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美國ASCD(監督與課程開發協會)出版,領導力專家皮特·霍爾撰寫。校長是教育引擎中非常重要的驅動者。作為在開展有效的領導力研究并將其應用于學校和學區方面有著悠久歷史的美國監督和課程開發協會(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ASCD)基于其研究成果,并結合各項標準,為呈現卓越的校長領導力的核心特征提供了 "校長領導力發展框架”,以更好地協助校長扮演好4個關鍵角色,在崗位上成就卓越。針對4個關鍵角色,校長領導力發展框
本書旨在向大學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健康的自我意識,并且運用這些知識和理論,增強大學生自我調節、自我教育的能力,幫助大學生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心理和行為問題,消除心理困擾,減少心理疾病,挖掘個人潛力,優化心理素質。 全書共分十一個單元,包括新生的心理適應、自我意識發展、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時間管理、學習心理、創新心理、人職匹配、戀愛心理、挫折應對、科學用網等大學生生活、學習、求職的各方面內容,為學生培養基本心理素養提供了比較全面且實用的參考。在體例安排上,設置了“延伸閱讀”、“
本書主要想回答三個問題:課程為什么是詩性的、課程的詩性本質在哪里、如何落實或實踐課程詩性?圍繞這三個問題,本書開辟了六章。第一章著重論述了課程為何具有詩性維度,闡釋了課程詩學與課程美學的關系,指出課程詩學的路向、特征與精神。第二章圍繞美感經驗,從概念要義、常見類型、課程價值三個方面剖析了美感經驗。第三章從杜威(J.Dewey)美學理論出發,引出基于觀念的教學,建構相關框架與技術,進而以一個實踐案例做出解釋。第四章則試圖探尋美感經驗,探討了美感經驗評鑒的意蘊與策略,并通過一個案例研究來尋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觀念的主渠道。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前提條件,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書從關注學習習慣,全面提升素養入手,對有效學習方式、有效教學模式、有效教學設計、有效教學研究、有效課堂教學、有效輔導監測、有效線上教學等方面內容進行了闡述,并分享了有效經驗和通過聽獲得有效課堂,旨在實現學生在學習、真學習、會學習、學會了的有效學習。本書適于中小學教師以及有效學習研究等相關人員參
本書試圖在教育現代化的宏觀背景下思考學校德育面臨的困境及變革的可能空間,探索推進學校變革的可能路徑,其中既有學校德育中比較抽象宏大的理論問題及政策問題進行反思,又有對班級管理和家庭德育等具體實踐領域的思考。其-,本書對道德教育置于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發展變遷的現代化趨勢中進行思考,反思道德轉型、全球化、價值多元、相對主義等潮流和趨勢對學校道德教育帶來的挑戰;其二,本書對大中小學生的道德發展現狀進行了多方調研,對大學生人性觀、大學生道德兩難問題、中小學生道德發展、中小學生政治認同等問題提供了詳
本教材汲取其他多個版本同類教材的通約部分,針對課堂教學,闡述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核心環節和基本內容。教材的章節結構以教學設計一般模式的核心要素作為框架,注重實用性、可操作性和簡潔性,旨在讓學生掌握普遍通用的教學設計理念、思維和技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教學實踐的需要,以期在今后的教學實踐工作中更快、更好地上手。
教化不僅在儒家傳統中發揮著重要的歷史功能,在當今時代仍具有不容忽視的文化價值。本書圍繞儒家教化展開專題研究,以闡發儒家教化的本來內涵、內在義理及其價值功能為旨趣,分別從理論智慧維度、經典闡釋維度以及當代觀察維度三個層面展開考察,提出儒家的醫療智慧、德福智慧、困境智慧等具有新意的義理體貼,以孔子易學和四書學為專題對儒家經典詮釋之教化旨趣予以透視,并結合思想創構、價值觀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及經典研讀等方面對儒家教化的當代轉化給出理論觀察。本書注重學理脈絡的梳理和澄清,力圖為儒學智慧的創造性轉化與
敘事研究是多年來教育研究領域的一個難點。從理論研究角度,有關敘事研究的內涵特征、目的意義、功能作用等方面的探索比較充分,但從實踐角度延伸到方法論,還比較薄弱。研究者普遍產生“入門不難,提高卻不易”的困惑。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敘事研究進入了高原期,需要進一步的迭代與更新。本書理論聯系實際,呈現實例講解,是一次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研究內容與表達形式相結合的嘗試。 “教育教事”在崇明區教育學院已開展了十幾年。本書作者用理論結合實際,在講述概念、層層分析的同時,插入許多鮮活的教學案例與教育
本書結合了我國教育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集中系統地闡述了當前學校社會工作的知識理論和實踐經驗,涵蓋了學生的生活需要、安全需要、學習需要、心理需要、人際關系需要、就業擇業需要、社會實踐需要、社區文化需求、挫折教育需求、網絡生活需求等方面,較為全面地示了學校和社會工作的方方面面。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美與美育的本體之問、我國大學美育的百年嬗變、大學美育實施與公共藝術教育建設、大學美育課程體系建設、大學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大學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大學美育體系中的實踐教育、大學美育評價體系建設、大學美育數字化轉型九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