腔借上、下牙弓(包括牙槽突和牙列)和牙齦分為前外側部的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和后內側部的固有口腔(oral cavity proper)。前者是上、下唇和頰與上、下牙弓和牙齦之間的狹窄間隙;后者位于上、下牙弓和牙齦所圍成的空間,其頂為腭,底由黏膜、肌組織和皮膚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