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吃對你的家常菜2》是范志紅老師繼暢銷書《范志紅吃對你的家常菜》后推出的的第二部家常菜譜。書中全新收錄了近百道范老師私房營養家常美食,以全彩步驟圖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希望給更多的讀者帶來切切實實的美味和健康。《范志紅:吃對你的家常菜2》按照糧食、蔬菜、豆制品、蛋類、魚類、肉類等食材分類,介紹了各類食物的健康烹調要點,也介紹了飯、粥、煎餅、湯面、炒飯、菜肴、湯羹、零食、飲料等如何兼顧健康和美味的要點。這些知識和方案,都是作者多年思考、體會和實踐的結果。書中的每一道主食、菜肴和飲品,都出自作者本人的私家菜譜,其中絕大多數的食材配方和烹調方法,或是作者原創,或是經過作者修改而改善健康特性。書中的每一道食物,不僅有詳細的制作方法和圖片,還有細致的解釋和叮嚀,幫助讀者理解為什么要選擇這些食材,為什么要這樣烹調處理,哪些細節是健康的關鍵。跟著范老師,吃對你的家常菜,吃出全家人的健康!
★五星暢銷好書《范志紅 吃對你的家常菜》、 《健康快到碗里來》、 《范志紅談怎樣吃最安全》, 暢銷200,000冊!讀者好評如潮!
★繼《范志紅吃對你的家常菜》之后,范志紅教授又一本全新力作!
★新書分類更精細,文字更貼心,步驟更詳細,印刷更精美
★獻給全家人的100道健康美味家常菜
★在回家吃飯最健康的年代,是時候該問問自己了,家常菜,你吃對了嗎?
★于康、王興國、顧中一鼎力推薦
給全家人的營養美食
有健康素質的人都知道,要讓老人遠離疾病,孩子健康成長,愛人精力充沛,自己常葆青春,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管好全家人的飲食,讓每個人得到合理的營養。
但是,營養這件事,絕不是能夠從微信微博中看幾篇文章就能理解的,不是吃一堆保健品就能解決的,也不是用蛋白質攝入多少、脂肪攝入多少之類的簡單數據能夠實現的。歸根到底,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和保健成分都來自于各種食材,而這些食材還要經過烹調,變成一日三餐的飯菜粥湯,端上餐桌,才能實現它們的健康價值。
自古以來,中國人相信“君子遠庖廚”,成功人士總是津津樂道于食物的精美外觀和口味質地,卻疏于關注食物的健康品質。其實,那些餐飲店中的濃味美食,偶爾享用的時候會感覺味蕾得到充分刺激的驚喜,如果變成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的家庭飲食,恐怕得到的感受就不再是美食,而是一種身體的負擔。我們這個社會里,很多沒有時間做飯,也沒有時間回家吃飯的精英人士,正處于為飯局所苦、為肚腩發愁、為體檢單著急的狀態。
其實,無論多么繁忙,在家做飯都是必不可少的健康投入。即便中午不能在家里吃飯,甚至晚上不能回家吃飯,早餐也可以親手制作,吃得豐富又滿足。再說,想想正在備孕的妻子,想想還要成長的孩子,日常飯菜的質量怎能用外購快餐來湊合?經常在家吃飯,為家人買菜做飯,是高質量幸福生活所必需的要素。
給家人最好的飯菜,才是保障家人健康的關鍵所在。不過,家人的營養需求各不相同。孩子、孕婦、哺乳媽媽、患有脂肪肝的中年男人、需要減肥的女人、消化不良的老人,在食物烹調制作中都有不同的要求。他們既需要飯菜有益健康,同時也需要飯菜安全可靠,美味可口,這就給主廚人提出了很大挑戰。
比如說,要預防和控制肥胖、脂肪肝等問題,需要切實減少烹調中的油脂。什么樣的烹調方法,才能少放油而讓菜肴不失美食感?患高血壓的家人需要控鹽,怎樣烹調才能做到清淡減鹽又不失香味?那些雜糧雜豆,怎樣烹調才能成為口感迷人的食物?
