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核算體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是一個統計框架,它為決策、經濟分析研究提供了一套具備綜合、一致、靈活等特性的宏觀經濟賬戶。
《國民經濟核算學(第二版)/21世紀統計學系列精品教材》以聯合國等五大國際組織最新出版的 SNA2008 為藍本,結合我國國民經濟核算的具體實踐,完整、系統地介紹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心框架的內容,包 括國民生產核算、投入產出核算、收入分配核算、收入使用核算、資本形成核算、金融交易核算、資產負債核算、對外交易和資產負債核算、物量和物價核算等。
《國民經濟核算學(第二版)/21世紀統計學系列精品教材》將國民經濟核算作為一門方法論科學進行研究和介紹,書中每章不僅介紹了有關概念、具體核算內容、核算原則和方法,而且還就這些問題所依據的理論基礎進行了闡述,部分重要章節還就如何進行分析應用進行了探討。
《國民經濟核算學(第二版)/21世紀統計學系列精品教材》適合高等院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學習國民經濟核算課程使用,也可以作為實際部門工作人員從事管理工作和經濟分析研究的參考書。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產生和發展
一、國民經濟核算的概念
二、國民經濟核算的產生
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產生和發展
四、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發展
五、《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的基本內容
六、從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到國民經濟核算學
第二節 國民經濟核算的基礎
一、國民經濟核算的理論基礎
二、國民經濟核算的微觀基礎
三、國民經濟核算的方法論基礎
第三節 國民經濟核算的目的和基本結構
一、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目的、特點和用途
二、國民經濟運行過程
三、國民經濟核算的對象和內容
四、經濟流量和存量
五、國民經濟核算的范圍
六、國民經濟核算的總量描述和結構描述
第四節 國民經濟核算規則
一、記賬規則
二、記錄時間原則
三、估價原則
四、合并和取凈值原則
第二章 國民經濟核算中的分類
第一節 國民經濟核算分類的一般問題
一、國民經濟核算分類的概念和作用
二、國民經濟核算分類體系
第二節 國民經濟核算主體分類
一、機構單位和機構部門分類
二、基層單位和產業部門分類
第三節 國民經濟核算客體分類
一、經濟流量分類
二、經濟存量分類
第四節 SNA 其他重要分類
一、平衡項的分類
二、主產品分類
三、功能分類
第三章 國民生產核算
第一節 生產核算的基本理論
一、生產活動的基本概念
二、產品的類型及其特征
三、生產核算的范圍
四、關于“未觀測”經濟的生產范圍劃分問題
第二節 產出核算
一、產出核算的一般問題
二、各種產出的具體核算
三、部分特殊產業產出的核算
第三節 中間消耗核算
一、中間消耗的概念
二、中間消耗的記錄時間和估價
三、確定中間消耗應明確的幾個重要界限
第四節 增加值和GDP 核算
一、增加值的概念
二、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三、國內生產總值(GDP)核算
第五節 生產賬戶
一、聯合國SNA 有關生產賬戶的內容
二、《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的生產賬戶
三、生產賬戶的作用
第六節 生產核算資料的分析與應用
一、經濟總規模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二、國民經濟增長及其因素分析
三、國民經濟的生產結構分析
四、生產環節的經濟效益分析
第四章 投入產出核算
第一節 投入產出核算的基本問題
一、投入產出分析方法的產生與發展
二、投入產出核算的幾個重要概念
三、投入產出分析的基本思想
四、投入產出核算中的估價
第二節 投入產出表
一、投入產出表的結構和種類
二、投入產出表中的幾個平衡關系
三、投入產出表的消耗系數
四、各種消耗系數與產出或投入之間的聯系
五、我國的投入產出表
第三節 投入產出的分析應用
一、用于編制和修訂宏觀經濟計劃
二、用于研究產業結構的分析和規劃
三、根據投入產出表可以計算GDP
第四節 貨物服務賬戶和供給使用表
一、產品的平衡關系
二、貨物服務賬戶
三、供給使用表
第五章 收入分配核算
第一節 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論
一、收入、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核算
二、收入分配構成要素
