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十二五”應用型經管規劃教材:組織行為學》開篇主要介紹了組織行為學的含義、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研究意義、研究方法等內容。接下來按照組織行為學的學科體系進行了個體的、群體的、組織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闡述,在個體的心理和行為規律部分主要闡述了個體認知、個性方面對個體行為和心理的影響以及這些原理在管理中的應用。在群體的心理和行為規律部分闡述了群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與群體有關的人際關系、沖突、溝通、團隊建設、領導等內容。
組織行為學是一門研究各類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規律的科學,它是管理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目前市場上存在的組織行為學教材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兩種類型:一類教材的理論性較強,知識體系全面、系統,但是內容抽象、枯燥,不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另一類教材摒棄了前者的缺點,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實用性也很強,但在知識體系上不夠全面、系統。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教材的選用上,首先要講究實用性和趣味性,但也要顧及到知識體系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應該讓學生對整個組織行為學學科的知識體系有一個完整的了解和把握,同時對內容的深度也要有適當地控制。綜合以上幾點考慮,本書主要抓住以下幾個特點。
1.應用性
無論是對應用型本科院校還是對高職高專院校來說,都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為目標的,所以本書著重突出應用性。在教材內容的設計上,我們緊緊抓住應用性較強的知識點,提出其在實踐中是如何被應用的,并在課后思考題中引導學生通過理論學習來思考所學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啟示,以此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2.趣味性
本書主要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和一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為讀者對象,所以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始終抓住趣味性的特點。闡述的過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另外,還增加了一些案例和小專欄來幫助讀者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案例和小專欄內容的選取過程中,我們盡量選取趣味性強、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系統性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在教材內容深度的設計上相對簡單。但同時我們認為有必要讓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組織行為學這一學科的知識體系,以便于學生對其中每一部分知識的把握和理解。所以,這本教材也突出了系統性的特點。
總之,本書的編寫緊緊抓住應用性、趣味性、系統性三個特點,將理論闡述與應用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讀者開拓思路,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管理技能,達到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的目的。
本書由趙春蕾老師和王亞玲老師擔任主編,全書共13章,參加編寫工作的人員分工如下:
第一章,趙春蕾;第二章,侯層;第三章,趙春蕾;第四章,趙春蕾;第五章,趙春蕾;第六章,王亞玲;第七章,第一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劉碩;第七章,第二節,李強;第八章,王亞玲;第九章,侯層;第十章,李強;第十一章,劉碩;第十二章,王亞玲;第十三章,王亞玲。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教材和文獻資料,并引用了部分內容,在此對相關作者表示感謝!
因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有不妥或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指正。
編者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組織行為學概述
第二節 組織行為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章 人性假設
第一節 人性假設的概述
第二節 中國古代人性假設思想
第三節 西方人性假設理論
第三章 個體認知與行為
第一節 個體認知
第二節 社會知覺
第三節 歸因
第四節 學習
第四章 個性心理特征與行為
第一節 氣質與行為
第二節 性格與行為
第三節 能力
第五章 個性心理傾向與行為
第一節 需要、動機與行為
第二節 意志與行為
第三節 興趣與行為
第四節 情感與行為
第五節 價值觀與行為
第六節 態度與行為
第六章 激勵理論與應用
第一節 激勵概述
第二節 內容型激勵理論
第三節 過程型激勵理論
第四節 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
第五節 激勵理論的應用
第七章 群體與團隊行為
第一節 群體概述
第二節 影響群體績效的因素
第三節 群體內互動
第四節 群體決策
第五節 團隊及團隊建設
第八章 權力與沖突
第一節 權力
第二節 沖突概述
第三節 沖突分析
第四節 沖突管理
第九章 人際關系
第一節 人際關系概述
第二節 人際關系的類型和功能
第三節 人際交往的障礙及其克服
第四節 人際交往禮儀
第五節 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沖突管理
第十章 溝通
第一節 溝通概述
第二節 溝通的障礙與克服
第三節 非語言溝通
第四節 跨文化溝通
第十一章 領導
第一節 領導概述
第二節 領導理論
第十二章 組織文化
第一節 組織文化概述
第二節 組織文化的分類與作用
第三節 組織文化的建設
第四節 組織間關系下文化沖突與整合
第十三章 組織變革與學習
第一節 組織變革概述
第二節 組織變革的模式與變革方法
第三節 組織變革阻力與對策
第四節 企業間關系下的組織變革
第五節 創建學習型組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