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聯合國2008年SNA為編寫藍本,介紹了國民經濟核算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及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相關理論與方法。本書的編寫注重突出原理與分析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寫作特色,在章節內容中貫穿了大量我國國民經濟統計工作中的實例與核算數據分析,注重知識的拓展與應用。
前言
第1章 總論 / 1
1.1 國民經濟及國民經濟核算框架/ 1
1.1.1 國民經濟/ 1
1.1.2 國民經濟核算及其框架/ 2
1.1.3 國民經濟核算的功能/ 4
1.2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產生和發展/ 5
1.2.1 曾經有過的兩大核算體系/ 5
1.2.2 中國國民核算體系的基本框架/ 12
1.3 國民經濟核算基本方法與規則/ 19
1.3.1 平衡法:復式記賬和四式記賬/ 19
1.3.2 國民經濟核算的表式/ 20
1.3.3 記錄時間/ 24
1.3.4 估價方法/ 24
1.3.5 數據整合方法/ 25
本章小結/ 25
思考題/ 26
第2章 國民經濟分類 / 27
2.1 國民經濟分類的基本問題/ 27
2.1.1 國民經濟分類的概念和意義等/ 27
2.1.2 國民經濟主體統計分類的基本單位/ 29
2.2 產業部門分類與機構部門分類/ 31
2.2.1 國民經濟產業(或行業)部門分類/ 31
2.2.2 國民經濟機構部門分類/ 35
2.3 國民經濟客體分類/ 37
2.3.1 社會產品分類/ 37
2.3.2 經濟交易及其分類/ 38
2.3.3 經濟存量和經濟流量/ 38
本章小結/ 39
思考題/ 40
第3章 國內生產總值統計 / 41
3.1 什么是生產/ 41
3.1.1 生產的概念/ 41
3.1.2 SNA的生產范圍/ 42
3.1.3 未觀測經濟、非法生產與隱蔽生產/ 43
3.2 國內生產總值統計/ 43
3.2.1 國內生產總值概述/ 43
3.2.2 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統計/ 46
3.2.3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統計/ 50
3.2.4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統計/ 54
3.2.5 三面等值/ 59
3.3 其他相關經濟總量指標/ 59
3.3.1 國民總收入/ 60
3.3.2 國民可支配總收入/ 60
3.3.3 凈額層次/ 61
3.4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統計的相關問題/ 62
3.4.1 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 62
3.4.2 地區生產總值的核算/ 64
3.4.3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統計的資料來源、計算方法和數據發布/ 66
3.4.4 國民經濟核算與會計核算/ 68
本章小結/ 69
思考題/ 70
第4章 投入產出統計 / 73
4.1 投入產出統計概述/ 73
4.1.1 投入產出分析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73
4.1.2 投入產出法研究的經濟關系/ 75
4.1.3 投入產出統計的部門/ 75
4.2 投入產出表的結構及平衡關系/ 78
4.2.1 對稱投入產出表的表式結構/ 78
4.2.2 對稱投入產出表的平衡關系/ 81
4.2.3 UV表式結構/ 83
4.3 基本的技術經濟系數和投入產出模型/ 84
4.3.1 直接消耗系數的意義及計算/ 84
4.3.2 完全消耗系數/ 88
4.3.3 完全需求系數/ 91
4.3.4 分配系數/ 92
4.4 投入產出法的應用和拓展/ 94
4.4.1 投入產出系數在產業關聯分析中的應用/ 94
4.4.2 投入產出模型在經濟規劃中的應用/ 97
4.4.3 投入產出法在價格分析中的應用/ 101
4.5 投入產出表的編制和修訂方法/ 104
4.5.1 投入產出表的編制方法/ 104
4.5.2 直接消耗系數的修訂方法/ 109
本章小結/ 112
思考題/ 113
第5章 資金流量核算 / 116
5.1 經濟交易與資金流量/ 116
5.1.1 基本概念/ 116
5.1.2 資金流量核算的范圍/ 117
5.1.3 資金流量核算的原理/ 118
5.1.4 資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原則/ 120
5.2 資金流量表/ 120