三、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和相關總量指標
第二節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一、收入初次分配的概念及核算內容
二、收入形成核算及其賬戶
三、收入初次分配核算及其賬戶
第三節 收入再分配核算
一、收入再分配的概念
二、收入再分配中其他幾個重要概念
三、收入再分配核算及賬戶
四、實物收入再分配核算及賬戶
第四節 收入分配核算的應用分析
一、收入分配核算應用分析應明確的幾個基本問題
二、收入分配主體的結構分析
三、收入分配渠道的結構分析
四、收入分配主體結構與渠道結構的綜合分析
第六章 收入使用核算
第一節 收入使用核算概述
一、收入使用核算的目的
二、最終消費的概念和種類
三、儲蓄
第二節 最終消費支出核算
一、最終消費支出核算的原則
二、住戶最終消費支出核算
三、一般政府最終消費支出核算
四、為住戶服務的非營利機構最終消費支出核算
第三節 實際最終消費核算
一、住戶部門實際最終消費核算
二、一般政府部門實際最終消費核算
三、經濟總體最終消費核算
第四節 收入使用賬戶
一、單個單位、部門或經濟總體的可支配收入使用賬戶
二、多單位、多部門可支配收入使用綜合賬戶
三、調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賬戶
四、兩個收入使用賬戶的聯系
第五節 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的收入分配和支出核算
一、我國SNA 有關財產收入的核算
二、我國SNA 有關經常轉移的核算
三、我國收入分配及支出賬戶
第六節 收入使用核算應用分析
一、收入使用結構分析
二、產品使用結構分析
三、最終消費結構分析研究
第七章 資本形成核算
第一節 資本形成核算的基本問題
一、資產的概念和種類
二、核算資本形成的目的
三、資本核算的內容和規則
第二節 資本形成總額核算
一、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核算
二、存貨變化的核算
三、貴重物品的獲得減處置核算
第三節 非生產非金融資產獲得減處置的核算
一、自然資源的核算
二、合約、租約和許可的核算
三、商譽和營銷資產的核算
第四節 資本轉移核算
一、資本轉移的概念和種類
二、資本稅的核算
三、投資補助的核算
四、其他資本轉移的核算
第五節 資本賬戶
一、單個單位、部門或經濟總體資本賬戶的基本結構
二、資本賬戶平衡項的計算和含義
三、多單位、多部門資本綜合賬戶
四、我國的資本賬戶
第六節 資本形成核算的分析與應用
一、非金融投資率分析
二、非金融投資結構分析
第八章 金融交易核算
第一節 金融交易核算的基本問題
一、金融資產的概念和種類
二、金融交易及其核算規則
三、金融交易的分類標準
第二節 金融交易項目的核算
一、貨幣黃金和特別提款權的核算
二、通貨和存款交易的核算
三、債務性證券的核算
四、貸款的核算
五、股權和投資基金份額的核算
六、保險、養老金和標準化擔保計劃的核算
七、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員股票期權核算
八、其他應收/ 應付賬款的核算
第三節 金融賬戶
一、金融賬戶的含義和基本表式
二、多單位、多部門金融綜合賬戶
三、我國的金融賬戶
第四節 資金流量表
一、資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問題
二、聯合國SNA1993 詳細的資金流量表
三、聯合國SNA2008 詳細的資金流量表
四、我國資金流量表
第五節 金融交易核算的應用分析
一、各機構部門有關金融資源融通情況的分析
二、各類金融資產對金融交易相對貢獻的分析
三、對經濟主體為發生負債和獲得資產而使用的金融資產類型分析
四、對金融中介機構作用的分析
第九章 資產負債核算
第一節 國民資產負債核算理論
一、資產的定義及其分類
二、國民資產負債核算的歷史沿革
三、國民資產負債核算在SNA 中的地位
四、國民資產負債核算的內容
第二節 資產負債其他變動核算
一、資產負債其他變動的種類和核算內容
二、資產物量其他變化核算
三、持有收益核算
第三節 資產負債存量核算
一、資產負債存量核算的地位和作用
二、資產負債存量核算的估價原則和方法
三、資產負債表和資產賬戶
四、資產負債表中的登錄
五、我國資產負債表
第四節 資產負債核算應用分析
一、經濟主體資產負債總規模的時間分析
二、經濟總體資產負債的部門結構分析
三、不同資產負債項目之間的結構分析
四、有關資產負債效益指標分析
五、金融依存度分析
第十章 對外交易和資產負債核算
第一節 對外交易核算的基本問題
一、國外和對外交易的含義
二、對外交易核算的原則
第二節 對外交易核算的內容和賬戶
一、國外賬戶的功能和特點
二、對外經常交易核算和賬戶
三、對外積累核算和賬戶
四、對外資產負債核算和賬戶
第三節 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賬戶
一、國際收支的概念及其演變
二、國際收支核算的地位和作用
三、BPM6 的國際收支平衡表
四、我國SNA 中的國際收支平衡表
五、國外賬戶與國際收支平衡表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第四節 對外經濟核算的分析應用