這一切,都需要在烹調方法上大下工夫。即便是日常習以為常的炒飯、湯面、煎餅等,如果做得不合理,它們可能會給健康帶來麻煩;而如果做得巧妙科學,就能夠成為健康飲食的契機。只有主廚人知道健康烹調的秘密,才能讓家庭餐桌的吸引力倍增,讓全家人吃得幸福,吃得健康。
而這一切,正是本書編寫的目的所在。書中簡單介紹了糧食、蔬菜、豆制品、蛋類、魚類、肉類等各類食物的健康烹調要點,也介紹了飯、粥、煎餅、湯面、炒飯、菜肴、湯羹、零食、飲料等如何兼顧健康和美味的要點。這些知識和方案,都是筆者多年思考、體會和實踐的結果。
書中的每一道主食、菜肴和飲品,都出自筆者本人的私家菜譜,其中絕大多數的食材配方和烹調方法,或是筆者原創,或是經過筆者修改而改善健康特性。這些食譜與市售的菜譜有很大的差別,它們摒棄了常用的煎炸、過油、大量油炒等不健康烹調方法,避免加入精制糖,避免加入過多鈉鹽,而集中于推介示范那些不產生致癌物、不會過高增加食物熱量的烹調方法。書中特別鼓勵讀者嘗試烹調多樣化的雜糧、豆類和蔬菜食品,因為它們對于預防肥胖、糖尿病、冠心病和癌癥是最有益處的食材,也往往是大多數家庭不擅長烹調的食材。
筆者還考慮到,如今上班族的工作非常繁忙,選擇了操作比較簡單、食材比較普及、適合家庭烹調的菜譜。書中還運用了多種調味品和調味方式,以及多種食材的搭配方式,力圖利用自然健康的方法來提升健康飯菜的口味。每一個菜譜的最后,還提示了和其他主食菜肴健康搭配的要點。
書中的每一道食物,不僅有詳細的制作方法和圖片,還有細致的解釋和叮嚀,幫助讀者理解為什么要選擇這些食材,為什么要這樣烹調處理,哪些細節是健康的關鍵。在滿足所有健康人預防疾病的需求同時,還會告訴讀者,菜肴中替慢性病患者和消化不良的人做了哪些細致體貼的考慮,一些一時手頭上沒有的食材可以如何替換。
因為時間匆忙,也因為筆者的食品知識和烹調技藝有限,其中很多內容難免有粗陋之處,有關健康烹調的內容也還很不全面,有待專家們和讀者們的批評和補充。但是,筆者不揣粗陋,愿以此書獻給倡導中國營養烹飪的先輩李瑞芬老師,所有多年來推動烹飪營養和健康飲食的老一代營養專家們,以及對健康烹調孜孜以求的烹飪營養專家和大廚們。如本書能對餐飲和家庭的健康烹調略有幫助,如果其中的一部分菜品能夠扎根在讀者的廚房當中,成為家庭的常用菜式,這就是筆者最大的欣慰和滿足。
范志紅
范志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理事,中國營養學會理事,中國食品科技協會高級會員,北京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中國科協聘烹飪營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央文明辦、衛生部舉辦的“健康社區行”全國巡講特聘專家,北京市衛生局聘北京健康科普專家。
主要教學和研究方向為烹調加工對食物營養健康價值的影響、營養食品和營養食譜的設計開發、健康因素對食品選擇的影響等,主編、參編教材10本,發表論文66篇,曾獲首都勞動獎章、北京市三八紅旗標兵、北京市教育教學先鋒標兵、北京市師德標兵、北京市文明職工、北京教育系統健康之星、霍英東教學獎、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等獎勵。
