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與崗位評價(第2版)》立足于工作分析與崗位評價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的掌握,強化課程實驗實踐環節,將工作分析和崗位評價的基礎知識融入企業管理的現實之中。每章章首都有體現內容邏輯結構的學習導航圖。每章章末都安排了自測題,包括判斷題、單選題、多選題、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等。本書兼具理論性和實用性,適合作為企業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課教材。本次修訂在保持第1版整體框架的基礎上對相關案例和理論進行了更新與完善,以便更適合讀者所需。
楊明海,管理學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后,山東財經大學教授,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高級訪學學者,人力資源管理校級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山東省協同創新軟科學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山東省高等學校“金融產業優化與區域發展管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山東省人才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山東管理學院客座教授,山東省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財經大學職業生涯教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芬PEILI™行為解析研究中心主任,戴爾大學生職業發展公開課講師團成員。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產業組織管理,側重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規劃、人力資源測評等。
第1章 工作分析與崗位評價導論
1.1 工作分析概述
1.2 崗位評價概述
1.3 工作分析與崗位評價的關系與應用
自測題
第2章 工作分析準備
2.1 組織診斷與組織結構設計
2.2 定編定員
2.3 工作分析計劃
自測題
第3章 工作崗位調查
3.1 工作崗位調查的概念、目的與意義
3.2 工作崗位調查的方式
3.3 工作崗位調查的形式
3.4 工作崗位調查的內容 第1章 工作分析與崗位評價導論
1.1 工作分析概述
1.2 崗位評價概述
1.3 工作分析與崗位評價的關系與應用
自測題
第2章 工作分析準備
2.1 組織診斷與組織結構設計
2.2 定編定員
2.3 工作分析計劃
自測題
第3章 工作崗位調查
3.1 工作崗位調查的概念、目的與意義
3.2 工作崗位調查的方式
3.3 工作崗位調查的形式
3.4 工作崗位調查的內容
3.5 工作崗位調查中應注意的問題
自測題
第4章 工作分析方法及其操作過程
4.1 職務分析問卷法
4.2 管理人員職務描述問卷法
4.3 職能工作分析方法
4.4 工作要素法
4.5 臨界特質分析系統
4.6 任務清單分析系統
自測題
第5章 工作分析成果及其編制過程
5.1 工作描述
5.2 工作規范
5.3 工作說明書
5.4 工作說明書編制范例
自測題
第6章 工作分析成果的應用
6.1 工作設計
6.2 人力資源規劃
6.3 人力資源招聘、培訓與績效考核
自測題
第7章 崗位評價準備
7.1 崗位分類
7.2 崗位評價委員會
7.3 崗位評估計劃
7.4 試評標桿崗位
自測題
第8章 崗位評價的方法及其操作過程
8.1 崗位評價的基本方法
8.2 要素計點法
8.3 海氏三要素評價法
8.4 國際崗位評價法
自測題
第9章 崗位評價成果的應用
9.1 薪酬管理
9.2 勞動保護
9.3 社會保障
9.4 社會保險
自測題
參考文獻
第2版前言
在第1版的基礎上,本書根據人力資源管理的最新理論對部分內容進行了修訂,同時依據各院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和疑惑對相關內容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在此,非常感謝浙江工商大學的李攻老師和大連工業大學的谷老師對本書所提出的建議。本書第2版共9章。其中,第1章、第6章、第9章(第1節)由山東財經大學楊明海教授修訂,第2章、第9章(第2、3、4節)由深圳大學張瑋老師修訂,第3章由山東財經大學于維英教授修訂,第4章由山東財經大學李貞副教授修訂,第5章、第8章由山東財經大學薛靖副教授修訂,第7章由山東財經大學孫亞男副教授修訂。楊明海教授負責本書第2版的統稿。
第1版前言
一、本書寫作的背景及意義
發端于美國次貸問題的世界金融危機,沉重打擊了全球的金融和經濟,同時對中國企業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盡管全球經濟已呈現回暖態勢,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依然深重,很可能是曠日持久的經濟衰退。在經濟全球化、科技現代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國際化及危機金融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企業的發展和成長能力已經成為國家、各級政府和企業共同關心的問題。
