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為中學語文語法教學用書,共七章,以“選擇—滲透”式作為中學語法教學思想并基本建構起“選擇—滲透”教學法為核心的中學語法教學理論。書稿從中學語法教學歷史入手進行考察、分析和反思,重點探索中學語法教學教什么和怎么教兩個問題,立足大語法教學思想,分別從詞類、詞組、句子、信息、語用、語義等六個方面對中學語法的教學內容和體系進行建構,形成“選擇—滲透”式語法教學理論框架,改革創新了中學語法教學的觀念,創造性地將中學語法教學融入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對中學語法教學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的這三個關鍵而重要的問題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在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全國使用的背景下,本書為語法教學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借鑒,這將有助于中學語法教學突破現有困境,取得新的進展。
語法知識的有用性不會有人否認。在當代社會中,無論是語言教學(包括母語教學、漢語二語教學等),還是人工智能、信息處理等領域,都離不開語法知識。所以,語法知識很重要。既然如此,那么中學語法教學的必要性也是沒有疑問的。因此,中學語法教學不是要不要教,而是必須教,并且一定要教好。
通過對中學語法教學歷史的考察、分析和反思,我們認為,此前數十年的中學語法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以往的中學語法教學基本上是不科學、不合理、不適用的,既沒有解決好“教什么、怎么教、目的是什么”這三個關鍵而重要的問題,而且脫離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無助于提高學生閱讀和表達的能力。否則也不會被簡化、淡化甚至被取消了。一方面,語法知識的有用性眾所周知;另一方面,語法教學卻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被取消了。看來,要想恢復并且搞好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法教學,不僅觀念要更新,而且一定要扎扎實實地解決好“教什么、怎么教、目的是什么”這三個關鍵而重要的問題。因此,中學語法教學不能再走老路,必須進行改革。
中學語法教學改革是一件大事,是一項重要的科學研究。自2006年起,我們開始認真嚴肅地對這個問題進行觀察、分析和思考。此后我們看到了張先亮等的《教學語法應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一書。該書的研究者對我國中學語法教學的歷史、現狀、語法教學體系、語法教學方法論、語法教學的應用等問題進行了考察和分析。該書的考察范圍比較全面,分析也較為深入,但是,對于如何解決“教什么、怎么教、目的是什么”這三個關鍵而重要的問題,該書卻缺少突破,創新很少。這一情況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中學語法教學改革的艱巨性。
經過十多年的思考和探索,我們逐步形成了關于中學語法教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論框架,并寫出了兩篇專題論文《中學語法教學的思考和探索》《語義的主觀性和中學語文教學》,先后發表在《語文月刊》2015年第11期、2016年第5期,并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這不僅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此后三年,我們陸續撰寫并發表了《中學語文教學中詞類教學的問題》(《語文月刊》2016年第11期)、《中學課文文本的語用分析》(《語文教學通訊》2017年第2期)、《中學課文文本的信息分析》(《語文月刊》2017年第5期)、《中學語文課文的話語前提分析例談》(《現代語文》2017年第4期)、《中學語法教學中詞組教學的問題》(《語文月刊》2018年第1期)等多篇論文,撰寫了這本《中學語法教學論》,編寫了《中學語法知識手冊》,并實施了第一輪語法教學實驗,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現將我們關于中學語法教學的基本思想簡述如下:
在《中學語法教學的思考和探索》一文中,我們首先提出了中學語法教學的“選擇一滲透”式教學法。在此基礎上,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實踐和豐富完善,我們基本形成了以“選擇一滲透”式教學法為核心的中學語法教學理論。
要解決我國中學語法教學的問題,至少要解決三個基本的問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的。
確定教學內容是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認為,中學語法教學的內容不應該是《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和《中學教學語法系統提要(試用)》中規定的那些系統性的語法知識,也不應該進行系統的講授。這已經為以往的中學語法教學的實踐所證明。
