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生物化學實驗理論與技術》理論部分共有六章,第一章是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介紹蛋白質的粗分和層析純化。第二章是電泳,主要介紹常用的電泳方法。第三章是熒光免疫,主要介紹熒光標記和抗原抗體反應。第四章是蛋白質組學,介紹蛋白質組學的產生和發展,研究內容以及一些新進展和應用。第五章是基因芯片,主要介紹基因芯片的原理,制備和應用。第六章是酶促反應動力學,重點介紹底物和抑制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相關的計算及各種作圖法。實驗部分的內容包括蛋白分離技術、電泳及蛋白質印跡技術、酶活性測定、K及IC的測定、等電聚焦、雙向電泳、小鼠原代細胞培養及染色等八個實驗。其中層析和電泳是重點要求掌握的實驗,其他實驗可選擇開設。
第一篇 實驗理論
第一章 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一節 材料的選擇與處理
第二節 純化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第三節 純化方法
第二章 蛋白質電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
第三節 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
第四節 等電聚焦
第五節 毛細管電泳
第六節 印跡法轉移電泳
第三章 免疫熒光
第四章 蛋白質組學
第一節 蛋白質組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蛋白質組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蛋白質組學在疾病研究中的應用
第五章 基因芯片
第一節 基因芯片的概述
第二節 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
第三節 基因芯片的應用
第六章 酶促反應動力學
第一節 酶促反應
第二節 酶促反應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抑制反應動力學
第二篇 實驗技術
實驗一 離子交換層析等方法分離純化雞卵黏蛋白
實驗二 胰蛋白酶活性測定及雞卵黏蛋白抑制試驗
實驗三 胰蛋白酶抑制劑對反應速度的影響?抑制劑類型的判定及Ki IC50的測定
實驗四 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純化及活性測定
實驗五 SDS 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及蛋白印跡
實驗六 聚丙烯酰胺凝膠等電聚焦電泳法
實驗七 蛋白質的雙向電泳
實驗八 小鼠原代肝細胞培養及油紅“O”染色
《高級生物化學實驗理論與技術》:
第一篇 實驗理論
第一章 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隨著人類基因組的30億堿基對測序工作的完成,生命科學研究已進入后基因組時代,研究的焦點將從基因的序列轉移到功能方面,為鑒定大量未知蛋白質(酶)的結構和功能,蛋白質研究也將進入一個空前活躍的時期,蛋白質的結構與核酸相比更具有奇妙獨特的復雜性和藝術性,它是由20個不同性質的氨基酸交互排列而成,不僅潛在的數量多,而且相互間差異大,致使蛋白質的分離,純化和鑒定有較大的難度和特殊性,其次,蛋白質和核酸類物質通常是與自然界存在的諸多不同化合物結合在一起,或者是不同蛋白質,不同核酸白身相互組合在一起出現的,加之它們穩定性較差,含量相對偏低,這使提取分離過程變得更加困難,艱巨,另外提取生物大分子物質的材料五花八門,千變萬化,所用的方法通用性較差,尤其是提取分離蛋白質的方法更是如此,這也給制備工作帶來了麻煩和困惑,盡管如此錯綜復雜,卻也不是無軌跡可尋,因此,本章將以蛋白質為主線討論其制備的共有特質和一般過程,其中包括材料的選擇與處理,測定方法的確立,有效成分的抽提,粗品的純化和純品的鑒定等相關步驟。
第一節 材料的選擇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