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的視角出發,利用清華大學經濟社會數據中心的“中國城鎮化與勞動移民調查(2012)”的數據,采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對流動人口和非流動人口的地位狀況和地位獲得方式進行了研究。鑒于以往研究主要側重對城鄉流動人口進行研究,缺乏對從城市到城市這部分群體的研究,作者從戶籍和流動與否的維度,對農村本地人口、鄉—城流動人口、城鎮本地人口、城—城流動人口這四類群體的教育地位、職業地位、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主觀地位進行了分析。經過數據分析,作者發現,流動人口面對比非流動人口更多的壓
本書圍繞我國人口發展的核心目標與要求,在不同生育政策情景下,從我國人口規模和結構預測、人口規模和結構變化對就業與經濟增長的影響、人口規模和結構變化對資源環境的影響三個方面系統介紹了作者的研究成果。本書基于計量經濟學、人口學、資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統計學等方法,與現實問題密切結合,構建創新性的模型,力求真實地呈現中長期我國人口規模和結構的變化及其與經濟、資源、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和內在邏輯。在預測、測算和結果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我國人口發展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全書資料豐富,內
*人口問題是21世紀重要的議題。人口趨勢及其結構化差異,正在帶來廣泛的社會與經濟轉變。 全球人口達到80億是人口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人口規模、人口結構、人口質量的變化都將深刻傳導至國際社會。當前世界主要大國已經進入老齡化和人口萎縮,而在未來30年,超過89%的人口增長將出現在中等收入以下的國家。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孕育了潛在的增長空間,另一方面,人口年輕化對新興國家構成了各種各樣的挑戰。80億人口究竟成為負擔,還是驅動下一輪繁榮的力量,取決于我們能否為未來做好準備,重新理解
云南外籍人口數量位列全國第二。本書以云南為觀測點,對三種類型的外國移民進行考察:一是跨越十余年,觀察由西方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的生活方式移民,在中國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由優勢移民向“跨國擺渡人”轉變的過程;二是以云南兩所開設醫學專業的大學醫學留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南亞、東南亞留學生選擇奔赴云南學醫的動機與經歷進行分析;三是關注瀾湄區域跨國流動的女性化趨勢,展現女性通過務工、通婚方式進行的跨國流動及其在流動中帶來的連接,以及面臨的困境。
本書總結河北省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依然存在的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河北方案。具體內容包括:河北省人口發展過程簡要回顧、河北省生育政策實施與人口工作開展情況、河北省計劃生育獎勵處罰政策演變情況等。
在影響人口遷移的眾多因素中,住房與土地的作用無可替代。住房既是安身立命的處所,又是承載著家與心靈歸屬的空間。而土地是住房的載體,住房問題與土地問題密切相連。人口的遷移流動性與住房和土地的不動產屬性形成了動與不動的鮮明對比,在中國城鎮化的進程中大量人口從鄉村向城鎮的流動遷移,住房、土地與人口遷移的耦合關系在城鎮化過程中發生著劇烈的變化。本書較為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住房、土地與人口遷移的關系,分析了住房價格、住房產權、住房保障、土地權益等多方面因素與人口遷移的關系,從流入城鎮、老家、甚至是非流入城
自明清以來湖南數百年的人口史就是湖南數百年的社會史。近幾百年湖南歷史燦爛于世,耀世人物層出不窮。這一切燦爛與耀世的原因都應該從湖南數百年人口的演變這個最基本最原始的元素中去尋找最基本的答案。湖南人口從明季的200萬左右發展到民國的3000萬,數百年增長了15倍,與此相伴的經濟文化也同步增長。湖南人孜孜好學以這幾百年為范,湖南歷經磨難以這幾百年為甚,湖南人心憂天下以這幾百年為多。面對千年變局他們在湖南立業、成勢,成為馳聘宇內的風云人物,成就享譽世界的湖湘文化,構建了一個足以彪炳史冊的湖南
本書內容包括:首都北京人口老齡化現狀與發展特征、首都北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面臨的挑戰、國際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行動計劃及其借鑒、英國養老金制度改革和社區照顧服務及其借鑒等內容。
人口空間分布,是“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復雜系統中的關鍵一環,是制定國家及區域重大戰略的前提,是各類規劃合理配置要素的重要基礎。本書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和人口發展與空間布局的新趨勢,從全國、長三角城市群、典型城市及其代表區域等尺度,開展人口空間分布的演化過程與形成機理研究,從開發–保護平衡、公平–效率兼顧維度進行人口空間分布預測,進而提出引導和優化人口空間分布的政策建議,可為我國新時期優化城鄉區域發展格局、促進協調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政策建議。
這是一本專門研究當代中國流動人口婚戀模式變遷及其影響因素的社會學學術專著。全書分成“導論”“文獻綜述”“理論框架與研究辦法”“流動人口戀愛擇偶模式特點與變遷”“流動人口婚姻建立模式特點與變遷”“流動人口婚姻生活模式特點與變遷”“流動人口生活模式特點與變遷”“流動人口婚戀及其變遷的典型模式”“解決流動人口婚戀問題的路徑”和“結語”等十個部分和“序言”“后記”兩篇,并在每章后附有參考文獻。本書以時間跨度為15年的兩次田野調查為基礎,以建模統計為依據,調查追蹤流動人口進城務工潮后所形成的婚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