中學語文教材的文本中不僅包含著重要的語法知識,還包含著語義、語用、表達等方面的重要知識,而這些知識以往都被忽略了。我們認為,中學語法教學應該在大語法思想(“三個平面”的理論和“三個層面”的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凡是對學生的閱讀和表達有用的語法、語義、語用、信息、表達等方面的知識,都可以在中學語法教學中講授。關鍵是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語義方面和表達方面的知識。因為語義是表達的起點,也是理解記憶的終點。至于表達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引用表達語法的基本觀點來說明:所有的語法形式都是為了表達思想和情感的。
中學語法教學不能系統地講授語法知識,不能把語法知識作為一門學科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系統地講授。這是由中學教育的基本性質決定的。中學語法教學的內容應該選擇教材中同理解和表達有關的語法知識點分析講解,把語法知識的講授滲透在課文文本的教學之中,把語法教學和常規語文教學融合在一起,把語法教學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密切聯系起來,真正體現出語法教學的有用性和重要性。
中學語法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重視語義知識的教學。以前的中學語法知識教學過分注重語法功能的教學。這種教法不適合中學語法知識教學。實際上,語義和表達功能才是學生最需要了解的知識。根據語言習得研究的成果來看,語義是兒童最先學習的語言知識。也就是說,語義先于功能習得。語言交際的事實告訴我們,語言交際的目的就是為了傳遞信息和接收信息,也就是語義。交際結束后,我們能夠記憶下來的只有話語的意義。而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就是接受文本作者的話語,全面、準確地獲得課文文本傳遞給我們的意義(信息)。因此,在中學語法教學中,一定要把語義放在首要地位。
實行“選擇一滲透”式教學法也要注意語法知識的組織。所謂組織,就是把單課的語法知識點教學、單元語法知識小結、學期語法知識總結結合起來。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在學生的知識系統中形成語法知識模塊,因為相互聯系起來的知識記憶效果更好,提取、運用的效果也更好。此外這種做法也有復習的作用。
對于“選擇一滲透”式教學法,我們將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為個案進行例釋。請參見本書的第一章中的相關內容。
中學語法教學改革的任務很艱巨,道路很漫長,我們將繼續努力。
孔維波,碩士,廣東北江實驗學校副校長。中學語文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廣東省中小學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中語會理事、學術委員,全國中語會優秀教師。2003年獲廣東省初中語文中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2005年獲全國教學觀摩課大賽特等獎,2006年錄像課獲全國一等獎,2007年獲全國教學比賽一等獎。發表論文十多篇,兩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省、市課題6項;參與編著《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詞類活用論析》等著作。
周國光,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1999年榮獲我國語言學界獎項“王力語言學獎”二等獎。主要研究領域為漢語語法學、語義學、心理語言學。主要論著有:《漢語句法結構習得研究》《兒童句式發展研究和語言習得理論》《現代漢語語法理論與方法》《現代漢語詞匯學導論》《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話題、述題和話語分析研究》《向心結構難題專題研究》《詞類活用論析》。在《中國語文》《當代語言學》《語言文字應用》《漢語學報》等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余篇,發表的論文多次被摘發、摘要和轉載。
第一章 中學語法教學的反思和探索…001
1.1中學語法教學簡況…003
1.2造成現狀的原因…003
1.3中學語法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005
1.4關于“選擇—滲透”式語法教學法…011
1.5“選擇—滲透”式語法教學法的個案例釋——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012
1.6以后的工作…022
第二章 中學語法教學中的詞類教學…023
2.1現代漢語詞類知識教學概說…025
2.2各個詞類教學知識的選擇及其教學建議…028
2.3名詞詞類知識及其教學建議…029
2.4形容詞詞類知識及其教學建議…039
2.5動詞詞類知識及其教學建議…044
2.6副詞詞類知識及其教學建議…050
2.7小結…054
第三章 中學語法教學中的詞組教學…055
3.1現代漢語詞組知識教學概說…057
3.2認識和原則…057
3.3中學課文文本中詞組的出現狀況…061
3.4各類詞組教學知識的選擇及其教學建議…062
3.5小結…069
第四章 句子的表達和分析…071
4.1句子成分分析法簡說…073
4.2句子成分分析法的擴充…074
4.3表達語法的基本思想…074
4.4句子的語氣和表達功能…075
4.5句式的表達功能分析…090
第五章 中學課文文本的信息分析…097
5.1信息語法簡說…099
5.2句子信息結構和信息排列的基本原則…099
