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總結了2023年我國生命科學研究、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重點介紹了我國在生命組學與細胞圖譜、腦科學與神經科學、合成生物學、表觀遺傳學、結構生物學、免疫學、干細胞、新興前沿與交叉技術等領域的研究進展,以及在醫藥生物技術、工業生物技術、農業生物技術和生物安全技術現狀方面取得的年度進展、重大成果,分析了我國生物產業的市場表現和發展態勢。本書分為總論、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生物產業、投融資、文獻專利共6章,以翔實的數據、豐富的圖表和充實的內容,全面展示了當前我國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
本書以“格局-過程-服務-可持續性”為總體框架,以黃土高原為研究區域,從基礎理論、景觀格局與生態過程、生態系統服務、可持續性四個方面系統探討土地利用、植被恢復對生態過程、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與調控。在介紹生態過程與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進展與發展態勢的基礎上,探討不同尺度景觀格局對土壤侵蝕、土壤水分的影響,揭示不同尺度生態系統服務的形成機制與權衡協同機制,提出面向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生態系統服務調控策略,以期為黃土高原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本書通過對歷史唯物主義“自然”向度的深入挖掘和研究,系統闡發歷史唯物主義所蘊含的生態文明理論基礎和方法論原則,論證其作為解決當代生態危機的科學理論工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進而確立一種能夠反映生態問題本質的、便于正確把握生態問題復雜性的總體范式。在此基礎上通過總結和運用生態問題的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立場、觀點和方法,剖析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生態問題的具體成因,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參與全球性生態環境治理提供理論釋疑和具體指導。
外來生物入侵是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第二大因素。我國是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生物多樣性、人類生產生活及人類健康等都受到生物入侵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書針對自然生態系統外來生物入侵問題,綜合介紹了我國外來入侵物種分布格局、外來入侵物種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影響、外來物種入侵機制及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技術。本書圍繞典型外來入侵物種,采用無人機低空遙感技術和環境DNA技術,并結合生物多樣性阻抗假說、生態位理論等理論基礎,重點從危害評估、擴散路徑、阻截技術、防控技術及防控效果評估等方面介紹了典型外來入侵物種
本書共5章,論及大腦和審美體驗、文學閱讀、審美和諧與不和諧、詮釋學領域的神經科學、閱讀的時間性和退化的大腦、社會的大腦和另一個自我的悖論。作者主要基于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文學閱讀時大腦的審美反應。這是第一本利用神經科學和現象學的資源分析審美體驗的專著。作者指出,在神經科學的實驗發現與其作為文學評論家和理論家所知道的閱讀、解釋和審美體驗之間,有著大量意想不到的趨同,這些相似性是廣泛而深刻的,其原因與審美體驗中發揮作用的基本的大腦過程有關。作者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詳細地找出這些相似之處和趨同之處。
人們對時間和年齡對生命基本單位的影響知之甚少,即相應的特異性組織或成體干細胞。盡管近一個世紀前,Alexander Maximow 就提出了干細胞的概念,但現代干細胞研究始于1963 年, 當時 James Till、Ernest McCullough 和 Lou Siminovitch 建立了檢測造血干細胞的方法。事實上,考慮到衰老相關性疾病的重要性,科學家們對衰老過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試圖定義功能失調的干細胞在衰老過程中的作用。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從基本生物學水平及對再生醫學的影
《拯救免疫失衡》由人民好醫生、免疫醫學臨床專家李先亮領銜主編,5大知名醫院22位臨床醫師聯合編寫。書中闡述了常見疾病、急重癥與免疫失衡的關系,指導讀者運用三級管理模式來平衡人體免疫系統,并通過經典的免疫失衡案例解析,引導讀者代入式學習免疫學基礎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調理免疫力,維護免疫系統平衡。
《拯救免疫失衡》指出,常見健康問題的根源是免疫失衡。讀者可通過書中附錄的《免疫亞健康自主篩查評估量表》進行初步自測,根據書中的指引,系統認知免疫力對人體健康和生活品質的影響,從而更
本書是在編著者對西藏珞隅地區產熱帶、亞熱帶藥用植物進行調查、采集、記錄,并考證藏醫本草文獻基礎上撰寫而成的。全書由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組成。總論部分簡要介紹了熱帶、亞熱帶植物藥材在藏藥中的重要地位、進口藏藥材的現狀和風險、珞隅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概況、珞隅地區藏藥與民族藥用植物調查方法、珞隅地區的藥用植物資源、珞隅地區進口藏藥材國產替代資源。各論部分詳細介紹了110味珞隅地區產熱帶、亞熱帶藏藥材,每味藥材盡可能全面記載其藏文名、別名、本草考證、基原、植物性狀、分布與生境(含珞隅地區產地)、功效成分、藥理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主要是從微觀即分子的角度來研究生物現象,在分子水平探討生命的本質,研究生物體的分子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與調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進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領域。全書共有20章,在原版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基因表達的調控,組學,重組DNA技術、分子生物學常用技術,基因診斷、基因治療與基因檢測等內容,促進了基礎知識與醫學、藥學的融合。
金沙江上游自然地理條件復雜,生物多樣性豐富,特有性高,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全書共分10章,從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環境的角度,系統闡述金沙江上游的河流環境、水生生物多樣性、魚類組成及主要魚類生物學、魚類群落結構及遺傳多樣性等內容。在此基礎上,針對金沙江上游水域生態面臨的威脅,提出相關的保護措施與建議。相關成果對金沙江上游水生生物的研究與保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