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貨幣金融學領域的一本經典著作,自引入中國以來,一直暢銷不衰。本版較前一版做了較大的改動,增加了很多新的內容、應用和專欄。本書共6篇25章,通過建立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經濟學理論幫助讀者理解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管理、中央銀行和貨幣政策以及國際金融等問題。
本書特點
雖然經歷了一次重大修訂,但本書仍舊保留了前幾版作為最暢銷貨幣金融學教科書的基本特點,盡管該書已經發行了30年之久。
本書通過利用基本的經濟學原理,構建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進而促進學生對金融市場結構、外匯市場、金融機構管理以及貨幣政策在經濟中作用的深入思考。
本書的經濟模型采用了一種細致的、循序漸進的建模方式來講解(這也是經濟學經典教科書所常用的方法),因此更便于學生學習。
本書是在一個國際視野的框架下寫就的,而不單單是美國視角。
本書全面更新了貨幣理論的最新進展。
尤為突出的一大特點是書中“金融新聞解讀”專欄,可以幫助學生學會閱讀金融類報刊。
同時以應用為導向,全書還涵蓋眾多的應用題和專題,通過向學生展示如何將理論應用于實際的案例,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第4版新增內容
我們將盡可能地把所有數據更新至2014年,同時,在教材的每一部分都更新了許多主要的內容。
【MyEconLab】 加強版培生電子文本與迷你講座視頻:
新學習方式
第4版的“MyEconLab”(我的經濟學實驗室)是加強版培生電子文本,可提供教科書資源在線獲取。教師與學生可以重點強調文本、加書簽、查詢術語表以及做筆記。更重要的是,加強版培生電子文本提供了一種尤其適合于當今學生的新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夠閱讀教科書上的內容,而且通過簡單點擊圖標即可觀看由作者展示的超過120場迷你講座視頻(包括文中的每一幅圖)。對于分析型圖表,這些迷你講座一步步構建圖解,并進行必要解釋以使學生充分理解圖表背后的理論。對于數據型圖表,迷你講座突出的關鍵數據點,是最大的好處所在。迷你講座對學生而言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學習工具,因為當學生看到和聽到經濟學分析時,他們通常會學得更好。
【FRED(ECONOMIC DATA|ST LOUIS FED)】實時數據
書中大部分數據圖表有“MyEconLab Real-Time Data”(實時數據)的標注。關于這些圖表,學生可以利用圣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FRED數據庫,在加強版培生電子文本中查看最新數據。另外,該教材新版本中有全新的一類涉及實時數據分析的問題,要求學生從圣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FRED網站下載數據,然后運用這些數據回答有關宏觀經濟當前的問題。
在MyEconLab中,這些易于分配和自動分級的實時數據在分析問題時可以直接與FRED網站關聯,所以每次學生上線時都能看到FRED上傳的最新數據。因此,對于希望在宏觀經濟課程中運用最新數據分析問題的教師而言,實時數據系統成為他們必不可少的解決方案。這些練習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宏觀經濟,而且能夠使他們知道書本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商學院版本:更基于金融導向的方法
本人很高興能夠繼續提供兩個版本的“貨幣金融學”。這兩個版本都包括了所有學者均想覆蓋的核心章節。但是《貨幣金融學》(商學院版)提供了一種更加基于金融的方法——很多商學院更常使用該方法教學,而且一些經濟領域的教授在講授貨幣金融學課程時也更偏向于該方法。特別是對于那些不太強調貨幣理論的教授而言,《貨幣金融學》(商學院版)將會更加滿足他們的需求。此商學院版包含關于非銀行金融、金融衍生產品和金融業利益沖突的章節,但省略了關于IS曲線、貨幣政策、總需求曲線以及貨幣政策預期的作用的章節。
對于渴望全面討論貨幣理論和貨幣政策的教授來說,《貨幣金融學》(第11版)包含了所有關于貨幣理論的章節。但不得不說,那些教授通常很難把所有金融與機構的章節都覆蓋。
第三篇“金融機構”的重新編排
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成為貨幣金融學教學中的一個中心論題。當我講授這些內容時,我發現學生對危機動態的理解要更為深入,前提是在詳細鉆研全球金融危機之前,他們被傳授了關于銀行管理、金融監管和影子銀行體系的內容。基于以上原因,我將“金融危機”這一章移到了“銀行業與金融機構管理”“金融監管的經濟學分析”和“銀行業:結構與競爭”這三章之后。
另外,本書第三篇新添加了下列內容:
參考資料欄目“抵押品的‘苛政’”(第8章)。
就證券化與影子銀行體系提供更詳盡介紹的新小節(第11章)。
關于金融監管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回應(第12章)。
探索“對于‘大而不倒’問題能夠做什么”的新小節(第12章)。
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部分一些新的經濟規定(第12章)。
在探索如何應對(大而不倒)部分中的新問題(第12章)。
非常規貨幣政策和零利率下限
當政策利率—美聯儲利率達到零利率即所謂的“零利率”下限時,政策制定者被迫尋找非常規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進入新世界。政策利率不能降到零以下,若降到零以下,此時的常規貨幣政策將會無效。在零利率下限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比如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成為一個引發學生興趣的探討性問題。第4版對于這個問題做出了更廣泛的討論,包括以下新材料:
量化寬松的新應用和2007~2014年的貨幣供給(第17章)。
遠期指導的升級部分和未來政策行動(第18章)。
在零利率下限時貨幣政策使用擴大供給和需求模型來解釋零利率下限如何影響貨幣政策實施(第24章)。
2013年日本安倍經濟學和日本貨幣政策變動(第24章)。