5.3小結…118
第六章 中學課文文本的語用分析…119
6.1語用學簡說…121
6.2指代和照應…121
6.3話語的前提分析…132
6.4言語行為理論和言語行為分析…139
6.5言外之意分析…143
6.6小結…146
第七章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語義分析…149
7.1詞義簡論…151
7.2詞語釋義、詞義分析和相關的方法…163
7.3語句的語義分析…181
7.4課文文本的實例和個案的語義分析…190
7.5小結…204
《中學語法教學論》:
在談各個詞類的教學知識之前,我們首先談一下我們對詞類教學的認識和教學知識的選擇原則。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講授詞類知識,第一個問題就是講什么的問題。我們覺得,像大學本科現代漢語課程中的詞類知識內容,很多都是不宜講的。比如,各類詞的語法特征、各類詞的次類(或小類),這些知識就不宜講。為什么呢?因為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語義(包括詞義)和作用才是中學生最需要了解的知識,自然也就應該成為中學語文教學中詞類教學的重點。
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應該是語義方面的教學。這是因為:語言交際的事實告訴:語言交際的目的就是為了傳遞信息和接收信息,也就是語義。交際結束后,我們還記得我們聽到了多少陳述句?多少疑問句?還記得聽到多少偏正詞組?多少動賓詞組?多少聯合詞組?我們能夠保留記憶下來的只有話語的意義。同理,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就是接受文本作者的話語,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全面、準確地獲得課文文本所傳遞給我們的意義。如果這一點做不到,那么語文閱讀教學也就是一句空話。
因此,當我們在詞類知識中選擇教學知識時,我們的原則是:語義優先,表達優先,知識優先。
語義優先的“語義”包括詞義、語法意義、語義關系、語義關聯等方面的知識,
表達優先的“表達”包括詞語在篇章、語段、語句、結構中的表達作用和表達功能,以及在日常交際中的作用。
知識優先中的“知識”指的是語法知識之外的百科知識,包括文學知識、歷史知識、科普知識等,這一原則可以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綜合性的特點。
下面我們結合中學語文教學的情況,對各個詞類教學知識的選擇和調整,以及教學方面的問題談談我們的看法和建議。
2.3名詞詞類知識及其教學建議
基于語義優先的選擇原則,我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可以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講授:
1.名詞語義的整體性
名詞表示人和事物、空間和時間。人和事物都是一個個的整體,空間是由長、寬、高以及不同的地理因素構成的,時間也是由不同的時間單位和不同的時間坐標構成的。人和事物、空間和時間都可以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解,得到不同的構成部分和因素,從而形成整體一部分關系。詞義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認知的結果。詞義在反映客觀事物的同時,也同時獲得了詞義的整體性,同時也建立起整體性詞義和它所包容的部分性詞義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這就是整體一部分語義關系。這種語義關系是最普遍、最常見的語義關系之一。
那么,認識到名詞語義的整體性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有什么意義呢?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老師們可能或者已經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中學語文教材中課文篇名大部分都是名詞或名詞性成分。這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名詞語義的整體性。正是因為名詞語義的整體性,所以名詞的語義具有較強的包容力和涵蓋力。而較強的包容力和涵蓋力是文本標題應該具備的條件之一。一個“春”字,包含了春風、春日、春山、春水、春草、春花、春雨、春夜……,涵蓋了春天的原野、春天的鳥兒、春天的人們、春天的各種形態和精神。標題的包容力和涵蓋力,由此可見一斑。
認識到名詞語義的包容力和涵蓋力,那么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文本的標題的語義分析,引導學生對全篇語義的把握,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聯想、延伸、把控文本、語篇的能力,這就是我們正在探索的“標題解析和語義誘導啟發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法是真正的啟發式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反過來說,如果同學們經過教學、學習和實踐掌握了這種方法,掌握了標題和文本內容的整體一部分語義關系,那么,他們就可以把這方面的知識逆向操作,運用于寫作。對于各種形式的命題作文,他們可以根據所命文題對要寫的作文做整體規劃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