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發展的關注點從規模走向質量的同時,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關注點同樣從普及程度轉向優質高等教育的分配問題。弱勢群體由于經濟、文化、社會等資本弱勢,在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獲得方面可能遭遇某些制度性不公。如何破解這個難題?本書嘗試以比較教育作為研究核心范式,以美國一流大學的招生政策作為分析視角,探討高等教育強國—美國在優質高等教育分配問題中的沖突與演變。本書的解析重點是美國優質高等教育的內涵、主要招生理念的產生與發展、弱勢群體優質高等教育機會的歷史演變、校園多元化理論的影響、教育資助體系。以此為基礎,本書探討了我國弱勢群體相對優勢綜合評價體系,嘗試為我國的高考改革提供借鑒。
目 錄
序一(潘懋元)
序二(劉寶存)
緒論 1
第一章 美國優質高等教育 23
第一節 美國大學的分類、排名與樣本選擇 25
第二節 美國一流大學的教育宗旨 29
第三節 人才培養:從課程到實踐 30
第二章 美國弱勢群體優質高等教育機會概述(1950-) 41
第一節 戰爭與退伍軍人權利法案 43
第二節 民權運動與教育權利平等 45
第三節 亞裔的困境 55
第四節 精英階層的優勢 62
第三章 美國一流大學主要招生理念的產生與發展 73
第一節 20世紀初美國大學招生制度學術因素的彰顯 75
第二節 捐贈與校友傾斜政策 85
第三節 猶太學生的比例與品質 92
第四章 美國一流大學的招生機制與宣傳策略 107
第一節 招生工作機制 109
第二節 申請材料的規范化 114
第三節 招生宣傳與生源優化 118
第四節 對我國高校招生工作的啟示 131
第五章 美國一流大學本科招生評價因素與決策 137
第一節 學術因素 139
第二節 非學術因素 162
第六章 校園多元化理論與優質高等教育機會平等 177
第一節 校園多元化理論的形成過程 179
第二節 校園多元化理論的內涵與爭議 187
第三節 校園多元化理論與錄取決策——以哈佛大學為例 190
第七章 美國高等教育的資助體系 197
第一節 精英教育與學費政策 199
第二節 教育資助項目概覽 205
第三節 資助概況與問題 225
第八章 沖突與博弈:弱勢群體的相對優勢與大學錄取 235
第一節 美國一流大學招生政策與弱勢群體 237
第二節 我國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與效率 243
第三節 大考、利害、評價指標的關聯與辯證 248
第九章 以美為鑒:中國弱勢群體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與論證 259
第一節 典型案例分析與歸納 261
第二節 基于扎根理論的質性構建 269
第三節 弱勢群體與自主招生 285
結語 291
參考文獻 296
附錄 305
附件一訪談提綱 305
附件二調研、訪談對象編號 306
附件三調研書面數據節選 309
后記 388
圖目錄
圖1-1 2011- 2012學年美國大學生在不同類型高校中的注冊人數比例 26
圖2-1 13所樣本私立大學2017-2018學年本科生注冊人數 49
圖2-2 8所樣本公立大學2017- 2018學年本科生注冊人數 50
圖2-3 13所樣本私立大學有色人種學生比例 50
圖2-4 8所樣本公立大學有色人種學生比例 51
圖2-5 美國常春藤聯盟高校的本科生女性比例(2017- 2018學年) 54
圖2-6 美國15所私立大學的本科生女性比例(2017- 2018學年) 54
圖2-7 美國13所公立大學的本科生女性比例(2017- 2018學年) 55
圖2-8 13所樣本高校亞裔學生比例 60
圖2-9 12所樣本高校非洲裔學生比例 60
圖2-10 12所樣本高校拉美裔學生比例 61
圖2-11 2015- 2016學年6所常春藤聯盟高校本科生獲得資助的比例 69
圖2-12 2015- 2016學年7所私立大學本科生獲得資助的比例 70
圖2-13 2015- 2016學年5所公立大學本科生獲得資助的比例 71
圖6-1 50名哈佛大學學生SAT成績分布 191
圖6-2 46名哈佛大學學生高中學業咸績GPA分布 192
圖6-3 哈佛大學2014- 2017年新生區域分布 195
圖6-4 哈佛大學2014- 2017年新生種族比例 195
