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基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觀指導下,從民生保障的基本問題出發,對我國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后的農村基本民生保障問題做進一步研究和闡述的學術結合理論政策延伸服務的研究成果,對于我國目前銜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具有極強的理論指導意義。本書是從中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與政策支持層面上開展系統研究和理論闡述。
中國社會的人口結構越來越“老”,媒體形態越來越“新”。“新”“老”之間的矛盾,使眾多老年人面臨數字世界的系統性排斥。老年人的數字突圍不能“孤軍奮戰”,而是應該得到不同代際群體的共同關注和參與。從對比視角來看,老年人與年輕人在數字媒體接入、使用和素養等方面的數字代溝令人憂心;但從對話視角來看,年輕人對老年人潤物細無聲的數字反哺溫暖人心。本書從“對比—對話”的雙重視角展開系列研究,考察數字代溝與數字反哺這對相反相成的概念,在此基礎上重新認識中國社會轉型期的代際關系,并從傳統文化觀念中汲取智
本書立足于近代以來勞工的相關報道、調查、記錄及各大企業檔案資料,剖析近代勞工撫恤在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由傳統社會家庭撫恤向近代社會保障轉型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有對西方制度的模仿與借鑒,也有對傳統方式的沿襲與調適,更有生存壓力下勞工的聲訴和抗爭。政府、社會、企業、資本家、勞工等不同力量在此過程中進行了諸多博弈和妥協,加之中國近代戰事頻仍、經濟困窘、社會凋敝使得轉型過程充滿了曲折和反復。但是中國近代社會保障制度仍然呈現出由勞工自保到企業撫恤再到社會保障的歷史邏輯,勞工撫恤揭示了由救急性撫恤
本專著聚焦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困境兒童服務活動,以南京市江寧區湯山“益樂家園”服務中心孵化與培育的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困境兒童服務項目為例,以無委托代理理論分析框架為依據,圍繞政府購買困境兒童服務的無委托代理關系、需求的表達與購買服務的提出、政府購買的目標與行動策略、承接社會組織的資源與行動策略等問題,通過參與困境兒童服務項目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探討我國當前“多元治理”格局下困境兒童保護工作的現狀與未來發展。希望通過本專著的研究為我國政府購買社會公共服務領域工作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
本書為學術專著,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8BZZ101)研究成果。 書稿以“社區社會組織公共服務供給質量測評”作為研究主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概念與內涵上進行研究切入,在文獻梳理分析的基礎上,對“社區社會組織公共服務供給質量測評”的內涵特質作了四個方面的闡釋,立足“中國場景”、突出“理論自信”、唱響“中國話語”,凝練出五個方面的價值指引,著眼于研究內容的學科交叉性,吸納融合政治學的協同治理理論、公共管理學的新公共服務理論、工商管理學的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本書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社會發展與社會風險控制研究中心2022年針對“社會治理創新”這一主題開展理論探討后形成的理論成果。本書展現出了研究中心圍繞“社會發展”“應急治理”“鄉村治理”以及“社會治理”四大研究板塊中的重點領域或重大問題的發展動態開展的對策性、前瞻性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力求通過圖書的出版發揮研究中心在“社會治理體系完善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領域的決策和政策咨詢作用,以對社會治理的理論探討和實踐總結推動社會治理創新,不斷提升社會治理乃至國家治理水平。本書主要針對于
《中國社會創新藍皮書(2023)》系統梳理中國社會創新發展進程,總結社會組織和商業組織在解決社會問題過程中的社會創新模式和經驗,推出優秀案例,為社會創新的研究者、實踐者、政策制定者提供相關有效信息和依據,從而推動中國社會創新的更好發展,為社會問題的有效解決提供更大力度的思想支持。
本報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的2024年度分析報告(社會藍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組織研究機構專家、高校學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員撰寫。本報告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為主題,分析了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形勢。2023年是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通過各方努力,中國克服了許多困難,在經濟發展、就業形態、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水平提高、教育均等化、社會保障、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有效進展。這標志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井岡山精神具有科學內涵和時代價值,并與新時代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內在一致性。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源頭之一,是紅色文化的重要代表,蘊含著理想信念教育的寶貴價值和經驗啟示。新時代理想信念教育離不開紅色文化,而紅色文化要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就必須創新機制、運用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