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建安文學重置于“個體自覺”的觀念背景之下,本書以專題突破的寫作方式,從死亡書寫、名物書寫、女性書寫、政治書寫四個方面,研究個體自覺的觀念給建安作家的生活態度、審美態度、政治態度所帶來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文學書寫態度、手法和創作風格的影響,認為建安文人創作的根本動機乃在于與死亡恐懼的抗衡,并通過揭示建安作家在釋放欲望、享受今世的生活態度中的物我關系和男女關系,詮釋他們投身政治、追求建功立業過程中既有變通的人生觀,也有人格獨立精神的雙重心態形成的深層原因。
選取汪曾祺先生談生活意趣的篇章百余篇,計23多萬字,分類編目,展現汪曾祺筆下的人物、風景、美食、草木蟲魚、歷史、文化、藝術,讓讀者分享那個熱愛生活與藝術、興致勃勃的“生活家”汪曾祺那些煥發著神采、帶著“汪味”的感悟。汪曾祺的文章,是生活的贊美詩,是感悟人生藝術的品鑒寶典,激發人們無論在什么境況下都始終“不廢風雅”,保持對生活的執著與熱愛之情。本書采用人民文學出版社《汪曾祺全集》優良底本發稿,前插汪曾祺書畫多幅,附贈藏書票一枚。
海存在于人的時間之外?有那么多人,男男女女,對陸地生活意興闌珊,卻心心念念要潛入更深的海底,他們去尋找什么?與其說海水清涼了陸地予人的灼痕,不如說深海展現了陸上人生不可能獲得的一種哲學。
《夢潛》收錄的7則中短篇小說,均以潛水為主題,串聯起都市里的各色人生。既書寫冒險與激情,也刻畫人們互相糾纏難解的命運。沒有不同的人類,只有不同的生命情懷,以及情懷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倫理。
作為一種自我表述的特有形式,
法國女性寫作的歷史較為漫長也較為獨特,
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自公元6世紀至20世紀,
從表達個人的情感訴求和政治立場,
到關注女性的本質和個體意識,
再到建構女性自身的寫作傳統,
法國女性的寫作史
堪稱一部法國現代女性意識的進化史。
本書旨在通過對法國女性寫作史的簡要梳理,
探究女性問題的來源及其表現形
本書分為:短篇小說、隨筆,共兩部分。主要內容包括:一個作家的午后、資助芬尼根、迷失的十年、酗酒病人、瘋狂星期天、一錯再錯、一次異國旅行、風中家族、少年得志、崩潰、黏合、小心輕放、我失落的城市。
本書由50多首相對較短的抒情詩組成,分為四輯:沒有羞恥的女人沒有帽子的天空唱歌和哭聲和未經審查的希斯內羅斯。許多詩里出現了具有詩意和韻律的西班牙語單詞,蘊含對墨西哥和美國文化的深刻認識,涉及各種主題,包括宗教、政治、暴力、自然、愛情、欲望、衰老和死亡。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是關于女性身份的,展露了作者對自己作為女性和藝術家的自信。
本書以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封封家書為載體,細品書信中的親情與愛情,探尋其中的文學、美學、藝術、史學、思想等元素,感悟人生,傳承家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風建設,注重以家風傳承育人興家。古往今來,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里,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
建設好家風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
這是一個攀登珠峰的旅程紀實,也是一個為了回家的歷經坎坷故事。但作者沒有被珠穆拉瑪峰這個世界高點嚇退,也沒有被突如其來的疾病擊退,更沒有被回家路上的無數意外擊沉。他用一種永遠向上,永遠攀登,永不放棄的精神,向讀者講述著他的人生故事。這不僅是個講述攀登的故事,也是一個人生戰勝苦難的勵志故事。問世界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處比天高,在世間自有山比此山更高。我看這重巒疊嶂,上亦是下,下亦是上,人生故事,亦復如斯。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風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長,社會才能健康發展。家風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深刻到無法替代。 本書就是一部關于家風故事的采訪手記,共分家庭之美、家教之光、家風之行三個章節,講述的都是身邊優秀的家風故事。全書以平民的視角,紀實的手法展開,生動再現了身邊普通家庭的家風閃光點,每篇文章都飽含著刻骨銘心的親情,每個故事都凝聚著直抵人心的溫暖,是可學可做、可追可及的家風榜樣,讀來生動有趣,感人至深,讓人耳目一新。
八年來,在“通世智庫”公眾號刊登近百篇優秀散文、短文、詩歌,謳歌革命先輩流血奮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歌頌社會主義建設中各條戰線的先進人物,啟智鑄魂,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為主流媒體廣泛轉載。本書為“通世智庫”公眾號抒發家國情懷的文章結集,分“丹心報國”“深情厚意”“歲月如歌”“開卷有益”四部分,包括退休老領導、老專家撰寫的《武夷山申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紀實》《李前寬與中國電影博物館》《我所經歷的百車大會戰》《不忘初心鏗鏘行》《入黨六十年,初心永不變》,也包括普通工人撰寫的《檢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