出版《健康快到碗里來》、《范志紅?吃對你的家常菜》、《范志紅談怎樣吃最安全》等食品營養科普書籍20本,在“健康之路”“萬家燈火”“養生堂”“養生”“飲食養生匯”“健康生活”“健康有道”“健康一身輕”“健康大財富”“健康520”“健康五六點”等全國多個電視欄目作為主講嘉賓出鏡超過600集,為中央國家機關和各地市民大講堂做健康飲食講座100多場,為報刊撰科普稿超過800篇。搜狐網的個人科普博客“范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點擊超過3100萬,為全國閱讀量和轉載量最高的原創健康博客,新浪網的個人科普微博“范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粉絲數60萬人,微信公眾平臺“范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訂閱數7萬人。2011年獲得全國科普博客大賽優秀博客大獎,2012年度被新浪網評為“最具網絡人氣的健康專家”,2013年在“健康中國”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十大“健康風尚人物”之一,并被搜狐網、疾控中心和健康教育所舉辦的“2014中國互聯網健康傳播盛典”評為中國互聯網健康傳播年度人物。
給全家人的營養美食
有關烹調器具和調味品的說明
Part 1
主食
吃好主食,吃出健康
煎餅類
軟煎餅的健康制作
香蕉雞蛋煎餅
蘋果花生軟餅
白蘿卜絲煎餅
蔬菜雞蛋煎餅
茴香豆渣煎餅
香菇麥胚煎餅
湯面類
湯面怎么做才營養
油麥菜雞蛋湯面
番茄雞蛋湯面
針菇干絲湯面
番茄醬奶酪湯煮莜面條
雜糧飯類
雜糧飯的健康福利
南瓜胡蘿卜糙米飯
金銀飯
八寶飯
金珠豆漿飯
炒飯類
炒飯也能吃出健康
什錦蔬菜炒飯
韭菜香干炒小米飯
三文魚炒飯
梅菜雞肉炒飯
雜糧粥
什么人該喝什么粥
燕麥高粱糙米粥
紅薯黃米粥
八寶粥
小米大黃米糙米雞心粥
雜糧蔬果糊
美味羹糊的妙用
糙米大棗核桃酪
杏仁百合山藥羹
黃豆燕麥蘋果漿
桂花紅豆羹
美味面點
營養面點的制作考慮
南瓜牛奶饅頭
麥胚發面餅
酸奶餅
山藥泥小窩頭
豆渣果干包
全麥饅頭三明治
餃子和包子
帶餡食品的營養改良
魚肉蔬菜餃子
韭菜蝦米餃子
油菜蝦皮包子
雜糧面素包子
Part 2
菜肴
肉類菜
發揮肉菜的健康作用
風味炒羊肉片
蘿卜燉羊肉
茄汁煮肥牛
土豆肉餅
海帶丸子油麥菜
牛蒡香菇燉牛肉
粉蒸薯塊排骨
蘸汁雞翅
黃豆鳳爪凍
茴香杏仁雞肝泥
萵筍拌雞絲
魚蝦類
留住水產品的健康好處
五香鍋烤魚
微波清蒸多寶魚
清香酸湯煮魚
芹菜腰果拌蝦仁
番茄蘑菇炒蝦仁
雞蛋菜品
蛋類怎樣吃最健康
白蘑菇蟹足棒炒蛋
茄汁番茄炒蛋
豆漿蒸蛋羹
蔥香豆渣炒蛋
豆制品菜
豆制品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孜然炒豆腐
洋蔥香菇炒豆腐
香椿豆腐干碎
茼蒿拌豆腐
蔥香豆腐千張
五香豆嘴
香菇筍丁芽豆
蔬菜和水果
蔬菜烹調方法的營養大比拼
簡單美味油煮菜
香油煮茼蒿
簡版上湯油麥菜
洋蔥口蘑煮茄丁
美味雜煮菜
雞湯白蘿卜絲
安全美味的水炒菜
貝粒炒豇豆
香濃燜豆角
羅漢筍蘆筍炒木耳
草菇炒雙花
胡蘿卜絲筍絲炒酸菜
芒果黃瓜山藥小炒
秘制手撕圓白菜
美味蒸菜的N種面孔
蒸三絲
澆汁蒸茄條
麻醬拌茄泥
涼拌蔬菜的四類做法評點
肉松大拌菜
健骨青菜塔
葵仁拌苦菊(香椿)
金芽拌翠芽
堅果土豆泥
酸奶大拌菜
賽香瓜
湯羹和飲料
從自制飲品中喝出健康
檸檬桂圓紅茶
淡檸檬茶
炒大麥茶
牛奶豆漿飲
牛奶木瓜飲
甜食和零食
在美味零食中找到營養
紅酒酸奶
草莓奶昔
豌豆蕓豆糕
果仁炒薯丁
芒果南瓜泥
蒸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