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創新型“十二五”系列規劃教材:統計學》是作者在吸收國內外統計學方面優秀成果的基礎上,融合24年統計教學實踐經驗編著而成的。全書共分8章,分別介紹了統計導論、統計調查與整理、綜合指標、時間數列、統計指數、抽樣估計、假設檢驗、相關與回歸等內容。
統計學是一門科學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教學中特別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高等學校創新型“十二五”系列規劃教材:統計學》每章在列出教學目標后,通過“導入案例”引出相關知識內容,然后通過“本章總結”歸納出本部分知識邏輯關聯線索和關鍵環節點,利用“應用與拓展”啟發學生在客觀實際中實踐與創新,最后進行“綜合實訓”輔助學生實戰演練。全書理論系統、案例生動、語言通俗易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較強的實用性。
什么是統計?為什么要學習統計學?怎樣將統計理論應用到客觀實際中?這是經濟類、管理類各專業的學生經常思考和面對的問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家對統計的距離感在逐漸縮短。統計的相關理論和技術正在越來越多地走進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國家進行人口普查和經濟普查掌握國情國力,了解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企業通過統計調研反映競爭態勢,決定發展方向和策略;政府機構利用統計調查獲得民生現狀,制定相應政策和措施;銀行根據統計信息來管理金融風險,股市名人利用統計數據來分析預測潛力股,就連普通百姓也在津津樂道股票指數、密切關注CPI(消費者價格指數)走向……。統計學作為一門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方法論科學,在21世紀這個信息時代將會發揮更加巨大的作用。學習統計學,掌握其工具和方法,不僅在實踐中有廣闊的應用領域,更對未來人生觀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書是一本統計入門讀物。全書按照統計工作的步驟書寫,共包括導論、統計調查與整理、綜合指標、時間數列、統計指數、抽樣估計、假設檢驗、相關與回歸等內容。本書沒有采用高深的理論推導和繁瑣抽象的公式論證,內容既系統又簡明易懂。教材中的案例及練習,均取材于實際經濟生活,很多來源于近年相關媒體發表的資料,通俗、生動,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給人以“統計就在我們身邊”的親切感。同時又便于學生在實踐中參照應用。
全書采用一體化設計,每一章在列出教學目標,包括基礎知識目標和基本技能目標后,利用近年來社會媒體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報道作為導入案例,引出解決問題的本章相關理論;章節內容的講授注重直觀實用,避免過多的公式推導。正文引入了作者原創的巧妙掌握知識的方法,例如,對算術平均數及調和平均數的判斷和計算所應用的“五部曲”、相關系數的理論歸納成歌曲“一二三四”等。基礎知識目標通過傳授方式實現,基本技能目標通過案例操作得以完成;每章后半部分利用本章總結,強化知識的邏輯關聯點及關鍵步驟和構成,簡明扼要,一語中的;通過應用與拓展,緊密運用本章內容,貼切解決社會經濟中的現實問題,現炒熱賣,既能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又能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最后的綜合實訓改變了傳統的單選、多選、判斷、填空和計算等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概念識別、理論應用、能力培訓和思維拓展。因為理論與實踐結合、學以致用,要從學生有興趣、有成就感開始!這將既是對本章內容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的鞏固,又是對學生的視野拓展、思維訓練、技能提升、創新精神培養的心靈體操。教材內容的整體設計體現了“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理念。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各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供社會培訓班使用或作為自學者自學用書。
本書由青島大學國際學院阮紅偉副教授、張丕景副教授著,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李莉莉副教授主審。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青島大學國際學院的王希興副教授、徐翠蓉講師提供了大量參考資料。電子工業出版社的張云怡老師和裴杰老師對于本書的出版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向他們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作者在將統計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自己多年教學經驗體現在教材內容中的同時,參考和借鑒了大量國內外同類著作、文獻以及報刊資料。這些資料對本教材的形成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在此向這些統計學文獻的作者表示誠摯的感謝!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的錯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給予批評和指正,以便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阮紅偉