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和德國經濟迅速崛起的原因不難發現,除了得益于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外,追求至善、完美的專業精神是更為重要的原因。這種專業精神表現在企業管理上就是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和精細化。這正是中國企業所欠缺的,如源于日本的“5S”管理模式,很少有企業能夠做得到。因此在現實工作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有的員工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有的工作沒人去做,有些員工工作量很大,有些員工之間工作相互重疊,有功勞大家爭,有責任沒人擔;同時還會發現,招聘的新員工常常不符合要求,主管難以確切地評價下屬員工的工作成績,員工抱怨企業沒有提供足夠的培訓學習機會、工資太低、福利太少。
這是因為我們的企業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少員工,也沒有確定每名員工的工作量,不了解如何有效地評價員工的工作,不清楚如何有效地發揮每個人的作用,也不清楚與員工崗位所對應的報酬如何確定。這些問題都是企業有效經營和管理的基本知識,影響著企業的生存、成長和發展。這種現象的出現和發生預示著企業需要進行規范的工作分析和崗位評價工作。
一個組織的建立最終會導致一批工作崗位的出現,而這些崗位的工作要由特定的人員來承擔。工作分析的實質就是明確工作的運作方式及從業人員的資格,通過研究某項工作所包括的任務、性質和責任(工作說明)及工作人員必需的價值觀、知識與能力(工作規范),以區別于其他工作。當一個崗位的工作說明書確定以后,企業需要確定為這一崗位支付多少報酬。崗位評價則確立了企業內各工作崗位相互之間的依賴性,明確了企業內所有工作崗位之間邏輯性的排列關系,并由此構成薪酬結構的基礎,以確保企業工資的內部公平性和合理性,實現同工同酬。工作分析與崗位評價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石,科學、周密、細致與符合組織現實和未來發展的工作分析與崗位評價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首要工作,也是企業持續成長和發展的基礎。
二、本書的內容結構與特色
本書共9章。第1章介紹了工作分析和崗位評價的基本知識。第2~6章分層次介紹了工作分析的相關內容,即如何準備工作分析,如何調查工作崗位,如何使用工作分析方法,如何編制工作說明書,以及工作分析的應用范疇。第7~9章主要介紹了崗位評價的相關內容,即如何準備崗位評價,如何使用崗位評價的方法,以及崗位評價的應用范圍。其中,第1章、第9章(第1節)由山東經濟學院楊明海教授編寫,第2章、第9章(第2、3、4節)由浙江大學理學院張瑋博士編寫,第3章由山東經濟學院于維英教授編寫,第4章由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李貞博士編寫,第5章、第8章由山東經濟學院薛靖副教授編寫,第6章由山東大學杜新宇副教授編寫,第7章由山東財政學院學院孫亞男博士編寫。楊明海教授負責全書架構的設計和統稿。
作為高等院校人力資源管理系列規劃教材,本書的特色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將工作分析和崗位評價的基礎知識融入企業管理的現實之中。本書每章的開始都編寫了一個“引導案例”,每個引導案例都包含了與本章內容密切相關的背景、事件和需要解決或研究的問題,能夠增強學生探索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把理論問題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提高學習效果。正文中的“提示”、“相關鏈接”、“前沿話題”和“應用案例”與“引導案例”前呼后應,起到幫助學生理解和強化理論知識的作用。
(2)立足于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的掌握。了解和掌握工作分析和崗位評價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是本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本書編寫的一個基本要務。本書在每章前都列出了“學習目標”和“學習導航”,在每章后列出了自測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和方法。
(3)強化課程實驗實踐環節。本書編寫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學習在于知,更在于行。學習基本知識的根本目的在于“用”,“用”的前提就是實驗和實踐。為此,本書在涉及工作分析和崗位評價的應用環節的各章后面都增加了“實驗實踐”內容,分別提出了實驗實踐的背景和目的、準備條件、操作步驟、難點與注意事項、成果及評價和支撐材料等內容,以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和實用性。
三、使用本書的建議
本書兼具理論性和實用性,適合作為企業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課教材,同時也適合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咨詢的專業人員、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士閱讀和使用。
對于學生而言,本教材融理論與實踐為一體,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工作分析與崗位評價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操作知識,并能夠應用教材中提供的方法進行實踐操作。
對于教師而言,本教材是一本指導課題教學與實驗實踐的教學指導書。
本書借鑒和引用了國內外學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編者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