5.2.1 資金流量表的表式結構/ 120
5.2.2 資金流量核算的主要指標/ 124
5.2.3 資金流量核算的平衡關系/ 129
5.2.4 資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 130
5.3 資金流量分析/ 131
5.3.1 資金流量的靜態分析/ 131
5.3.2 資金流量的動態分析/ 137
本章小結/ 138
思考題/ 138
第6章 國際收支統計 / 140
6.1 國際收支統計的概念和原則/ 140
6.1.1 國際收支統計的概念/ 140
6.1.2 國際收支統計的原則/ 141
6.2 國際收支平衡表/ 144
6.2.1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結構/ 144
6.2.2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 148
6.2.3 國際收支平衡關系/ 152
6.2.4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 153
6.2.5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應用分析/ 156
6.3 國際投資頭寸統計/ 158
6.3.1 國際投資頭寸表的概念/ 158
6.3.2 國際投資頭寸表的統計原則、結構和編制方法/ 158
6.3.3 國際投資頭寸表的應用分析/ 161
本章小結/ 163
思考題/ 164
第7章 資產負債核算 / 165
7.1 經濟存量與資產負債/ 165
7.1.1 經濟存量的概念/ 165
7.1.2 資產負債的概念/ 166
7.1.3 資產負債核算的原理和內容/ 168
7.1.4 資產負債核算的主體、記錄時間和估價/ 170
7.2 資產負債表/ 172
7.2.1 資產負債表的表式結構/ 172
7.2.2 資產負債核算的主要指標/ 174
7.2.3 資產負債表中的主要平衡關系/ 176
7.2.4 資產負債表的基本編制方法/ 178
7.3 資產負債分析/ 180
7.3.1 國民資產負債總量分析/ 180
7.3.2 資產負債變動分析/ 180
7.3.3 資產負債比率分析/ 181
7.3.4 資產負債經濟效益分析/ 182
本章小結/ 183
思考題/ 184
第8章 衛星賬戶 / 185
8.1 衛星賬戶概述/ 185
8.1.1 引入衛星賬戶的意義/ 185
8.1.2 衛星賬戶的概念與分類/ 186
8.1.3 衛星賬戶中關鍵總量的界定原則/ 186
8.2 衛星賬戶的編制/ 189
8.2.1 衛星賬戶編制范圍和產品的界定/ 189
8.2.2 衛星賬戶中的總量測度/ 189
8.2.3 衛星賬戶編制中的其他問題/ 191
8.3 衛星賬戶的應用/ 193
8.3.1 旅游衛星賬戶/ 193
8.3.2 研發衛星賬戶:以美國為例/ 196
8.3.3 住戶部門衛星賬戶/ 199
本章小結/ 201
思考題/ 202
第9章 國民經濟核算動態比較與國際對比分析 / 203
9.1 國民經濟中的價格形式/ 203
9.1.1 國民經濟核算的計價方式/ 203
9.1.2 國民經濟核算的計價標準/ 205
9.2 國民經濟指數的編制/ 206
9.2.1 指數理論概述/ 207
9.2.2 物量指數與價格指數的計算/ 207
9.2.3 我國主要的經濟指數/ 211
9.3 總產出和國內生產總值指數/ 213
9.3.1 總產出指數/ 213
9.3.2 可比價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指數/ 214
9.4 經濟水平的國際對比方法/ 218
9.4.1 國際經濟對比的基本方法評述/ 218
9.4.2 購買力平價法對指數的設計要求/ 222
9.4.3 雙邊國際對比的理想指數編制方法/ 223
本章小結/ 225
思考題/ 225
第10章 國民經濟監測與預警分析 / 228
10.1 經濟監測預警概述/ 228
10.1.1 經濟周期與經濟景氣/ 228
10.1.2 什么是經濟監測預警/ 234
10.2 景氣指數法/ 236
10.2.1 景氣指數法的定義/ 236
10.2.2 景氣指數的發展歷程/ 237
10.2.3 景氣指數的編制/ 238
10.3 預警信號法/ 248
10.3.1 預警信號法概述/ 248
10.3.2 預警信號的編制/ 250
本章小結/ 254
思考題/ 254
第11章 國民經濟速度和效益的分析 / 255
11.1 國民經濟速度分析/ 255
11.1.1 測定國民經濟速度的指標/ 255
11.1.2 國民經濟速度的因素分析/ 257
11.1.3 國民經濟速度的彈性分析/ 260
11.1.4 國民經濟增長模型/ 261
11.2 國民經濟效益分析/ 264
11.2.1 國民經濟效益指標的定義與設置原則/ 264
11.2.2 國民經濟效益指標體系的構成/ 266
11.2.3 國民經濟效益的綜合評價/ 271
本章小結/ 275
思考題/ 275