2013.2
第1章 統計導論
導入案例
1.1 統計的性質和特點
1.1.1 統計的含義
1.1.2 統計研究對象的特點
1.1.3 統計的分類
1.2 統計工作過程與研究方法
1.2.1 統計工作過程
1.2.2 統計研究方法
1.3 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1.3.1 統計總體與總體單位
1.3.2 標志與指標
1.4 統計數據的類型
1.4.1 按計量尺度分類
1.4.2 按收集方法分類
1.4.3 按時間狀況分類
本章總結
應用與拓展
綜合實訓
第2章 統計調查與整理
導入案例
2.1 統計調查方案
2.1.1 統計調查的意義和種類
2.1.2 統計調查方案設計
2.2 統計調查組織形式
2.2.1 統計調查方式
2.2.2 統計調查的方法
2.3 統計分組
2.3.1 統計整理的意義和內容
2.3.2 統計分組的概念和作用
2.3.3 統計分組的方法
2.4 分配數列
2.4.1 分配數列的意義和種類
2.4.2 變量數列的編制
2.5 統計圖表
2.5.1 統計表
2.5.2 統計圖
2.6 Excel在統計調查與整理中的應用
2.6.1 利用Excel進行隨機抽樣
2.6.2 利用Excel進行統計分組
2.6.3 利用Excel繪制統計圖
本章總結
應用與拓展
綜合實訓
第3章 綜合指標分析
導入案例
3.1 總量指標
3.1.1 總量指標的意義與種類
3.1.2 總量指標的計量單位
3.1.3 總量指標的計算和應用
3.2 相對指標
3.2.1 相對指標的意義與種類
3.2.2 相對指標的計算
3.2.3 相對指標的應用
3.3 平均指標
3.3.1 平均指標的意義與種類
3.3.2 數值平均數
3.3.3 位置平均數
3.3.4 應用平均指標要注意的問題
3.4 標志變異指標
3.4.1 標志變異指標的意義和作用
3.4.2 標志變異指標的計算及應用
3.5 Excel在綜合指標分析中的應用
3.5.1 Excel在總量指標中的應用
3.5.2 Excel在相對指標中的應用
3.5.3 Excel在平均指標中的應用
3.5.4 Excel在標志變異指標中的應用
3.5.5 Excel描述統計工具應用
本章總結
應用與拓展
綜合實訓
第4章 時間數列分析
導入案例
4.1 時間數列的概念與種類
4.1.1 時間數列的概念
4.1.2 時間數列的種類
4.1.3 時間數列的編制原則
4.2 時間數列水平分析指標
4.2.1 發展水平
4.2.2 平均發展水平
4.2.3 增長量
4.2.4 平均增長量
4.3 時間數列速度分析指標
4.3.1 發展速度
4.3.2 增長速度
4.3.3 平均發展速度
4.3.4 平均增長速度
4.4 時間數列趨勢分析預測
4.4.1 長期趨勢分析預測
4.4.2 季節變動分析預測
4.5 利用Excel進行時間數列分析
4.5.1 利用Excel進行水平分析與速度分析
4.5.2 利用Excel進行長期趨勢分析
4.5.3 利用Excel進行季節變動分析
本章總結
應用與拓展
綜合實訓
第5章 統計指數
導入案例
5.1 統計指數的概念和種類
5.1.1 統計指數的概念
5.1.2 統計指數的種類
5.2 統計指數的計算
5.2.1 綜合指數
5.2.2 平均數指數
5.3 指數體系及因素分析
5.3.1 指數體系的含義與作用
5.3.2 因素分析應用舉例
5.4 常用價格指數簡介
5.4.1 消費者價格指數
5.4.2 股票價格指數
5.5 Excel在統計指數分析中的應用
5.5.1 利用Excel進行指數計算
5.5.2 利用Excel進行因素分析
本章總結
應用與拓展
綜合實訓
第6章 抽樣估計
導入案例
6.1 抽樣推斷的基本概念
6.1.1 總體和樣本
6.1.2 參數和統計量
6.1.3 樣本容量和樣本個數
6.1.4 重復抽樣和不重復抽樣
6.2 抽樣誤差
6.2.1 抽樣誤差的概念
6.2.2 抽樣平均誤差
6.2.3 抽樣極限誤差
6.3 參數估計
6.3.1 點估計
6.3.2 區間估計
6.4 樣本容量及抽樣組織形式
6.4.1 樣本容量的確定
6.4.2 抽樣的組織形式
6.5 Excel在抽樣估計中的應用
本章總結
應用與拓展
綜合實訓
第7章 假設檢驗
導入案例
7.1 假設檢驗概述
7.1.1 假設檢驗的基本概念
7.1.2 假設檢驗的假設
7.1.3 假設檢驗的臨界值
7.1.4 假設檢驗的拒絕域
7.1.5 假設檢驗方法的風險
7.2 總體均值的假設檢驗
7.2.1 一個總體均值的假設檢驗
7.2.2 兩個總體均值之差的檢驗
7.3 總體成數的假設檢驗
7.3.1 一個總體成數的假設檢驗
7.3.2 兩個總體比例之差的檢驗
7.4 假設檢驗的p值
7.5 Excel在假設檢驗中的應用
7.5.1 一個總體假設檢驗
7.5.2 兩個總體雙樣本假設檢驗
本章總結
應用與拓展
綜合實訓
第8章 相關與回歸
導入案例
8.1 相關與回歸分析的意義和內容
8.1.1 相關關系的概念
8.1.2 相關關系的種類
8.1.3 回歸分析的意義
8.1.4 相關與回歸分析的內容
8.2 簡單線性相關分析
8.2.1 相關圖表
8.2.2 相關系數
8.3 線性回歸分析
8.3.1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8.3.2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8.4 曲線回歸分析
8.5 Excel在相關回歸分析中的應用
8.5.1 利用Excel進行相關分析
8.5.2 利用Excel進行回歸分析
本章總結
應用與拓展
綜合實訓
附錄A 正態分布概率表
附錄B t-分布臨界值表
附錄C 隨機數表(摘錄)
綜合實訓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