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國年輕父母想學習西方注重鼓勵、尊重,讓孩子自主選擇的育兒理念,可很難把握自由的尺度在哪里。本書作者從自身跨文化的育兒實踐實踐和海外工作中接觸到的大量歐美家庭案例入手,生動幽默地敘述了如何將西方家庭提倡的邊界感建立和心理學中的正念思維相結合,建立一套正念-邊界-舒適系統,給孩子強大的支持,幫助孩子建立多維度思考模式,讓孩子自驅式成長。本書按照年齡順序,介紹了不同年齡段的培養重點和注意事項,既有生活化的家庭故事,也有心理學的理論支撐,能夠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獲得啟發。
本書揭示了孩子成才的秘密: (1) 發現孩子的天賦, 讓每一個孩子在自己強項的基礎上發展;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給予孩子的正確行為激勵強化, 喚醒他們心中的潛能; 學會放手, 讓孩子走向強大, 成為他自己。作者從“發現孩子智能強項”“喚醒孩子的潛能”及“讓孩子成為他自己”三個維度加以闡述, 理論聯系實踐, 并輔以鮮活的案例。對于想要了解育兒體系和育兒智慧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來說, 這是一本科學性與趣味性并舉, 讓家長快速領悟和解決育兒關鍵問題的教育心理學佳作。
親社會行為代表著積極的社會價值,傳遞出具有適應功能的社交性內涵,是個體良好適應的重要標志。智力障礙兒童是一個智力功能和適應行為兩方面都存在顯著不足的困難群體,增進其親社會行為,提升其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內生力”,是促進其社會融合、共享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本書首先從原型理論的視角和中國文化背景出發,從微觀層面構建、驗證了智力障礙兒童親社會行為結構模型,編制了測評問卷;其次,運用該問卷對我國智力障礙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再次,基于人類發展的生態系統理論和構建的結構模型,運用問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以時間為經,以問題為緯,對我國近百年來社區教育的發展歷程分專題進行探討,在每一專題中,又以時間為縱軸,分階段地總結其發展情況并作出較為系統的評價,對我國當前社區教育改革的一些重要的全局性問題,如現代化理想與中國社區教育、社區教育促進社區治理、社區教育均衡發展等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和展望。 本書有如下特色:(1)選題較新。學術界對于社區教育有較多的研究,但鮮有人對近百年來中國社區教育演變歷史作比較深入而系統的梳理總結。(2)觀點新。不但系統梳理總結了百年中國社區教育
為了增進社區教育保障體系的知識積累和促進現代化社區教育保障事業的發展,本書從學理層面與實踐層面對我國社區教育保障進行了探索性研究。社區教育保障植根于教育公平的思想理念,教育公平思想具有普適性、社會性和時代性的特征,這決定了社區教育保障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社區教育服務需求。根據學界已有成果與實踐探索,本書將社區教育保障分為勞動技能教育保障、公民素質教育保障、社區家庭教育保障、社區文化教育保障和社區特殊人群教育保障五個具體領域,進而對以上具體領域展開詳盡論述和案例
本書是一本關于如何幫助兒童構建美好童年的家教類書籍。作者以自身養育孩子及教育工作的經歷, 分享幫助兒童構建美好童年、讓孩子做回孩子的經驗和實用的操作方法。作者認為應順應孩子的天性, 讓孩子去冒險、發呆、創造和保持天真, 并在日常生活及各種創意、體育、游戲、冒險、閱讀等活動中培養孩子的毅力和品質。本書輕松有趣, 且為父母了提供各種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的活動和游戲, 提供具體的方法, 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在育兒工作日益焦慮的當代氛圍中, 這本書無疑是一股“清流”, 它讓讀者看到童年的本質, 看
本書以“如何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為核心,巧用費曼學習法的精髓,結合作者多年來的實操案例,從學生和家長兩個角度,介紹了如何規劃升學、建立學習目標、提升學習動力、調整學習方法、培養學習習慣、優化親子關系。本書分為8章,涵蓋的主要內容有費曼學習法的概念,費曼學習法使用誤區,費曼學習法在教育規劃中的應用,用費曼學習法提升底層能力,用費曼學習法學好語、數、外三門主科,用費曼學習法提高寫作業和練習的效率,用費曼學習法輕松應對考試,從今天開始使用費曼學習法等。 本書內容通俗易懂,實操性強,非常適合0~18歲的
這是一本教授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心理勵志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主動學習, 不用家長督促, 擁有好的學習習慣, 可大多數家長并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學習好習慣。人腦喜歡“維持現狀, 討厭改變”, 其實只要學會“培養好習慣的技巧”, 性格上不擅長努力的孩子, 也能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這本書從心理學原理層層加碼, 通過設定目標、及時報酬、鼓勵孩子積極性等方法, 助力孩子養成學習好習慣, 讓孩子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 并在不斷重復中養成好習慣, 通過習慣來改變孩子的性格,
本書是一本關于江南歷史上文人書事、逸聞掌故、習俗風物的讀書札記。全書分為書生活字作坊吳越潮硯邊譚昆曲記五個部分,以生動的筆觸記錄了米芾、紀曉嵐、龔自珍、祝允明、王韜等文化名人的雅聞軼事;也從文獻中考辨、實地中探查了老航船、昆曲中的建筑等帶有具有水鄉特色的江南風物。本書沿襲了作者已出版的多種江南人文手記清新雋永的風格,既是讀書札記,也有作者的人生體悟。在寫作中融文學、歷史、地理、哲思于一爐,以古人之事、自然之物啟發讀者,別有雅趣。
推進融合教育是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和教育部頒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未來我國在特殊教育領域中的重要舉措。如何在普通學校中開展融合教育,既是對教育決策者的考驗,也是對教育管理者的考驗。資源教室是推進融合教育的重要措施。我國在建設資源教室方面一直缺少適合本土的方案和課程體系。重慶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已在重慶本地開展多年的融合教育,協助或獨立建設了多個資源教室,支持和幫助各級各類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在普通學校就讀。本書就是記錄作者團隊在重慶借助高校的力量開展資源教室建設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