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越是面對早期中國的世界觀,面對眾多子學家們創立的學派和學說,就越能感受到這一時代的開放性、多元性和創造性,越能感受到這一時代何以能夠成為中國哲學、思想和文化的突破時代,何以能夠成為中國智慧和思想的源頭活水。在新出土文獻與傳世文本相互印證的重要契機中,在深度視點和多種維度之下,由宇宙觀、天下觀和自我模式等構成的早期中國世界觀得以立體性呈現。人們從中看到的是解釋宇宙和萬物起源的各種生成論與演變論,是期望人類和諧共同體和良好秩序的天下體系論,是塑造人成為一個完整的、真實的和充實的自我的人生智慧論。
本書以從歷史世界到思想世界為題,關切價值原則、倫理原則在現實世界的展現,以及價值原則本身的發展。在思想的實際發生脈絡中,原理與歷史始終處于一種互動的關系之中,原理參與到對世界的塑造過程當中,并在世界的變化中,原理也實現了自我發展。同時,思想自身具有發展動力,這一動力內在于思想自身的張力。中國傳統思想在當代的發展,同樣兼具原理與歷史兩個向度,如何在新的歷史世界中,使思想獲得活力,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也是本書的核心關切。
先秦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為活躍的歷史階段,這一時期百家爭鳴,所提出的種種學說與觀念奠定了此后中華文明的思想根基和框架,深深影響著后世的中國人。 梁啟超作為中國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巨擘,學貫古今中外,卓有見地。本書選取梁啟超在多部著作及講演中解讀先秦諸子的相關內容并進行重新編排梳理,以儒墨道法四家為主要線索,幫助讀者通過一代學術大師之思考見地,從根基上理解先秦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和脈絡。
儒家思想是幾千年來中國思想學術之主干,自先秦至明清,儒家思想流派的不斷演進和發展持續地豐富著中華文明的內核與生命力,并構成了中國人的主要思想體系框架。 梁啟超作為中國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巨擘,學貫古今中外,卓有見地。本書選取梁啟超在多部著作及講演中圍繞儒家思想展開討論的內容并進行重新編排梳理,以幫助讀者通過一代學術大師之思考見地,認知理解儒家哲學的基本面貌和基本精神。
本書的基礎是干春松教授在北大講授多年的“儒學與中國社會”課程的講義,共十五講。作者致力于儒家思想和近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書稿涉及“儒學的基本內容與演變”“儒學與傳統政治”“儒學與中國地方秩序”乃至“儒學與中國人的審美情趣”等主題。其中許多論題體現出作者對儒學與社會之間的互動的獨特認識,比如“儒家與經濟”“儒家與宗教”等議題,會極大地拓展讀者對儒家思想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的了解。 在近百年來中國社會已發生巨大變革的背景下,重新理解儒學對于當下社會與個體生活的作用,理解儒家思想與西方各種思潮之間的關系,
來華耶穌會士對儒學典籍的譯介,直接促成“中學西傳”與歐洲啟蒙思想界之間的互動,他們與來華托缽修會在“禮儀之爭”中圍繞儒學宗教性問題展開的討論,亦引發中國天主教史上的重大轉折。本書立足拉丁文原典,一方面借助中西方版本學的方法,從傳教士中外文儒學譯述的編目整理及提要撰寫起步,旨在結合前人研究成果勾勒出康熙朝“儒學西傳”的整體面貌,同時亦使各個修會內部以及來華三大修會之間儒學譯述的系譜傳承、相互借鑒抑或回應問難等隱含的脈絡獲得清晰化梳理;另一方面采用形象學、闡釋學的研究方法,依據傳教士對待儒家文化的不
本書作者在多年研究基礎上,以獨特的視角、通俗易懂的語言對《道德經》八十一章內容進行了解讀,來闡釋老子的思想精髓,主張人應信仰真理,戰勝自身的弱點,守規則,講道德,順天理。
本書以中國傳統哲學的視角對《道德經》進行了解讀,作者所寫是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接人待物的問題,無論是在生活中、職場上,還是學習等方面,這些由《道德經》衍生出的智慧的方法論,這些作者的所想所悟,都將是幫助讀者解決現實問題的一把金鑰匙。
王陽明是中國思想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所開創的陽明心學以“心”為宗,突破了程朱理學范式的僵化對中國思想的桎梏,引導了中國思想趨向個體解放一面的萌芽。 梁啟超作為中國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巨擘,學貫古今中外,卓有見地。本書選取梁啟超在相關著作及講演中解讀陽明心學的相關內容并進行重新編排梳理,以幫助讀者通過一代學術大師之思考見地,認知理解陽明心學的全貌和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