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在新的歷史坐標上,有展望更新,也應有記憶留存和經驗的研究總結。本書全面展現1949202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上海貢獻上海經驗上海智慧上海引領,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藝術、生態文明等各方面,亦對上海如何繼續當好排頭兵、先行者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本書圍繞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詩人里爾克與現代雕塑的奠基者羅丹之間充滿矛盾的友誼展開,是這兩位大師的雙傳記,記敘了羅丹與里爾克一生中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品誕生過程和重大的思想轉折,不僅寫出了兩位大師各自在藝術道路上的艱難探索,同時通過他們二人與二十世紀初歐洲眾多藝術家、作家、思想家的交往和相互影響,折射出那個人類群星閃耀時代的迷人景象。
本書選取了唐朝十四位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包括王朝奠基人李世民、數位宰相和將軍、一代女皇武則天、太平公主,以及最后的掘墓人高駢等,用他們串聯起了大唐跌宕起伏的歷史,不但彰顯了盛世大唐的恢弘與豪邁,也體現了歷史不乏陰險與背叛、隱忍與冤屈,既展現了大唐王朝的興衰沉浮,也讓讀者看到了風云人物的命運長歌。
大唐盛世,多國取之,此時的日本正處于政治交替狀態,社會動蕩不安,于是取法唐朝,吸收了以律令法典為代表的一整套典章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國家,對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這一時期在日本歷史上也被稱為“律令制時代”。可以說,律令制構成了日本古代的立國之基,也是理解日本古代社會歷史的關鍵線索。而唐、日律令異同比較,利用日本保存的律令復原久已亡佚的《唐令》等等,對于研究唐朝法制史乃至中國古代史都有重要意義。日本史學家大津透教授繼承了日本律令研究的深厚傳統,是當今日、唐律令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學者。作
從文藝復興之初,歷史學家們就開始著手研究羅馬尼亞人的命運,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扮演的角色、他們的特性及語言。最近一個世紀以來,有關羅馬尼亞人的前世今生、他們在歐洲以及世界上的地位等方面的專業且正統的歷史論述,更是頻頻見諸歷史教科書和不同渠道的大眾媒體。 盡管如此,但從一方面來說,這些內容并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因為歷史學作為一門研究學科一向很難界定,它總搖擺于科學與藝術之間,在史學與神話傳說中周旋,或是真實事件的記錄,或是有感而發的隨筆,亦真亦幻。另一方面,在探究羅馬尼亞民族歷史的過程中,總
敦煌藏經洞發現的文獻和莫高窟保存的藝術品,為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是每一個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讀者應當熟悉的內容。本書在包涵敦煌學范圍上超出了以往的介紹敦煌學的論著,同時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概述相關知識的基礎上,為深入研究提供參考文獻索引,同時配有大量的隨文圖片輔助文字說明,在注釋中詳細介紹了相關問題的研究成果。 全書內容共十八講,涉及敦煌的歷史及其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藏經洞的發現及流散、各國敦煌學研究的回顧與發展,各類敦煌文獻及其對政治史、社會史、宗教史、考古與藝術、語言文學
《一讀就入局的中國歷史》是一本人生勵志類圖書。讀史使人明志,讀書能使人知得失。本書以歷史事實為基礎,講述古人在面對國家民族危難、個人生死考驗等重大決策面前表現出的堅貞、氣節、智慧和勇氣,透過一個個故事,能夠幫助讀者認識人生的意義和本質,培養堅定的信心和決心,從而戰勝困難、走向勝利。全書共分為八章,忠臣與奸臣的斗爭、紅顏才女的心路歷程、忠勇的武將、天下才子出仕與歸隱的選擇、不同行業的人間煙火等內容。本書圍繞中國歷史上突破困局的高明策略進行講述,將歷史的風華絢爛展示無遺,作者劉世芬以生動的筆觸
在席卷全國的五四運動中,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有所參與,并深受影響,參與方式和所受影響各各不同。但在簡明的、宏大的、集體的五四運動書寫中,我們很難看到這些豐富的、具體的、個人的五四運動經驗。本書基于新鮮的日記史料,書寫了個人的五四運動史。具體而言,該書講述了惲代英、應修人、汪壽華三名后來的中共黨員、革命烈士在五四運動中的活動和思想,從個體的視角還原了五四運動的真實情形,也呈現了五四運動如何為中共建黨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于杭州西湖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本書為岳飛的傳記小說作品,開頭從文武雙全、壯志難酬的岳飛走出小山村開始,描寫了岳飛胸懷大志,在精彩紛呈而又錯綜復雜的世界中闖蕩,經歷了千難萬險,九死一生,文韜武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