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匯集了作者近年來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等問題發表的多篇代表性論文,對如何理解思政課的關鍵課程定位、如何講出思政課應有的精彩、如何推進“大思政課”全面建設等重要議題進行了深入探索,對于推動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創新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引導思政課教學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拓展學術視野、提升專業素養具有重要參考作用。書稿論題集中,視野開闊,文字洗練,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強,具有重要的學術出版價值。
本書側重于從哲學層面論析“正義”,既梳理了古今中外哲學家、政治家等對正義探索的歷史,又嘗試從身份正義、分配正義、話語正義、分工正義、消費正義、生態正義等寬廣視角勾勒描繪正義的圖景。全書以馬克思正義思想為指導,借鑒西方正義觀的有益成分,聚焦中國場域下的現實問題進行探討。作者提出了構建特色正義話語、編制多維正義之網、培育正義文化土壤等思考,對于深化馬克思正義思想研究、增強中華文明影響力、提升黨和國家形象傳播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具有一定學術價值。
“知名學者縱論復興”系列叢書由中外著名學者程恩富教授主編,并得到著名理論家王偉光、朱佳木、陳晉、韓震、辛向陽、胡鞍鋼、李建平、韓喜平等教授的支持,旨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學者的理論智慧。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選擇,將創造新的現代化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要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既是重大的理論創新,也是恢宏的歷史實踐,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體。目前在理論上對中國式現代化還存在模糊認識或理解偏差,在實踐中推進中國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掀開新篇章、邁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新篇章展現新氣象,新時代召喚新作為,新征程提出新要求。中國公共關系事業伴隨著改革開放不斷茁壯成長,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新時代背景下,公共關系行業已經成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進一步推動新時代中國公共關系行業發展,凝聚行業智慧,整合公共關系實踐經驗和創新理論,中國公共關系協會特面向社會各界進行征集活動,廣泛吸納國內外公關公司、企事業單位、新聞媒體等的實踐經驗,交流科研機構、政府部門、
本書闡述了馬克思的權力本質觀是基于實現公共利益的特定力量支配關系。馬克思認為,權力異化,就是權力發展到一定社會歷史時期,權力的主體,權力的本質、權力的活動等權力的全面尾性喪失了本真意義和本來面目,變成了奴役人和實現特殊利益的有組織的鎮壓性力量的現象,權力異化是人的異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雖然與權力行使者的道德品質有關,但更與社會制度有關。就其表現而言,權力異化包含著權力主體異化、權力本質異化和權力活動異化三個層面。馬克思認為異化的權力必將向其本來意義或者本真狀態復歸。客觀上,馬克思的權力
本書從總體、技術、服務、安全、管理5個維度描述了電子政務公共平臺涉及的內容,闡釋了電子政務公共平臺的內涵和邊界、電子政務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原則,闡明了面向服務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總體架構、安全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敘述了由數據共享服務子系統、數據開放服務子系統、數據再處理子系統、信息產品服務子系統和統一數據開放共享網站組成的信息資源開放共享系統架構。
《中國數字政府建設報告(2023)》是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推出、反映我國數字政府發展進程和最新進展、研究和分析數字政府建設領域重要理論及實踐問題的第二部年度報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也是革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模式、擘畫數字治理新圖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進政府治理流程優化、模式
全球城市機動化發展帶來交通擁堵、事故和污染等外部性問題。為了城市可持續發展,我國上海、北京和廣州等城市率先在小汽車額度配置方面進行探索。本書主要聚焦我國各城市在小汽車購買環節的管制性政策,利用公共經濟學、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等原理,對管制的必要性、合法性以及可行性進行分析,并結合國內外主要城市的汽車限購政策實踐,嘗試對管制效果進行績效評估。相關研究結果可為高密度城市機動化發展以及管制性政策制定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借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立足于新的歷史方位,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基礎上,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目標和任務、原則和方法等提出了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新觀點,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本書以發展性、整體性的思維為指導,通過運用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研究與闡釋相結合的方法,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總結與研究。本書著重總結、凝練和概括了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規律、新原則、新矛盾、新理念、新方法、新格局,并就新時
社會信任是凝聚社會共識、協調社會秩序的基本要素之一。社會信任的不足和缺失會引發 流動的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社會交往半徑不斷擴展,人們所面對的族群多樣性因之不斷 (CSSC)數據,根據研究問題與實證分析的需要,運用了多層次混合效應線性回 (MLSEM),探討中國西部地區的族群多樣性影響特殊信任與普遍信任的具體效應,并在 中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