目 錄
出版說明
作者簡介
導讀
前言
術語表
第一篇 導論
第1章 為什么要研究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 /2
1.1 研究金融市場的原因 /2
1.2 研究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原因 /5
1.3 研究貨幣和貨幣政策的原因 /7
1.4 研究國際金融問題的原因 /12
1.5 研究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過程中使用的方法 /14
1.6 結束語 /15
本章小結 /15
關鍵術語 /16
思考題 /16
應用題 /17
數據分析題 /17
網絡練習 /18
網絡參考 /18
附錄1A 對于總產出、總收入、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率的定義/19
第2章 金融體系概覽 /22
2.1 金融市場的功能 /22
2.2 金融市場的結構 /25
2.3 金融市場工具 /27
2.4 金融市場的國際化 /31
2.5 金融中介機構的功能:間接融資 /33
2.6 金融中介機構的類型 /38
2.7 金融體系的監管 /42
本章小結 /45
關鍵術語 /46
思考題 /46
應用題 /47
數據分析題 /48
網絡練習 /48
網絡參考 /48
第3章 什么是貨幣 /49
3.1 貨幣的含義 /49
3.2 貨幣的職能 /50
3.3 支付體系的演變 /53
3.4 貨幣的計量 /56
本章小結 /59
關鍵術語 /60
思考題 /60
應用題 /61
數據分析題 /62
網絡練習 /62
網絡參考 /62
第二篇 金融市場
第4章 理解利率 /64
4.1 利率的計量 /64
4.2 利率和回報率的區別 /75
4.3 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的區別 /79
本章小結 /82
關鍵術語 /82
思考題 /82
應用題 /83
數據分析題 /84
網絡練習 /84
網絡參考 /84
網絡附錄 /84
第5章 利率行為 /85
5.1 資產需求的決定因素 /85
5.2 債券市場的供給和需求 /88
5.3 均衡利率的變動情況 /91
5.4 貨幣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流動性偏好理論 /101
5.5 流動性偏好理論中的均衡利率變動 /104
5.6 貨幣和利率 /107
本章小結 /112
關鍵術語 /112
思考題 /112
應用題 /113
數據分析題 /114
網絡練習 /115
網絡參考 /115
網絡附錄 /115
第6章 利率的風險與期限結構 /116
6.1 利率風險的結構 /116
6.2 利率的期限結構 /124
本章小結 /136
關鍵術語 /136
思考題 /136
應用題 /138
數據分析題 /138
網絡練習 /139
網絡參考 /139
第7章 股票市場、理性預期理論和有效市場假說 /140
7.1 普通股股票價格的計算 /140
7.2 股票市場的定價機制 /143
7.3 理性預期理論 /145
7.4 有效市場假說:金融市場中的理性預期理論 /149
7.5 為什么有效市場假說并不意味著金融市場是有效的 /155
7.6 行為金融 /156
本章小結 /157
關鍵術語 /158
思考題 /158
應用題 /159
數據分析題 /160
網絡練習 /160
網絡參考 /160
網絡附錄 /160
第三篇 金融機構
第8章 金融結構的經濟學分析 /162
8.1 世界各國金融結構的基本特征 /162
8.2 交易成本 /165
8.3 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167
8.4 次品車問題:逆向選擇如何影響金融結構 /167
8.5 道德風險如何影響債權合約和股權合約的選擇 /173
8.6 道德風險如何影響債務市場的金融結構 /176
本章小結 /182
關鍵術語 /183
思考題 /183
應用題 /184
數據分析題 /185
網絡練習 /185
網絡參考 /185
第9章 銀行業與金融機構管理 /186
9.1 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186
9.2 銀行的基本業務 /190
9.3 銀行管理的基本原則 /193
9.4 信用風險管理 /201
9.5 利率風險管理 /205
9.6 表外業務活動 /208
本章小結 /211
關鍵術語 /212
思考題 /212
應用題 /213
數據分析題 /213
網絡練習 /214
網絡參考 /214
第10章 金融監管的經濟學分析 /215
10.1 信息不對稱與銀行監管 /215
10.2 金融監管類別 /220
本章小結 /231
關鍵術語 /231
思考題 /231
應用題 /232
數據分析題 /232
網絡練習 /233
網絡參考 /233
第11章 銀行業:結構與競爭 /234
11.1 銀行體系的發展歷史 /234
11.2 金融創新和“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 /237
11.3 美國商業銀行業的結構 /249
11.4 銀行并購與全美范圍的銀行業 /252
11.5 銀行業與其他金融服務業的分離 /256
11.6 儲蓄行業:監管和結構 /258
11.7 國際銀行業務 /260
本章小結 /263
關鍵術語 /264
思考題 /264
數據分析題 /265
網絡練習 /266
網絡參考 /266
第12章 金融危機 /267
12.1 什么是金融危機 /267
12.2 歷史上美國金融危機的發生機制 /268
12.3 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274
12.4 金融監管的反應 /283
12.5 大而不倒和未來的監管 /285
本章小結 /287
關鍵術語 /288
思考題 /288
數據分析題 /289
網絡練習 /290
網絡參考 /290
網絡章節 /290
第13章 非銀行金融機構 /291
13.1 保險業 /291
13.2 養老基金 /299
13.3 財務公司 /302
13.4 證券市場運作 /303
13.5 共同基金 /305
13.6 對沖基金 /307
13.7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 /308
13.8 政府金融中介機構 /309
本章小結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