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女簡史 : 世界上最古老的偏見 : the world's oldest prejudice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扎根據理論的背景、基本流程和建構理論所必要的步驟;第二部分展示了如何將這些材料應用于實際的數據分析,以便讀者了解從最初的數據收集到理論整合的整體研究過程;第三部分則聚焦于實用性、提供了撰寫學術論文、專著、學位論文和進行展示的建設,并展示了如何撰寫每項內容的提綱。
本書是對美國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感知犯罪、威脅以及這種感知如何控制她們行為的令人信服的分析。埃絲特·馬德里斯利用焦點小組和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來向讀者展示恐懼和擔心對不同年齡和社會背景的女性造成的傷害。盡管對犯罪的焦慮幾乎影響到每一個女性,但馬德里斯表明,種族和階級地位在女性對犯罪恐懼感知中起著作用,并且女性對犯罪的恐懼是被社會培養出來的。對于犯罪的恐懼在美國就像流行病一樣,且情況日益嚴峻。槍支泛濫和暴力犯罪觸目驚心,少數族裔、婦女、兒童等特定群體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遭受嚴重威脅,執法部門濫
本書是一部聚焦女性議題的名家作品集,諸多知名學者、文藝家、思想巨擘,從各自的角度出發,與讀者真誠分享自己的女性觀念。
在本書中,李銀河、翟永明等暢談中國女性地位問題,述說女性在歷史與文化中的境遇,以及如何實現女性獨立和男女平等,見解十分精到。同時,本書特別選錄了魯迅、梁實秋、袁昌英等人的相關篇什,他們作為文藝界、思想界的前輩,早就在女性的人格和權利、女性在歷史與現實中的處境、女性問題的文化根源與思想根源等議題上進行過深入探究,他們的議論誠摯而睿智,至今發人深
我們見證了大語言模型的興起。政治理論家漢娜·阿倫特在見證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后,寫下了《人類境況》一書,而本書則在大語言模型時代系統性地探討“后人類境況”,提出以“技術-政治”為主軸來重新考察當下文明狀態及其所面對的危機。全書從人類主義的黃昏、智能與智慧中的器官學、大語言模型的信任問題、智能與速度中的競速學、競速統治與后民主政治、算法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后人類境況中的教育學、機器人與“人類學機器”的政治哲學、技術與生命內在的技術哲學以及大語言模型時代的知識實踐等當前技術-政治哲學最前沿的
在本書中,作者借由霍妮的視角,細致入微地剖析了神經癥人格這個一直以來被人們視為“病態”“異類”的心理狀態。在追溯人格形成的外在影響與內在原因的基礎之上,探討了現代人可以如何借由自我分析來克服神經癥人格的阻礙,從而更好地認識和接納自我,減輕時代性焦慮。
在當今眾多的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中,恐怕還沒有哪一門學科像社會心理學這樣,歷經百余年的發展卻依舊在研究取向上存在這樣大的分歧:心理學取向強調個體變量的重要性,社會學取向強調群體變量的重要性,文化人類學取向強調文化變量的重要性,而社會生物學取向則強調遺傳變量的重要性。難怪有的社會心理學家會將整個學科的發展困難歸咎為所有研究者都傾向“選擇”某一種取向,而未能兼顧各相關學科的觀點。本書從上述學科圍繞人性和社會行為提出的13種完全不同的解釋性理論入手,詳盡陳述了西方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建樹,尤其對社
家譜圖是幫助我們理解家庭模式的實用工具之一。本書共分11章,并附有旨在詳細闡述家譜圖的實踐、理論、畫法及其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研究方向和發展趨勢。本書致力于更好地闡釋社會中各種各樣的家庭構成和家庭模式,以及家譜圖在臨床實踐中的多種應用方法。標準化的家譜圖是了解家庭歷史和家庭人際關系的通用語言,它被家庭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家庭醫生及其他醫務工作者廣泛地應用于臨床與助人工作的實踐中。
如何避免自己的小家重蹈原生家庭的覆轍? 不想成為自己父母那樣的人,但并不清楚怎么對待孩子才是他/她想要的愛? 如果伴侶的父母、手足總給我們制造矛盾,怎么應對? 一想到自己即將承擔一個新的角色就恐懼緊張,覺得難以勝任,怎么辦? …… 請先放下妻子/丈夫、母親/父親、兒媳/女婿等具體的角色,從家庭這個整體出發重新審視自己的成長之路和當下的關系模式,發現那些影響你至今的不成文的規則、無意識的角色分配、失衡的情感賬本、糾纏僵化的三角關系、犧牲與回避的惡性循環&helli
本書在人民大學的校選課授課稿基礎上修改而成。本書從中國道家哲學與西方情感現象學的角度,探討人類復雜的情感現象及情感教育,將人類情感尤其兩性之間的情感分成十個代表性的類型進行分析、探討,每一講先講解相關理論,再輔之文學或電影作品的案例分析,最后從當下的現實角度提出新的相關問題加以討論。在理論上以道家自然的情感觀與超越的精神境界為背景,深入分析老子、莊子、王弼等人的性情理論以及西方哲學中從柏拉圖到海德格爾、薩特、波伏娃、梅洛·龐蒂、席勒、列維納斯、韓炳哲等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哲學家的情感哲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