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角,研究和探討生態視知覺理論的哲學意蘊與建筑應用的有關問題。本書梳理了吉布森的生態知覺理論的內容、意義與方法論內涵,評價了知覺的哲學研究和心理學研究歷史,從哲學視角探討了感知與實踐(行動)的基本關系,闡述了生態視知覺理論的建筑應用問題,這些探討對于科學技術哲學和生態心理學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對于認知心理學和創造力研究領域也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同時對建筑設計實踐也有啟發意義。
本書分甲、乙、丙、丁四篇,共十六章,內容包括:永恒在何處、抹去瞬間、時間的突圍、真性的“秀”出、時序的錯置、桃花源時間等。
本書集中討論社會化的藝術活動的理論專著。與作者已出版的《藝術符號學》一書主要討論純藝術不同,本書嘗試將作為意義之學的符號學與無目的之實踐的藝術相結合,重新審視我們對藝術的認識,既能考察和推進符號學理論的發展,也能拓展當下學界對藝術的認知疆界。換句話說,符號學必須令人信服地揭示藝術的特點,在復雜問題的研究中,把藝術學理論向前推進一大步。這種嘗試是非常具有創見的,也體現了中國學者在普遍性學術研究領域上的廣闊視野。
本書是關于藝術論域的符號學研究專著。本書嘗試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作為一門意義之學,符號學如何走向藝術論域,如何解決意義非常特殊的對象藝術,因為很多人認為藝術具有無目的性,追求意義甚至會破壞藝術,藝術的意義不可言傳。本書嘗試將作為意義之學的符號學與無目的之實踐的藝術相結合,重新審視我們對藝術的認識,既能考察和推進符號學理論的發展,也能拓展當下學界對藝術的認知疆界。換句話說,符號學必須令人信服地揭示藝術的特點,在復雜問題的研究中,把藝術學理論向前推進一大步。這種嘗試是非常具有創見的,也體現了中國
我們生活在一個風格化的世界。風格與圖像的權力主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迷戀外表、醉心符號、追隨時尚、精心雕琢生活方式……它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又不局限于其中任何方面;它無形而重要,無所不在卻又無處可尋。本書試圖借助那些經歷了幾個世紀演化發展的文化與社會模式,從現代的視角去理解人們對風格問題的關注與癡迷,剖析風格和圖像如何支配我們的生活。
很多初級設計師和有志成為設計師的人覺得自己還沒入門,不懂設計,沒什么品位,沒有自信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但是不想失敗! 這本書教你正確的做法! 本書至今為止在全國的宣傳研討會上登場,在學員問卷調查中寫下“想馬上實踐”“具體例子很容易理解”和“改變了一直以來對設計和宣傳的理解”等感想,每次都獲得90% 以上的滿意度。與設計創意集中在一起的書和網站不同,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是重點。了解了這些,即使沒有感覺也應該能得出好的結果! 你以前不知道的,簡單卻有效的,不失敗的設計想法,通過這本書來學習制作
《設計構成》內容分為設計構成概述、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設計構成的應用五部分。書中闡述了設計構成的基本理論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結合有代表性的設計大師、設計流派、設計作品,對設計構成理論進行了分析說明,著重培養學生在設計構成中的表現能力和創意思維能力。《設計構成》內容全面,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所闡述的內容深度、廣度適宜,有利于學生理解。 《設計構成》可以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行業愛好者的自學輔導書。
《密碼》集合了日本著名設計師松田行正關于設計的諸多思考與實踐。本書分為兩冊,分別是《文本》和《圖本》。《文本》采用豎排的方式,收錄《高空俯瞰》《形變》《白與素》《中心與邊緣》等14篇文章。《圖本》采用橫排的版面,內容以信息圖為主,主題多樣,涉及杜尚、米羅、蒙德里安、色彩、圖案、漢字、符號等諸多領域,將設計理念通過設計實例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這既是一本會給讀者帶來靈感與方法的設計之書,也是一本帶來愉悅與樂趣的知識之書。
本書作者考察了各個領域的視覺化革命,他們探索并討論了多學科范圍內的新的關鍵術語,從數據庫經濟到超媒體的戲劇,從神經科學的可視化到生物藝術中的圖像。他們在人類意識的發展中思考圖像的力量,追求視覺現象的新定義,并且檢驗了用于圖像研究和視覺分析的新工具。
本書以現象學方法解讀現代藝術的風格,探討表現主義、塞尚、立方主義、杜尚式觀念藝術,以及抽象藝術的風格問題。本書研究方法的出新之處,在于化用德勒茲對現代藝術的論述,從細節上描述藝術作品特殊的視覺特征和傾向性,作者稱此法為“后分析的現象學”。本書由此切入,發揮了尼采、梅洛-龐蒂以及20世紀其他重要思想家對康德哲學的借鑒,并在此前提下重新闡釋現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