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在“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語境下,探討儒學兩創與構建中國式現代性話語體系的實踐邏輯和融合機制,歸納和剖析儒學進行現代性轉化的可能性,以及傳統儒學進行兩創的現實路徑,為闡釋以儒學文化為根基的中國文化現代性的獨特類型提出新的現代性理論范式以及全新的比較視角,同時提出儒學參與中國式現代性話語體系構建的兩創策略和解決方案。本研究的主要觀點有三個:(一)儒學具有現代性基因,是中國式現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全球現代性重要組成部分。(二
中庸之道在中國哲學傳統中一直是溝通天人關系的橋梁與紐帶,并以誠作為溝通的方法與途徑。《中庸明意》以儒家經典著作《中庸》為底本進行解讀,致力于重建儒家哲學、思想和文化的精神祖先,重新發揚修道之謂教的精神,直至確立家之教的高度,把明意理解為致良知,誠于祖天,便能心中無限光明。所謂祖天,就是如天一般的祖先意識,而誠于祖天之意,就是感悟自己當下與祖先相通的那種通天之意。《中庸明意》的注中多留意于海外學者的解讀,如辜鴻銘、陳榮捷、杜維明、安樂哲等人的翻譯,這樣不僅多了一層跨文化視角,更體現出《中庸》
先秦儒家是儒家的發源,后來整個儒家的發展都是在其奠定的規模之上展開的。本書主要透過對殷周之際到戰國末期思想發展脈絡的梳理,圍繞四對范疇:祖、帝,德、天,仁、禮,性、命等,對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進行了探索。本書運用范疇解析的方法,融訓詁、思想史、哲學史的研究于一體,對于深入理解先秦儒學基本概念范疇的形成具有積極的意義,對于理解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歷史,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特點,實現中國傳統修修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等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本書以先秦氣論思想為研究的整體,在借助于出土文獻材料和先秦原典互證的基礎上,以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內在邏輯為線索,一方面試圖打破外來哲學的影響,另一方面試圖打破過往學界注重分散、個別等差別研究而忽視整體系統研究的習慣,重新勾勒和構建先秦時期氣論哲學的產生、發展及成熟的邏輯脈絡,采用文獻研究和哲學分析相統一、邏輯和歷史相統一、學術觀念史和文化史相統一等方法,將全書分為六章、導言和結語共八個部分,對先秦氣論哲學的思想淵源、發展成熟和歷史過程、一般性質、超越性、兼涉宇宙社會人生的哲學體系等重要
《周易》被譽為“第一國學”“群經之首”,是中華經典中的經典,集中反映了中華文化的特質,型塑了中國人的基本思維模式,影響后世數千年。易學名家、復旦大學教授王振復精心擇取《周易》中深富智慧、最具代表性的段落近百句,以權威的釋義、精當的解讀,剔掘出蘊含在《周易》中的文化原型、微言大義和哲理哲思,并緊貼當下讀者關心的內心話題,以深入淺出、意蘊悠長的文字,帶領讀者了悟《周易》精義,探尋古人的思想世界,進而綰合讀者自身的心路歷程,把握這部經典所蘊含的深刻智慧。
本書研究了1978—2023年這段時期內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著述發展及其內在邏輯變化和相關史家治史觀點變遷的歷程。將這種肩負著傳播、弘揚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特殊史學種類近40余年發展歷程中的點點滴滴以史學史的體相匯聚成篇,通過明晰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分期、內生邏輯、表現特征、史籍與史家、新的研究熱點、未來展望等幾個方面的內容,以達到建構一個脈絡清晰的學術史研究模型的目的。在徐徐展開該領域發展畫卷的過程中,人們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改革開放精神春風拂面般的舒爽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愈走愈寬闊
本書為我國知名哲學家夏可君過去20年來學術與思想的結晶,體現出作者個人的哲學進路:從海德格爾的差異,到德里達的延異,再到作者的詭異,并融入了道家思想的現代轉換。本書剖析了來自哲學本身的雙重問題:一方面是回應哲學內部的問題,接續哲學史,回應德里達的“絕境”邏輯,重新思考“游刃有余”的中國智慧在當代的價值;另一方面,作者以自己獨有的“余讓”與“余地”概念,在倫理上重新解釋“讓予”的原初姿態,形成不同于黑格爾以來西方辯證法的“余讓的哲學”,對海德格爾與德里達之后的西方現代哲學,給出了來自中國
《李文公集》是由北宋王深甫編成的唐代學者李翱的文集。李翱勤于儒學,博雅好古,其學術成就主要表現在文學與哲學兩方面。他反佛崇儒,《李文公集》中所收錄的《復性書》即為這方面的代表著作。集中所收錄的文章還涉及性與情、文章與義理等當時儒學討論中的關鍵問題,在儒學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李文公集》現存的主要版本有:明成化馮孜刻本、嘉靖舒瑞重修馮孜刻本、嘉靖黃景夔刻本、明末毛晉汲古閣《三唐人文集》本、日本文政二年刻本、清光緒馮焌光刻《三唐人集》本。此次整理,以19191921年《四部
謫居龍場,頓悟圣道;巡撫南贛,平匪誅藩;回鄉守制,光大心學;總督兩廣,保境安民。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氣象萬千。他無疑是一位左手執書卷,右手持寶劍的豪杰,也是一位可稱為哲人與英雄的儒者。他那歷經千辛萬苦而悟得的寶貴思想,是切實可行且充滿生命力的,故而,能給在現實生活中疲于奔命的我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與強大的自信力。 誠如作者所言,希望這部敘述了王陽明之生涯以及其思想之核心的小書,能在這些方面對讀者有所裨益。
《龍川文集》是宋代“永康學派”代表人物陳亮的文集。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浙江之地有著燦若星辰的大家名家,而陳亮及其《龍川文集》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本書為永嘉學派代表人物陳亮的代表作《龍川文集》的導讀、選注本。陳亮(1143—1195)被稱為“中國唯一的狀元思想家”。“狀元”一詞承載了國人對文的推崇以及被推崇對象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戲劇性想象。本書從“浙學大家”的角度接近和認識陳亮,從《龍川文集》中精選出陳亮最具代表性的文章與詩詞,撰寫導讀、注釋,使讀者了解陳亮人生與經歷,剖析陳亮思想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