圖7-1 23所私立大學樣本院校學費(2015- 2016學年) 200
圖7-2 13所公立大學樣本院校州內居民學費(2015- 2016學年) 201
圖7-3 13所公立大學樣本院校州外居民學費(2015- 2016學年) 201
圖7-4 非獨立本科學生依照父母收入的人數比例分布(2011- 2012學年) 232
表目錄
表1-1 本書美國一流大學調研院校列表 27
表1-2 本書美國文理學院調研院校列表 28
表2-1 1991年美國各層次高校不同族裔學生比例 48
表2-2 13所樣本高校學生族裔比例結構 52
表2-3 1991年美國各層次高校女學生比例 54
表2-4 不同種族族裔在不同類型高校中的人數比例(2011- 2012學年) 59
表2-5 2010年高中畢業班學生SAT平均成績(約155萬考生) 65
表2-6 1952-2002年耶魯大學本科生獲得資助的比例 68
表3-1 2015年美國高校受贈金額排名 87
表3-2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一年級校友親屬的比例(1950-1965年) 90
表3-3 1961- 1966年耶魯學院新生SAT成績分布 100
表4-1 申請者主要信息摘要表(哈佛大學) 114
表4-2 學術表現評定 116
表4-3 課外活動評定 116
表4-4 個人品質評定 117
表4-5 綜合表現評定 117
表4-6 樣本院校學費與錄取率 120
表4-7 美國一流大學招生主要策略 123
表4-8 部分案例院校群發電子郵件部分內容(按接收時間前后排序) 125
表4-9 案例院校傳統信件部分主題 126
表4-10 美國一流大學本科招生深度體驗項目(36所樣本校) 127
表4-11 12所常春藤聯盟高校的錄取率變化情況 129
表5-1 斯區高中學分要求 141
表5-2 斯區高中課程評分標準及GPA績點值 142
表5-3 斯區高中校園時間表 142
表5-4 很有可能在自然科學領域繼續接受教育或者培訓的學生 143
表5-5 畢業之后不太可能繼續接受教育的學生 143
表5-6 打算繼續接受教育或者培訓但不一定在自然科學領域內的學生 144
表5-7 斯區高中英語主修課 144
表5-8 斯區高中英語選修課 145
表5-9 斯區高中數學主修課 145
表5-10 斯區高中社會研究主修課 145
表5-11 斯區高中文化課課程表 146
表5-12 美國一流大學新生SAT成績區間(排名百分位數位于25%~75%) 152
表5-13 ACT綜舍分數與SAT閱讀+數學綜合成績對照 155
表5-14 ACT英語或作文與SAT作文 156
表5-15 AP課程目錄 158
表5-16 AP課程考試成績與解釋 159
表5-17 lB文憑項目課程列表 160
表5-18 美國國家認可的學術競賽和項目(部分) 161
表5-19 美國獎學金競賽及學術項目(部分) 161
表5-20 美國中學生課外活動部分形式 166
表7-1 當前美國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2018年1月18日生效) 207
表7-2 2016- 2017學年弗吉尼亞大學學生獎助學金概況 208
表7-3 2017- 2018資助年,FSA提供的主要助學金項目 209
表7-4 弗吉尼亞大學學生資助服務中心認定頒發的獎學金 214
表7-5 申請者向弗吉尼亞大學學生資助服務中心自我認定資格進行申請的獎學金 217
表7-6 普林斯頓大學2019屆學生的家庭收入與資助情況 227
表7-7 2014- 2015學年康奈爾大學新生申請資助人數及實際資助情況 227
表7-8 2016-2017學年弗吉尼亞大學學生獎助學金概況 228
表7-9 弗吉尼亞大學資助政策各類資助比例(依據生源地和家庭收入) 230
表7-10 2016- 2017學年弗吉尼亞大學學生貸款、勤工助學概況 231
表7-11 2011- 2012學年不同類型高校非獨立本科學生依照義母收入的人數比例分布 232
表9-1 初始編碼:大學表現 271
表9-2 初始編碼:中小學的成長經歷和表現 275
表9-3 初始編碼:自我評價的綜合個性品質與歸因 279
表9-4 聚焦編碼:弱勢群體的大學表現 281
表9-5 聚焦編碼:中小學的成長經歷和表現 282
表9-6 聚焦編碼:自我評價的綜合個性品質與歸因 282
表9-7 弱勢群體相對優勢評價體系的維度釋義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