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外國文學的萬千宇宙中擷取近百部經典作品,以古希臘羅馬文學經典《荷馬史詩》開篇,延續至中世紀的民族史詩,再歷經文藝復興和啟蒙時代,又解讀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文學,最后收篇于現代主義文學的經典詩篇《荒原》,凸顯外國文學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思考建構,既重視文本經典研究,也關注經典之間的脈絡;既從主題內蘊、結構脈絡、人物塑造、情感旨歸、審美意境等方面開鑿經典的“新意”,又探索了新時代外國文學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本書具有學術理論性和可讀性,有助于提升教師對外國文學經典的解讀能力,還有助于文學
從時空旅行到末日危途,從外星文明到生化危機,科幻小說拓展了我們的想象力和對世界的認知。隨著國內外越來越多的科幻作品引起人們的關注,“科幻教育”也逐漸成為萬眾矚目的熱點。科幻閱讀,幫助讀者從新的角度了解世界;科幻寫作,促使讀者用新的視角觀察人生。本書基于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科幻小說賞析與創意寫作”編寫,將科學精神、人文素養、思政提升等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引導學習者從不同主題對科幻小說進行切片式賞析與寫作嘗試。
后世俗美國小說研究是“9·11”后出現的新領域,而且因為涉及的多是當代優秀作家,也是一個很受關注的領域。這方面的研究在國內還是空白,在美國由于起步不久還存在不少需要探討的問題。通過細讀沃克、蓋恩斯、米爾豪澤、多克托羅、薩爾茲曼、魯賓遜、厄普代克、戈德斯坦等當代美國優秀作家的有關作品,本書試圖客觀描述后世俗美國小說在墮落的現實中重構心靈的藝術探索,重新思考何為后世俗等后世俗小說研究這一新興領域里的基本問題。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一讀他的故事
孤獨的隱者,一語天然萬古新
著名作家李長之的一部未竟之作
新增《陶淵明論》《陶淵明真能超出于時代么?》《談陶淵明》等散篇
我們不要忘了,陶淵明是一個受有很濃厚的儒家思想的影響的人,因而在他出仕乃是正常的,歸來卻是不得已的。正面表示這個態度的,就是他的《感士不遇賦》…
蘇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普希金之家)所長、俄國文學史研究專家普魯茨科夫主編的四卷本《俄國文學史》,推出后的三十年間一直是蘇聯及俄羅斯本土文學研究領域的經典文獻,為各國從事該領域研究的人士所參考和征引。圍繞四卷本“科學院版”《俄國文學史》的譯介問題,國內學者自20世紀90年代起就展開過多次討論。 本著梳理了該項翻譯工程如何全面呈現蘇聯時期一流學者所描述的從10世紀至十月革命前俄國文學的發展進程,展示這一千年間俄國文學的歷史演變、藝術成就、思想價值、文化蘊涵和美學特色;在和國內外同類著作的比照中
1974年,李媛出生于蘇北農村家庭,排行老二,父親李頂梁是村里公認最有才能的石匠和木匠。20世紀80年代初,正逢各地古寺園林紛紛需要修繕,李頂梁以其精湛的手藝,得到了去蘇州修復古寺的機會,于是攜全家一起前往。在蘇州期間,李媛險些遭到一個猥褻婦女的流竄犯的傷害,同時,當地還發生了一起惡劣的奸殺案。之后隨著李頂梁的工作一次次變動,愛好讀書的李媛也開始了顛沛流離、不停更換學校的求
孤獨是一粒沙,一個浪頭便將人打回戈壁灘;
駐防人的愛情是守候,是遙望,是沙漠里一片毛茸茸的綠色。
實力派軍旅作家王凱Zui新小說集《綠沙漠》,收錄其近年來重要的中篇作品,以軍營日常生活為線索,聚焦基層連隊官兵的真實精神與心理狀態。三個從軍校畢業的大學生,被分到了駐在沙漠的空軍基地,像沙粒一樣被散落到沙漠中不同的駐點;一個連隊從城市移防到邊遠戈壁,
青春遭逢亂世,壯年淪為遺民。作為知名異代的文章大宗,元好問有意巨筆存史,自己卻不愿有碑志。元好問遭遇了什么?他未書寫的歷史又是什么樣子?日本學者高橋文治,大三時初識元好問,三十歲因家中一場大火與元好問重逢,開始關注其亂世命運。此后,他又以近四十年積累,逡巡在元好問與他的時代周圍,探尋著屬于元好問的歷史細節與敘述真相。本書以細膩的筆法,從元好問的作品出發,細繹相關史料記載,還原易代復雜背景,考索元好問文字背后的秘密,也即金元交替時期華北的真實狀況和詩人在彼時真實的心路歷程,為學界了解遺民
本書收集了作者近年來撰寫或修改完善后的文章,共39篇,分為“心靈寓所”“文化田園”“讀人評劇”“晉陽長歌”4輯。主要內容包括:故鄉的雨;故鄉的秋;遠去的音符標韻;書房散記;春聯寫心;樂于清歡等。
"《四世同堂以抗戰時期北平的小羊圈胡同作為故事展開的具體環境,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胡同內的祁家為主,錢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為輔,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以及民族命運的顛沛沉浮和堅毅不屈的民族精神。《四世同堂》共有三部,是老舍規模最大的作品,也是老舍自己最滿意的作品。 本書主體部分是經典名著的原文,后附有原創部分(1思維導圖:幫助讀者讀懂原著;2靈感激發:幫助讀者通過自我提問的方式梳理思路;3記錄表格: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