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經濟學與組織架構》(第4版)譯自Brickley、Smith和Zimmerman所著的Managerial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al Architecture的第4版。
《管理經濟學與組織架構》(第4版)利用微觀經濟學分析工具(需求、生產和成本、定價、博弈論等)來分析和解決有關公司治理、激勵沖突、經理人薪酬以及公司并購等管理問題,其視角是公司內部結構而非外部市場。本書大量借鑒了有關組織的研究去探討改進組織的治理狀況。
《管理經濟學與組織架構》(第4版)共23章,內容包括:行為的經濟學觀點;市場、組織以及知識的作用;需求;生產和成本;市場結構;具有市場控制力的定價;戰略經濟學:創造和獲取價值;戰略經濟學:博弈論;激勵沖突與合約;組織架構;決策權:授權程度;決策權:組合任務形成工作和子單元;吸引和留住合格的員工;激勵性薪酬等。
《管理經濟學與組織架構》(第4版)適合于MBA、EMBA學生以及管理學、經濟學、商務學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適合于管理咨詢和相關企業培訓。
《管理經濟學與組織架構》(第4版)是一部獨具特色且廣為好評的管理經濟學創新教材。它一改傳統管理經濟學枯燥、呆板、過于理論化以及與現實中的管理實踐脫節等弊端,在涵蓋和凝煉標準管理經濟學有關定價和生產決策等核心問題基礎之上,重點將新一代經濟學家在微觀經濟學應用領域豐富的研究成果整合起來,在諸如公司治理、決策權分配、績效評估、薪酬獎勵系統、外包以及轉移定價等當代重大管理實踐問題上,為目前活躍的經濟人提供了一個嚴謹、系統、綜合和實用的分析框架。
詹姆斯 布里克利:羅切斯特大學西蒙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教授,經濟學、管理學和財務專業教授。
克利福德 史密斯:羅切斯特大學西蒙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教授,財務學、經濟學專業教授。
杰羅爾德 齊默爾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羅切斯特大學教授,Journal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主編,曾獲美國會計學會最佳著作獎(Competitive ManuscriptAward, 1978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獎,美國會計學會會計研究開創性貢獻獎等多種會計學術界頂級獎項。
第一編 基本概念
第1章 導 論
第2章 關于行為的經濟學家觀點
第3章 市場、組織以及知識的作用
第二編 管理經濟學
第4章 需 求
第5章 生產和成本
第6章 市場結構
第7章 具有市場控制力的定價
第8章 戰略經濟學:創造和獲取價值
第9章 戰略經濟學:博弈論
第10章 激勵沖突與合約
第三編 設計組織架構 第一編 基本概念
第1章 導 論
第2章 關于行為的經濟學家觀點
第3章 市場、組織以及知識的作用
第二編 管理經濟學
第4章 需 求
第5章 生產和成本
第6章 市場結構
第7章 具有市場控制力的定價
第8章 戰略經濟學:創造和獲取價值
第9章 戰略經濟學:博弈論
第10章 激勵沖突與合約
第三編 設計組織架構
第11章 組織架構
第12章 決策權:授權程度
第13章 決策權:組合任務形成工作和子單元
第14章 吸引和留住合格的員工
第15章 激勵性薪酬
第16章 個人績效評估
第17章 部門績效評估
第四編 組織架構的應用
第18章 公司治理
第19章 縱向一體化與外包
第20章 領導:激發組織內變革
第21章 理解經營環境:管制經濟學
第22章 道德與組織架構
第23章 組織架構與管理創新過程
任何經營性組織的首要目標都是以盡可能低的成本生產出顧客想要的產品,發現顧客需求和降低生產成本的挑戰, 對于整個經濟系統和具體的每家企業而言都是相當復雜的, 因為制定經濟決策的重要信息通常由不同的個體持有! 而且" 這類信息的傳遞成本相當高#也就是說(這種信息是具體的而不是一般的信息)。 例如,對于一個研究項目的潛在收益" 技術專家也許比企業高層經理知道得更多! 類似地,對于如何使用一臺機器, 該機器的操作工人也許比他的工頭更清楚。 在這兩個例子中, 在信息發揮作用前, 將專業人員掌握的信息傳遞到公司總部并得到認可往往會遇到障礙" 其結果是導致喪失許多機會。
即使決策制定者掌握了相關的信息,如果沒有適當的外部激勵因素, 他也不會做出有效的決策, 這也是該問題的復雜性所在。 正像在第10 章所討論的,這里面存在一個激勵問題! 例如, 雖然一位科學家知道某一研究項目不會給公司帶來多大利益, 但是, 出于研究興趣, 他可能還是要完成這一項目。 類似地, 如果有效地使用機器意味著工作量會增加, 機器的操作工人就不會想著去有效地使用機器。
總而言之, 在設計企業(設計整個經濟系統也一樣)時所面臨的基本挑戰是, 使決策者能最大限度地擁有有利于決策的相關信息,并有積極性去更加有效地利用這些信息。
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法來組織經濟活動以實現這兩個目標。經濟交易可以在市場上實現,也可以在企業內部實現。企業可以按照公司制、基金制、合伙制、與供應商合作、 員工所有或個人獨資等形式來組織。 在每一種情況下, 都有多種可行的組織架構可以采用。 所有這些方法都有相應的成本與收益。正像我們在前幾章所討論的, 個人有積極性去選擇一種可獲得最大化價值的組織形式。通過將(蛋糕) 做大, 交易各方就可以享有更多的利益。 要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詳盡地理解市場架構和企業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