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菌科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其中絕大多數物種與樹木形成菌根共生關系,對樹木正常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有些種是有名的食用菌,部分種還有藥用價值,而另外一些種則是有毒菌,誤食此類毒菌常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本書介紹了該科真菌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闡述了其基本形態特征和系統分類研究歷史,記載了我國牛肝菌科23屬127種,每種有野外彩色照片、形態描述、特征插圖、生境、分布和必要的討論,并注明了其可食性或毒性。書中提供了我國該類真菌的分屬檢索表及各屬的分種檢索表。書末附有參考文獻、漢名和學名索引
本書依據“東北草地植物資源專項調查”項目的**成果,介紹了總面積達40多萬平方千米的我國東北草地(包括呼倫貝爾草地、松嫩草地、科爾沁草地和錫林郭勒草地)野生植物資源的種類、區系組成及科屬分布狀況;重點闡述了我國東北草地生長的飼用、食用、藥用、生態治理用、有毒有害、外來入侵等植物資源的現狀、科屬分布及其時空變化趨勢,并分析了其原因和機制,探討了有毒有害和入侵植物的防治對策,可為東北草地的植物資源利用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和科學依據。本書還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東北草地植物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策略
本書是一部引進版的闡釋人類起源的科普著作,是美國1993年全年暢銷書榜首作品,是作者卡爾?薩根傾其一生所積累的資料和苦思所得而著成的一部科普書。 作者把人文思考和科考事實相結合,力求通暢地闡釋:我們從哪里來?我們的祖先如何起源?人類究竟是進化而來的還是來自遙遠的太空?此外作者還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結合未來科技對人類前途進行了大膽的推測。 該書不但能夠讓讀者了解到各種關于人類起源的假說,還能激發讀者的興趣,暢想并思索人類的過去和未來。
本書介紹了田野調查中非常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人群志。人群志主要從人類學發展而來, 指的是研究者深入某個特殊群體的文化之中, 從該群體內部獲取研究資料和信息, 以提供有關意義體系與行為習慣的報告。本書系統地介紹了人群志研究中的數據收集、分析和表示方法。作者肯定了人群志研究方法的實用性, 分章詳述了人群志研究的研究設計、研究環境的選擇、參與者的訪談、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寫作, 最后評估了人群志面臨的挑戰、創新和未來。
"本書先后得到“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大國三農”系列規劃教材項目的支持。全書以哺乳動物為主要對象,系統論述了生理學的基本理論,重點闡述了哺乳動物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和進展,并適度介紹了生理學研究領域的新理論、新發現和發展趨勢。在內容編排方面,以演化的思想編纂了相應各章內容,并從比較生理學角度適度地豐富了各章節的相應材料。以此為基礎,使讀者能對動物界的生理現象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能夠以演化的觀點思考某些生命現象。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從便于讀者閱讀的角度考慮,規范了
實時細胞電子分析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腫瘤學、生物化學、毒理學等多種學科領域,以及藥物篩選、研發、生產及質量控制過程。本書系統地闡述了細胞毒性數據的數據挖掘技術與模式識別方法,共分6章,具體包括:細胞電阻抗傳感技術、細胞毒性動力學模型參數估計方法、體外細胞毒性評價方法、化學物質MoA分類方法、細胞毒性動態響應數據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以及低誘變細胞數目預測模型估計。
首先,本書介紹神經酸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功能。隨后介紹神經酸在生物體內的分布,從植物到動物以及到人類。接著重點介紹神經酸體內的合成途徑,以及相關的代謝信號通路。第二章,重點介紹神經酸的理化性質。包括神經酸的常見結構和形態,以及不同神經酸形態的檢測方案,并且也介紹了神經酸工業化的進展包括植物提取,分離以及純化的相關技術標準。第三章,介紹神經酸對嬰幼兒神經系統生長和發育的影響。隨后通過近期的文獻研究,介紹缺乏神經酸引起的嬰幼兒疾病。同時,也介紹了目前國內外嬰幼兒奶粉神經酸
海洋資源和海洋天然產物及其藥理活性的研究近年來已成為我國中藥現代化研究“藥理活性海洋天然產物手冊”按照海洋天然產物的結構分為共分為六卷,涵蓋了萜類、生物堿類、聚酮和甾醇、脂肪族代謝物、芳香族和氧雜環、肽類等物質種類,全套圖書共收集了三千余種海洋生物的8347種具有藥理活性的海洋天然產物,每一種物質分別描述了其中英文名稱、來源、化合物結構式、基本性狀、藥理活性及相應的參考文獻。第五卷藥理活性芳香族和氧雜環化合物,對來自海洋生物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芳香族和氧雜環化合物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總結。適合天然產物
本書為遺傳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課程的配套教材。主要內容包括基因與基因組,基因與基因組學研究方法和技術,遺傳標記與遺傳性狀的分析方法,DNA復制與基因表達,基因表達調控,基因突變、重組與修復,表觀遺傳,非編碼RNA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的作用,分子遺傳與植物發育,分子遺傳研究與農作物生產等。編者在編寫過程中,總結了多年來的教學、科研和實踐經驗,參考了國內外有關資料,既有基礎知識,也有**的研究進展。本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圖文并茂、由淺入深,體現了遺傳學科中分子遺傳與表觀遺傳的科學性、系統性、前沿性,保持
云南藍果樹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IUCN極度瀕危物種,也是國家和云南省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工程的代表性物種。本書結合國內外的研究現狀,以拯救保護云南藍果樹為主題,從普通生物學、個體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殖生態學、生理生態學以及遺傳生態學特性等方面對其進行了研究,特別是在干旱對云南藍果樹天然更新的影響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為該物種的就地保護、種質保存、種群重建等保護工程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為其他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護提供示范,帶動全國野生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