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引人入勝、圖文并茂的科普故事書,主角是腸道微生物和人體的免疫系統,由多種細菌充當導游,帶領讀者進行了一場生動的“腸道森林”冒險之旅。這本書中的故事由不同的腸道細菌和免疫細胞講述,包括雙歧桿菌、羅斯氏菌、瘤胃球菌、大腸桿菌,以及T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等。跟隨著雙歧桿菌“比菲”、羅斯氏菌“羅斯”等的冒險歷程,我們會逐漸弄清楚免疫系統和腸道微生物之間的關系。我們還會清楚地了解一個嬰兒從在母體中的受精卵開始,到出生后的幾個月內,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腸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統。
本書結構從病毒史,病毒原理和病毒科學家三個角度來構建,知識素材貫通中西。第一部分通過歷史敘述介紹了古今中外的病毒瘟疫故事;第二部分通過病毒起源、傳播、分類、人與病毒的博弈等角度,系統介紹了病毒的生物學原理;第三部分講述了科學家們發現和征服天花、黃熱病、肝炎、艾滋病毒的過程,其貫穿的科研思路也是對病毒知識的的進一步深化。
本書展示了來自LIANcenter的21位博物畫家精心創作的76幅作品,其中既有銀杏、珙桐等中國特有物種,也有月季、菊花、牡丹等特色物種。除了博物畫,書中還介紹了每一種植物的特點、生活習性、分布、作用等。
本卷是《中國真菌志 第四十七卷 叢赤殼科 生赤殼科》的續編。第47卷出版后,我國相繼報道了相當數量的新種和中國新記錄種,本卷記錄了39屬148種,其中包括生赤殼科8屬16種和叢赤殼科31屬132種。按照現行的命名法規和分類系統,對科和屬的國內外分類研究概況進行了評述,對部分屬和種的名稱進行了訂正,展現了豐富的真菌物種多樣性。提供了物種的形態描述、圖示和必要的討論,以及中國已知種的分屬和分種檢索表。上述類群主要是植物和其他真菌上的寄生、兼性寄生或腐生菌,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經濟植物病原菌,部分具有潛
本書圍繞植物葉片圖像識別技術,對植物識別過程中涉及的諸多關鍵技術進行了探討。全書分為6章。第1章介紹了植物葉片的外觀、葉片識別系統的框架及葉片圖像獲取與預處理方法。第2章介紹了復雜背景圖像中分割提取葉片圖像的方法,主要介紹了隨機漫步模型,以及基于該模型的圖像分割技術。第3章梳理了可用的葉片特征和特征分類器,并對目前學術界常用的葉片圖像數據庫進行了介紹。第4章介紹了脈沖耦合神經網絡模型及其研究進展,并對基于PCNN的葉片圖像識別方法進行了闡述。第5章介紹了BOW或BOF與脈沖耦合神經網絡、Jacc
本書是近年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南沙群島及其鄰近海域浮游動物生態學研究的成果總結,系統性闡述了該海域浮游動物不同生態類群的時空分布、關鍵類群的分子遺傳多樣性及其與環境的關系,有助于全面掌握南沙群島及其鄰近海域浮游動物的生態學特征。
基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杜鵑蘭的重要價值及其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重要性,作者課題組開展了系統研究工作,歷經數十載,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構建,基本弄清了該物種野生資源的瀕危機制,并初步建立了其種質保育與資源可持續利用技術。本書不僅豐富了杜鵑蘭資源研究的科學資料,同時也為研究拯救蘭科瀕危物種提供了科學借鑒。全書共分八章,從資源分布、基原鑒定、形態結構、生長發育、生殖特性與繁殖技術、生理生態適應性、藥用價值、資源保護與利用等方面,全面闡述了課題組對杜鵑蘭的系統研究成果。
本書讓大家了解由于各種原因而被認為非常危險的79種動物。并且認識到世界是充滿多樣性的,即便是大家害怕的毒蛇,對自然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鶴鴕因為超有力的大腳,而被稱為“世界第一危險的鳥”。靠毒液保護自己,少見的有毒的哺乳動物蜂猴……本書介紹了這些動物的大殺招,小朋友可以一邊驚嘆,一邊認識神奇的動物世界。
本書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麻醉學基本名詞,內容包括麻醉學基礎、麻醉藥理學、麻醉與圍手術期管理、專科麻醉、重癥監護與治療、急救復蘇、疼痛診療、麻醉科質量管理共8部分,共計2350條,基本涵蓋了麻醉學領域的各個方面。這些名詞是科研、教學、生產、經營及新聞出版等部門應遵照使用的麻醉學規范名詞。
開展月球和火星等地外星球表面的長期駐留與開發是未來國際乃至我國航天技術發展的必然方向,極具戰略意義。然而,實現該目標所遇到的重大瓶頸之一是如何就地解決航天員的食物等基本生存物資的生產問題。目前認為藻類在解決這一問題中有望會發揮重要作用,即通過其光合作用可以高效生產藻蛋白和氧氣,并能夠凈化二氧化碳和污水。本書共包含16章,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前面部分,就太空藻類生物學的基本概念、作用意義、主要研究歷史、重要研究裝置和研究方法等進行了詳細講解;中間部分,詳細介紹了在藻體的生長發育、細胞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