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應用案例》系統地介紹了電子商務的整體框架及相關應用,主要闡述了電子商務案例分析方法,并分別介紹了涉及零售業、金融業、網絡服務業及其他行業電子商務案例分析,以及ERP、CRM案例分析、知識管理、網絡營銷、經營創新案例分析、世界知名企業電子商務綜合案例分析等,涉及幾十個案例,為學生全面掌握電子商務的方法與技能提供了教學內容。
《電子商務應用案例》既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電子商務、信息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國際貿易、財務管理、金融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領域高級管理人員的參考學習用書或培訓教材。
《電子商務應用案例》特色 本教材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電子商務基礎知識。重點介紹了社會信息化環境下,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主要模式及其優勢與存在的問題。第二部分介紹了一些典型的電子商務應用案例。這部分內容力圖客觀真實地描述各個案例的主要情況,盡力為學習者和指導者提供案例探討所需信息。第三部分介紹了一些案例分析方法和案例教學方法,主要是為教學提供指引。幫助學習者和指導者分析探討第二部分提供的案例或者其他案例。 讀者對象:高等職業院校電子商務,工商管理等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有一定經濟管理知識的專業人士以及電子商務從業者等。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各種形式的電子商務不斷涌現,為探索電子商務實踐道路和電子商務理論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案例資料。案例探討可以培養學習者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習者在貼近實務的環境中思考現實問題,同時又可以使學習者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和分析問題。因此,案例探討是經濟管理類各個專業的重要培養手段。學習者通過電子商務應用案例的探討可以更好地從總體上把握電子商務理論,鍛煉使用電子商務技術的能力。由于電子商務涉及各個層面和領域,因此電子商務人才需求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在企事業單位一線從事具體電子商務工作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將是多樣化中重要的一極。本書主要是針對高等職業教育層次電子商務教學需要而編寫,力圖滿足這部分人才培養的需要。在編撰過程中立足理論夠用、重在實踐的思路,注重結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方法和課程體系特點,充分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
本書注重基本技術方法和實務技能的結合。為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對電子商務應用案例探討的需要,本書分為3章:第l章介紹電子商務基礎知識,重點介紹了社會信息化環境下,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主要模式及其優勢與存在的問題。第2章介紹了一些典型的電子商務應用案例。這一章內容力圖客觀真實地描述各個案例的主要情況,盡力為學習者和指導者提供案例探討所需信息。第3章介紹了一些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案例教學的方法,主要為教學提供指引,幫助學習者和指導者分析探討第2章提供的案例或者其他案例。
本書的編寫前后經過三年,數次易稿,主要是電子商務實務發展速度太快所致。
本書編寫分工為: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鄒德軍編寫第1章和案例2.1~案例2.6,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謝金生編寫第3章和案例2-7~案例2-12,株洲職工大學朱愛嬌編寫案例2-13-案例2-18。株洲職工大學林志芳亦為本書的編撰做了貢獻。
出版說明
前言
教學建議
第1章 電子商務基礎知識
1.1 電子商務的概念
1.2 電子商務的種類
1.3 電子商務的一般分析
第2章 電子商務應用案例
案例2-1 亞馬遜(www.amazon.com)
案例2-2 戴爾公司
案例2-3 當當網網上書店
案例2-4 沃爾瑪在線零售
案例2-5 盛大網絡
案例2-6 阿里巴巴集團
案例2-7 攜程網
案例2-8 中國工商銀行的企業網上銀行
案例2-9 招商銀行網上銀行
案例2-10 中國金融在線
案例2-11 大寶ERP
案例2-12 廣州中一藥業CRM
案例2-13 聯邦快遞網站助推快遞
案例2-14 青島啤酒奧運網絡廣告
案例2-15 福特汽車S-MAX的網絡營銷
案例2-16 南京中鐵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訴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計算機網絡域名糾紛案
案例2-17 網絡鏈接法律糾紛案件
案例2-18 北京搜狐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等訴北京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第3章 電子商務應用案例教學指導
3.1 案例的概念與種類
3.2 案例的分析方法
3.3 電子商務應用案例教學
參考文獻
1.1 電子商務的概念
1.1.1 形成電子商務的社會環境
1.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
20世紀末,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最有影響的事件莫過于Internet(互聯網)的出現。從1989年開始,Internet在世界范圍內普及并以極快的速度覆蓋了全球各國(中國內地例外,由于非技術方面的原因,一直到1994年年底我們才正式加入)。Internet的出現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大大減小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導致了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以至于“地球村”概念的出現。在網絡時代,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就像生活在同一個小村落的居民一樣,彼此都是鄰居,相互溝通和信息通信從此不再有障礙。特別是到了1995年前后,由于Internet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一個學術網絡、技術網絡迅速發展演變成一個大眾媒體。網絡開始深入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了整個社會的變化。例如:
(1)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可以通過E-mail等網絡手段來進行。
(2)開展休閑娛樂活動時(如下棋、打牌、游戲等),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和興趣愛好,通過網絡來尋找合作伙伴。
(3)購物,水費、電費、電話費的支付,理財和個人賬戶管理,可以通過網上銀行和電子商務系統來完成。
(4)查詢資料、搜索市場或商務信息資源時,首選的不是傳統圖書館和傳統媒體,而是網絡媒體和數字圖書館。
(5)辦公文件、商務單證的處理和傳遞都是通過網絡來完成。
(6)學生選課、查成績、查學分、交作業、與教師交流等可通過網絡來進行。
(7)人ff3N到家或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習慣性地上網查看一下電子郵箱(E-mail)和語音信箱(Voice-mail)。
(8)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如果有短暫的休息,首先會上網去看感興趣的新聞或娛樂信息。
這個變化是由于以Internet為基礎的信息技術(informationtechnology,IT)的發展而引發的,是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產物。IT產業的發展是從計算機誕生及其在各行各業的應用開始的。盡管IT業目前的發展狀況空前繁榮,但是它的每一步發展都伴隨著無數次的挫折和反思,正是這些挫折和反思推動了信息革命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