一、對外經濟往來的規模和結構分析
二、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分析
三、對外經濟依存度分析
第十一章 物量和物價核算
第一節 物量和物價核算的基本問題
一、物量和物價的含義
二、物量和價格核算的目的和作用
第二節 物量指數和價格指數
一、物量指數
二、價格指數
三、拉氏指數與帕氏指數之間的關系
四、其他指數公式
五、鏈式指數
第三節 國民經濟核算中的物量測度
一、生產法GDP 物量值的測度
二、支出法GDP 物量值的測度
第四節 經濟總體實際收入的測度
一、實際收入的概念
二、外貿損益的核算
三、GDP 物量值與實際收入總量的關系
第五節 價格和物量的國際比較
一、價格和物量國際比較的基本問題
二、兩國間的比較
三、多國間的比較
第十二章 社會核算矩陣和衛星賬戶
第一節 社會核算矩陣
一、社會核算矩陣的概念
二、社會核算矩陣的基本結構
第二節 衛星賬戶
一、衛星賬戶的含義與種類
二、旅游衛星賬戶
三、環境核算衛星賬戶
四、衛生衛星賬戶
參考文獻
3.儲備資產
儲備資產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直接用于國際支付的國際貨幣存量,包括貨幣黃金、外匯、特別提款權、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其他債權。儲備資產的主要作用是彌補經常項目和資本往來項目收支差額,保證國際收支的平衡。
4.凈誤差與遺漏
凈誤差與遺漏是指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因資料不完整、統計時間和計價標準不一致以及貨幣換算等因素所造成的差錯和遺漏。從理論上講,一國的國際收支總是可以平衡的。因為不管哪個項目出現不平衡,都可以通過變動儲備項目使其達到平衡。但實踐中,當一個經濟循環結束后,一國的儲備資產往往是一個確定的量,而且其往往不是國際收支平衡的結果。國際收支核算為保持平衡,就在平衡表中設計了凈誤差和遺漏這一平衡項。當收入數字大于支出數字時,就將差額列入“凈誤差與遺漏”的借方;反之,當支出數字大于收入數字時,就將差額列入“凈誤差與遺漏”的貸方,以此達到收支平衡。
(三)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登錄規則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登錄規則包括記賬原則、登錄時間的確定和估價等三方面內容。
1.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記賬原則
國際收支平衡表在記錄一筆交易時必須遵循以下兩條準則。
(1)凡是引起本國外匯增加的交易,其數值都記錄在貸方;凡是引起本國外匯減少的交易,其數值都記入借方。
(2)凡是引起外匯供給的交易都記入貸方;凡是引起外匯需求的交易都記錄在借方。
2.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登錄交易時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此項原則的規定與國民經濟核算原則相一致,采用了所有權變更原則,即將貨物或服務的所有權發生變更的時間作為登錄一筆交易的標準時間。
3.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有關項目的估價
按照國際慣例,一筆進出口交易,對于出口國往往是以離岸價格來計算,而進口國則以到岸價格來核算。為了統一估價口徑,避免全世界范圍內核算的不一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進出口均按離岸價格計算。保險費和運輸費用列為勞務收支。
(四)國際收支差額
如前所述,由于國際收支平衡表采用的是會計上的復式記賬法,每一項交易都同時記入兩個及兩個以上對應項目,并使一個項目的借方和另一項目的貸方形成對應關系。例如,進口貨物若用借款支付,則一方面在貨物的借方登錄實際資源的增加(資金的支出),另一方面,同時在資本和金融項目的貸方記錄負債的增加,使平衡表中的借貸雙方保持對應關系。倘若進口商品不是用借款支付,而是動用了外匯儲備,則在借方登錄進口貨物的同時,在儲備資產的貸方記錄同筆數額表示金融資產的減少。如此同樣使借貸雙方保持對應關系。因此,從國際收支平衡表賬面上看,借方總額必定等于貸方總額,其凈額必定等于零。
觀察和分析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計算各種國際收支差額。具體做法是,對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縱向排列的各項目進行劃線歸類,區分為線上項目和線下項目。然后,就線上項目計算借貸平衡差額,以此來觀察和分析一國在不同層次上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下列所示為各層次上的局部收支差額與國際收支總差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