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對話的形式總結了六次產業理論的新進展,提出生態農業六次產業化的新概念,討論了科技特派員如何通過數字化、生態化、創意化途徑打造生態農業六次產業化,形成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健康農業、未來農業。六次產業理論的新進展體現在四新,即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理論、數字經濟的新要素、滿足用戶消費體驗價值的新主流、打造商業生態鏈群的新模式
作為監督社工服務項目的外部評價機制,第三方評估以獨立、客觀、公正、專業為核心的特質而為社會各界所認可。但第三方評估也難以避免形式化、功利化、片面化等評估偏差問題。第三方評估的制度缺陷使評估偏差問題難以避免,但評估偏差的程度取決于第三方評估機構的具體行動策略。應當從宏觀社會系統和微觀法人行動者兩個角度,從完善第三方評估的
本書以人力資本理論、內生增長理論、新人力資本理論等經典理論為支撐,按照學前教育的相關主體,從個體、家庭和社會三個層面分析學前教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和作用機制。本書突破了傳統單一的基于微觀層面的人力資本解釋路徑,在其基礎上,將勞動經濟學視角的婚育女性勞動參與率、教育消費的經濟驅動邏輯等納入分析視野,從而建構了個體-家庭-社
科學史揭示了一個并不顯而易見的事實:想知道中國向何處去,需要探究科學從哪里來;要建立創新的土壤,需要了解歷史上科學創新如何發生。東方被西方趕超始于近代、始于科技領域。對這種東西方文明潮汐的漲落,歷來有幾種主流解釋。但無論是從制度、文化、經濟角度進行的決定論式的解讀,還是大分流等理論試圖提供的偶然性角度解讀,都還沒有真正
“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是一個極具科學性和現實性的學科范疇。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實踐,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經濟本體論”“經濟認識論”“經濟方法論”“經濟價值論”的總體性遵循。作為具有哲學新高度的經濟學思想創新體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思想是解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奇跡,呈現中國特色社會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我國風險治理工作在穩步推進的同時,也面臨復合性、復雜性和跨界性增強的風險態勢,尤其體現在氣候變化、安全生產以及社會風險三個方面。2023年我國堅持常態應急和非常態應急相結合,把預防擺在更加突出位
本文集由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部政治哲學研究中心組織編撰,精選了第二屆桂子山政治哲學論壇(2023)的會議論文16篇,按照中國式現代化與政治哲學、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生論壇等版塊匯編而成。各位作者圍繞政治哲學與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從政治哲學視角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關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治理問題,探索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
本書為上海哲學社會科學中青班專項課題成果。本書圍繞互聯網治理的歷史、理論和實踐進行系統的梳理,結合從互聯網治理的歷史演進和現實需求分析,重點從基礎設施層、技術協議和標準層、應用程序層和信息層四個維度對當前互聯網治理的重要或熱點議題展開了分析,力圖為提升網絡空間治理水平提供較具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本書在具體生動的社會結構中思考了教育問題和教育學問題,展現了中國教育學在其發展進程中與科學的纏繞與是非。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話語分析為辯護的前提立場,從學術話語的角度認識了科學教育學的復雜性之后,嘗試對教育學的科學性做出理論承諾。本書闡釋了教育學科學性的辯護前提、理論承諾、歷史語境、現實境遇和提升路徑,為認識教育
在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研究生和導師之間的玄妙關系被比喻為黑箱,如何破解這個黑箱密碼,構建優質導生互動關系,對促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書引入自我主導理論和學習伙伴模型,運用混合研究方法,深入探討了在研究生和導師互動的情景中,研究生個體發展質量的內涵、過程和機制。這對全面認識高等教育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